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一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魏广德把人送出府门,目送他们坐进各自的轿子里,施施然离开。

要说魏广德对于他们跑来想入股北方商会没有一点不满是不可能的,不过当时魏广德要想明白了,银子是赚不完的。

相对于那点银子的利润,魏广德还是更看重让这些勋贵从此放弃对土地的执着,转而把银子,或者这个时候应该叫“资本”,投入的工业生产中。

魏广德为何如此执迷此事,自然是因为他知道后世社会的发展。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土地就是一切的根本,“有土斯有财”这话是一点没有错的。

只不过,当生产力发展起来,特别是西方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以后,土地的财富效应就被工业取代,只有工业才是最赚钱的,甚至最后能倒逼土地。

西方“羊吃人”就是这样来的,纺织企业的兴盛需要大量的羊毛和棉花等物资,以满足社会对纺织商品的需求。

于是,这些原材料价格飞涨。

地主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自然把土地放弃种植粮食,而是改种牧草和棉花等经济作为。

英国的毛纺是其纺织业的主力,所以英国的贵族们纷纷在土地上放羊,收获大量羊毛卖到纺织工厂去,“羊吃人”的现象就出现了。

只不过,魏广德以为是几十年后才发生的事儿,现在其实就已经在英伦三岛上发生着,也注定他以为的发财大计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不过,因为这次分摊出去一部分股份,倒是错有错着,规避了一部分风险。

魏广德转身回府,一路上还在考虑先前几人聊天时,说起盐引的事儿。

其实,古代王朝最重要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两点,一是天赋,二就是盐税。

商税,除了在南宋时期获得重视,成为主要财税来源外,其他朝代对此重视程度其实都不足。

倒也不是官员们不重视,而是商税成为私利,特别是在大明朝。

魏广德手下的那些产业分散各地,但是每年缴税都非常少。

不是他不缴,而是官府根本就不收,他也就只能和光同尘,总不能自己叫商会主动往官府里送吧,那会被所有商人敌视的,成为天下公敌。

也就是在月港做生意的商会,才会往当地关税司那边缴税,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海外贸易来说,他们缴的那点税其实也不多。

不过,魏广德还是打定主意。

既然张居正已经开始对田赋动手,准备收入赋税,那他这些日子也研究下盐法,看能不能重振大明的盐税收入。

回到后宅,徐江兰还没有睡下,她还在等魏广德回来,想知道前面到底聊了些什么。

也不是不能说的秘密,魏广德就把三位国公爷跑来是想在商会里参一股的事儿说了。

“他们背后代表的是京城的大部分勋贵,若是不答应他们入股,还不知道下面会怎么刁难我们的商队。”

徐江兰知道那些商会的赚钱能力,知道他们向参股,自然不是很愿意。

魏广德不能说出他考虑的重点不是赚钱,而是要引诱勋贵把目光从土地转向工坊,或者说工业生产上,所以只能比较含糊的回答。

别看这时代大家都眼睛盯着土地,后世还有多少人拥有土地的?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那都是被大资本家,大地主占有的,百姓手里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少土地,国内除外。

那都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最起码,农村的土地还是农民所有,虽然加上一个集体,但总归还是归农民。

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土地的,也是因为失去了土地,成为自由民,他们才能进城,进入工坊里做工,成为最早的工人。

所以,土地兼并说到底虽然影响社会稳定,但是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途径。

让他们兼并土地,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把失地百姓引导进工坊做工,解决他们的生计,社会还是会稳定下来,不会因此发生大动荡。

这也是魏广德从未想过限制土地兼并的原因,只要工业起来了,消化掉这部分人口,说不定大明还能领先西方进入工业革命。

到那时候,哪里还用担心百年后中国的国门被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

别觉得都是泥腿子,会不会学不会操作机器,这年头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那些设备其实都很简单,只要教会工人怎么用就好了。

说起来,东西方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啥都不会的文盲,大家其实都是一个起跑线。

“不对,你一个文官,还会怕他们?”

