新八一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b>

大伙之所以没声音,一是朱高煦权力日渐稳固,二是后来基层官员都是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级级上来的,整个思想已经和以前不同。

他们愿意遵守次序,既然选择当官,就得按大明律来。

除非你辞职不干,想怎么吃,想和谁吃都行。

你拿了朱高煦给你的钱,你就得按朱高煦的要求来办事。

如果你真的问心无愧,和谁吃饭,什么原因吃,花了多少钱,谁付的钱,都可以如实上报。

上报一下只要几分钟时间,写几十字而已,这有多难?

总之朱高煦时代,尤其这几年,对官员的管理越来越严。

当初朱高煦夺取天下时,很多官员都拍手称庆,因为当时给天下官员加俸一倍。

没想到,现在朱高煦坐稳了江山,不但用新学校培养的年青官员大量替换他们,而且对他们要求越来越严。

说实话,前几年辞职不干的前朝官员相当多。

很多洪武和永乐时的进士都不干了。

真干不下去,不能随便在外面吃饭,吃个饭还得上报,很多人受不了。

所以宋柯到了现场也不敢吃饭,说完话转身拍拍屁鼓就走。

其他官员纷纷眼巴巴看着秦汉。

这要换成以前,大伙都抢着要为新知府接风洗尘。

但现在谁敢啊。

秦汉左右看看,道“既然大家都来了,暂时多留一晚,明天辰时一刻开会,本官说下如何改制。”

众官员惊讶,这么快?

新知府刚来,第二天就搞第一把火了?

但知府说了,大伙也没办法,都只能留下,等明天开会。

打发走众官员后,秦汉带着家人,跟着几个贴身护卫(俱是皇帝所派),走进知府衙门。

大明现在所有县官,府官,省官(三司和巡抚总督等)都是就近住在自己的衙门里。

秦汉家就在知府衙门后院,他进去时,后院有点乱,有人正在打扫,因为前任知府也刚走没多久。

秦汉也没办法,暂时先把随身的东西找个房间放下,等着他们打扫。

然后叫人请来知事。

但有人道,王知事家中有事,上个月刚回杭州,假期到后天才到。

秦汉只好叫一名吏员。

吏员姓周,平时在知府衙门是王知事随从,负责衙门里的内勤事务。

周伟比较年轻,前年大学刚刚毕业,然后考官是第三名,当时那职位只取前两名,他被聘为吏员,目前是苏州府吏房司吏。

大明地方州府和各县,都有六房,对应六部,但朱高煦先后在京师中枢增设的几部,到目前只有省级才有,州府县都没有对应的。

这次改制就要全盘对应,从上到下,理顺关系。

周伟也就二十岁不到,看到秦汉后,态度非常恭敬。

秦汉问他,苏州府和各县,现在大概都有多少人员?包括官、吏、杂职。

秦汉还真问对人了,周伟立刻道“苏州府辖一州七县,有编制的下官都记的,没编制的,要去查下典册。”

秦汉笑道“你先说有编制的。”

周伟说,苏州有编制的九十六人,各县有编制的从七十多到八十多不等,七县一州共计在编六百三十五人。

苏州比较富,在编人员比大明大部份州府县都要多,普通的上县在编人员也就五六十。

当然,其中大部份都是吏员,官员只占少数。

像知府衙门在编九十六人,官员只有一个知府,三个同知、三通判,一个推官、一个知事、一个照磨,还有医官、医生,教授、老师等,加起来也就三十几个人。

其中医生和老师都是洪熙朝开设医院和学院后才纳入官员编制,另有些工匠享受官员待遇,但算吏员编制。

这还是苏州大州,小的府州同知和通判只有一个或两个。

朱高煦登基后,为了巩固基层统治,先后增编了几次吏员,现在已经超过洪武时期,但总体州府的架构还和洪武建文永乐差不多。

这次他是想进行一次大的改正,上下统一协调,更利于管理。

不一会,周伟拿来一个典薄,查问了七县一州不在编的杂职,包括三班(皂、壮、快)、马夫、门子、牢子、巡拦、铺设、渡夫、斋夫、扫殿夫、鼓夫、更夫、粮衙、匠衙、屯衙、捕衙、仓斗级库子、仵作、弓手等,刚报各种称号就报了半天,秦汉在云南当过同知,大部份都听过,还有少部份都没听过,可见云南那地方,都不配备的。