徐江兰沉默半晌,忽然反应过来,自己嫁的又不是小门小户,魏广德和宫里的关系,还怕京城这些勋贵吗?

“呵呵,我是不怕他们,可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和气生财,没必要为了点小事儿把关系闹僵。”

魏广德乐呵呵笑道,“何况,毛呢的生意,国内也就是北方可能好做点,但是买得起的人家总归还是少。

让他们参股,也可以分担一部分风险,你啥时候见你相公做过亏本的生意。

我都算好了,开头两年,北方商会赚的银子能够分红的很少,绝大部分都只能用来扩大工坊。

有了这些勋贵的参与,他们的银子就可以直接投入建造新的工坊,我们分的银子到时候只会更多。”

安抚好夫人,魏广德吩咐人准备热水,他要洗漱后好睡觉。

第二天一早,魏广德回到内阁,第一件事儿就把让芦布吩咐人找来近些年官员盐政的文书。

是的,田赋的事儿,张居正已经在行动,魏广德就觉得自己没必要掺和。

至于自己当初提的,把地方上摊派的杂税也一起编入一条鞭法,全国按照省定下不同等级田地的税银进行收缴就行了。

等税收上来,地方上再按照分配的银子从税银里提走自己那部分,剩下的叫朝廷。

魏广德也不知道正在会不会这么做,本身这次之前就请旨,打算连同勋贵和宗室的田庄一起都丈量一下,统一额定赋税。

朝廷不能限制那些人兼并土地,那就把税银定死,管他谁做地主,税银交上来就行。

那现在,魏广德就得考虑盐税的事儿,想办法把盐税也收上来。

这样,朝廷短时间内就会有足够的白银丰盈国库。

朝廷的事儿,只要有银子,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治理一个国家就两点,做好了就可以实现长治久安。

一是治吏,二是经济。

治吏,不是说严惩贪官污吏,那是高拱的想法,发现一个惩治一个,让吏治清明。

可是惩治贪官污吏不是目的,根本目的还是杨让官员做事儿,把公务处理好。

抓一个贪官,在扶上来一个贪官,这有意思吗?

读书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不过是说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实际上读书还就是为了这两样东西来的。

大明朝的读书人,在科举的时候就已经变坏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所以当了官还能管住自己手的人少之又少。

就算一开始可以,可是沉浸官场几年后,还能不忘初心的人,那就是凤毛麟角。

海瑞牛逼,能够一直不让自己拿不该拿的银子,但是也因此得罪整个官场中人。

当然,还是那话,海瑞治理地方的时候,应该不会为了丰满自己的口袋摊派杂税、中饱私囊,但是官员的“福利”应该不会少拿。

否则,单就朱元璋定下的那点俸禄,还要折色,他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怎么养活家人。

这几年,魏广德早就也注意到盐税收入减少的问题。

只不过因为是户部的差事儿,和他关系不大,所以魏广德之前从未考虑插手此事。

自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把盐业列为国家专营开始,中国历代政府都将其视为经济命脉严格把控,其专营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很高的比例。

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单论白银的话,盐税显然是排第一位的。

按照芦布翻找来户部的文书,魏广德只是简单计算就大略估算出岁入盐课银超过一百万两。

只不过这些盐税并不是全部支运太仓,出海盐外,井盐和池盐的税银大约三十万两是转运九边,包括宁夏、延绥和宣大等边镇。

毕竟他们都在河西,运输不便,自然不需要再运到京城。

至于盐引的发放数量,每年都在二百五十万引左右。

按照此时的盐引重量,大引四百斤盐,小引二百斤盐,大明现在官盐每年发放盐引就是十亿斤。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很大,实际上人对食盐的需求非常巨大。