包括在驿站新增的通信塔和邮吏员,虽然有吏字,也算在杂职里。

七县一州最后统计各种杂职加起来,约有两千四百六十八人,基本每个县都有三四百,有的五百多。

也就是说整个苏州府,在洪熙朝,吃财政饭的(当地锦衣卫还没算),超过三千人。

还有各县以下村长,大保长,保长,皆没有算,因为明朝以前的里长等现在都改成村长,大保长,保长,以前没有薪水,现在拿薪水,都是吃公家饭的,只不过这批人工资很低而已,如果全加上,估计得好几千了。

这数字放在后世都算不了什么,随便找个县都是几千甚至上万吃财政房的。

但在古代王朝已经破纪录了,更是远超洪武永乐时。

大部份都是朱高煦登基后,下面要办的事多了,不停的扩照人手。

好在大明现在相当有钱,就算目前的人数再翻两倍,朱高煦都能养的起。

但这几年朱高煦也发现了问题,因为下面的事比以前多了,加上中枢增设新部,下面各州府就疯狂聘请杂职,反正只要有钱就能请,什么亲戚子侄都往衙门里塞。

秦汉手中其实拿着锦衣卫以前的资料,洪熙元年,苏州府一州七县所有吃公家饭的加起来才五百多人。

现在才洪熙十五年,翻了四倍多。

再不控制下,以后就和宗室一样,越来越多,上百年后,可能和后世一样,一个县里上万吃公家饭的。

“苏州府一州七县,现在多少人口了?”秦汉这时又问。

周伟不是户房司吏啊,不过这种重要数字,大部份府县的官吏应该都有点数,只要存心想记的人,肯定会记住。

我们先看看原历史上的数据。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苏州府辖7县,共户、口,列南直隶所辖18府州第一。人口占江苏省总数的2926%,当时山东全省总人口才五百多万。

弘治四年(1491),苏州府辖7县,共户、口。

足足过了一百年时间,苏州反而少了几十万人,咱们就不知道明朝怎么发展的。

中间的靖难、北伐等重要事情,应该都没怎么影响到苏州,但苏州人口居然下降了几十万。

之后苏州的人口一直到明末都基本保持在两百万左右。

当然,明朝人口中统计是相当混乱的,有时候妇人小孩子都不会纳入统计,因为到明亡没多久,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朝统计人口,苏州就达到七百万。

如果从1662年永历被杀,南明灭亡算明朝灭亡,也就十几年时间,不可能差这么多人。

这么毛估估的话,原本苏州四五百万人应该有。

而朱高煦治下,鼓励生育,发展经济,重视商业,兴修水利,仅仅十五年时间,苏州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万户,六百多万人。

第二天新任知府召集各主要官员开会,开会在知府衙门一个空房子里,七县加苏州八地主要官员差不多正好。

出席的主要官员有,苏州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知事(王知事还没回,暂时由周伟代替)、照磨、当地医官(医院院长),教授、小学校长,中学校长,税课大使。

各县有知县、县丞、主薄、典史、教谕、小学校长、中学校长、税课大使。

其中税课大使在明朝原本只有几个几个重要的县府设有,并不是个个都有,并且是不入流的吏员,但朱高煦在全国征税,洪熙朝各地都设税课大使,县级的为正九品,也是正儿八经的官员。

当天现场数十人,分各县坐好,大家正交头接耳谈这次的会议和新知府,突然外面有人叫道“知府大人到。”

哗啦,现场所有人纷纷起身。

却见秦汉和夫人严小芍走了进来,在场的除了同知和通判等廖廖几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秦汉夫人。

一个女眷突然进来,大伙还是愣了下。

但好在现在是洪熙朝,学校还有女老师,所以大伙愣归愣,也没想到什么,纷纷向秦汉打招呼。

“坐坐坐,今天会议可能比较长,大伙不要慌,咱们开一会休息一会。”秦汉哈哈一笑,先调节下气氛。

四周一片笑声,众人都在想,什么会要开的比较长?

等秦汉坐下后,有人发现严小芍也坐在秦汉左边,现场顿时有人窃窃私语,得知严小芍是秦汉夫人,大伙更震惊。

秦汉刚才进来时手上捧着一堆资料,这会他放在身前,打开了部份,然后道“今天主要讲的,重组各级衙门,完善各房功能。”

四周动容,皇帝登基后,在中枢京师搞了很多事,目前对府州县还没有影响,没想到这天终于来了,很多人也知道,朝廷早晚会这么干,而且现场好多官吏都是洪熙朝后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后考下来的,所以虽然意外,也没喧然。

其实皇帝为了试点,最近几年先后往苏州调整官员,今天在坐的几十人里,有一大半都是经过新的教育后上来的,其中建文和永乐、洪武三个时期靠科举为官的不到二十人,占三分之一左右。

秦汉接着道,朝廷早就成立了内阁,还成立了新部,省级衙门在过去几年不停完善,其本对应了京师内阁和各部,此次改制,江南省为试点,省内苏州又是第一个试点,全部衙门要调整,配合京师。

按朝廷规定,苏州衙门由原六房改为十二房。

公房、兵房、户房、吏房、礼房、刑房、工房、学房、科房、医房、捕房,税房。

公房又称为知府衙门办公室,设司吏一名(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副司吏两名、典吏七名。

主要负责对接知府和两位同知与其余十一房的工作,处理知府衙门的所有公文事务。

按后世来说,司吏是知府的秘书,两个副司使是两位同知的秘书,其余的典吏则办公室文员。

有人立刻抓住要点,原本苏州府有三位同知,刚刚秦汉说到两位同知,这意味着,有人可能被踢出去?

“以后天下各府州,都是一正两副,即一位知府,两位同知。”秦汉这时果然道。

刷,现场三位同知听到脸色大变,三人不由面面相觑,这意味着他们三人中,有一人要么被调走,要么就不是同知了?

但秦汉这时用眼光示意他们先别急,他还要说一会。

秦汉接着又道,兵房掌管战备物资、新兵增召、老兵退役、军事单位建设之职,另外负责与当地驻军联系。

现场三位同知眼睛一亮,因为以前这是归同知管的,现在听起来权利多了很多。

户房掌土地统计、户口统计、当地战备粮食储存,夏秋两季粮税征收,上交,留存、本府自用银的留存,管理和支出(包括所有官员的工资发放),另外负责与当地银行联系。

洪熙十一年大明帝国第一家银行成立,之前陆续在各省衙门所在地,即后世的省会城市,又陆续成立银行。

目前几年运行下来,效果一般般,不能说好,但也不差,还有很多人不相信,但随着使用越来越方便,还能拿利息,目前用银行的人是越来越多。

大伙听秦汉的意思,以后苏州这样的重府,也要开设银行了。

吏房掌苏州府各房司吏以下、各县主薄以下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

现场顿时好多人眼睛一亮,以前各县归各县,府归府,现在这意思,各县主薄以下,都由府中吏房负责,权职又变的强大起来。

(本章完)

新八一小说推荐阅读:穿越之生存指南秦汉之召唤天下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琴师好风流庆帝元年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重生之厨女当家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山河血我在大宋搞科技!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从屯田开始大唐第一世家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南北朝打工皇帝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从农家子到状元郎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伏羲夫妻肝在水浒,唯我独尊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原始大厨王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历史追光者邪王追妻三国之权谋天下殖民大明神级火爆兵王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我的谍战日记这个王朝叫大兴我就是要做皇帝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魏武侯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寒门出了个状元郎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边关潜修十年,开局我举世无敌带着武库回明末我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逍遥小憨婿
新八一小说搜藏榜:大明海兵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海贼之体术潜能他改变了罗马黄帝内经百姓版穿书成废后她反手一个改嫁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傻子王妃疯王爷【完结】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退婚后,她竟揣着崽穿喜服嫁皇叔大明第一锦衣卫水浒粮草小兵甲妖孽丞相赖上门顺明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抗日之铁血军旅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谍海风雷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岭南宗师一边阳光一边乌云兴晋大秦钜子大明,我来了!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秦汉之召唤天下残王的惊世医妃开元帝师在他心头放肆抗战之喋血雄心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刘备威力加强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小拽后狠无赖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亮剑:我被李云龙拜为大哥梦醉江山明末庶子最强兵王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大唐第一世家入秦记时空穿梭之恋上你的床(已完结)大宋有将门崇祯十七年秋穿越大唐,铁血郡王护国殇
新八一小说最新小说: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重生之项羽崛起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