这年头,每人一年大约需要十二斤盐,五口之家就算再怎么省着吃,一年五十斤盐还是要吃的。

而且,明清时期一斤相当于后来的1.2市斤,再通俗点说就是600克一斤。

十亿斤这个数字,算起来不过就是三千万成年人的食用量,根本就不够明朝的需要。

但是,朝廷就算真要继续增加盐引投放却也是困难重重,根本原因还是在盐法上。

现在别看每年投入大约二百五十万引,但实际上大明盐场根本就供应不了这么多盐。

是的,大明现在的盐法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盐引积压,盐场拿不出盐交付。

这也导致现在南边扬州的几个“交易所”,盐引价格大跌。

明朝的盐场产量随着国家稳定,产量也是不断增加,但真实人口的增加数字更大,只不过没有体现在朝廷的“黄册”上。

明朝的盐,东部主要就是海盐,而在西部则是以池盐和井盐为主,海盐是最主要的获得盐的方式,临海地区有大量盐田晒盐。

只不过,因为和灶户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所以实际上大明每年的盐产量并不能被盐场收足,而是被灶户偷偷卖给了私盐贩子。

这些私盐贩子,许多也是受雇于盐商。

毕竟,正规渠道要获得官盐太难,还不如弄点官盐再参杂私盐贩卖牟利。

在后世,有人怀疑明朝的私盐规模可能数倍于官盐,其中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对明朝人口的猜测。

因为官盐每年的发引量就那么多,还不能足额供应,但是民间私盐横行。

若是供需充足,怎么可能还有盐商高价购买盐引。

盐商买盐引,根本目的其实还是掩护他们手里收购的私盐。

值得一提的是,自弘治年间开中法败坏以后,朝廷允许直接纳银而不需要向边镇输运粮草,虽然快速丰盈国库,但也导致边镇屯田荒废。

而到这个时候,盐引也就成为可以正大光明进行交易的凭证。

魏广德对盐引兴趣不大,他的视线更多还是瞄向了盐场。

是的,只要有足够的盐被生产出来,基本上就不愁卖。

而此时大明还是按照明初的制度,灶户负责盐的生产,由盐场统购统销。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

灶户都有任务,只要每年把盐场任务完成,多出来的盐他们大多就私下里卖掉用来缴税。

魏广德自然还是用后世的思路,想着是不是搞个盐业商会,直接进行海盐的生产。

只不过,这就和现在大明的灶户制度有冲突。

沿海滩涂,大部分都分给了灶户。

这么多年下来,灶户也开始两极分化,一些灶户变得富裕,而更多的灶户则陷入贫穷。

而且这百余年来,灶户滩涂被地方豪强侵占很厉害,还和田地一样也出现了富灶兼并贫灶盐田的情况。

户籍制度.....

魏广德知道,他的商会要是真介入盐场生产,那就得从那些富灶手里买到盐田,雇佣贫灶进行生产,但是在这里就有个绕不开的限制,那就是户籍。

先不说朝廷是否允许商会参与盐场,到时候商会以什么身份来做这个生意?

商会一旦参与,那肯定要想方设法增加盐田,到时候必然大量雇工,势必就要引入民户参与,特别是那些失地民户。

否则,单靠灶户,怕是不能满足需要。

魏广德此时考虑的就是,因为滩涂被侵占,让灶户失去了砍伐柴火的地方,所以煮盐基本上已经消失,沿海只能靠晒盐生产为主。

若是在沿海找到有煤矿的地方,开采煤炭煮盐,也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产生利润。

即便有私盐,可只要能增加盐产量,根本就不愁卖,交给盐场就行了,他们自然会处理。

食盐供应增加,自然会影响盐价,百姓也能吃到便宜的盐。

而朝廷,也可以增加盐引的投放,获得更多的盐税。

新八一小说推荐阅读:穿越之生存指南秦汉之召唤天下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琴师好风流庆帝元年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重生之厨女当家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山河血我在大宋搞科技!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从屯田开始大唐第一世家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南北朝打工皇帝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从农家子到状元郎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伏羲夫妻肝在水浒,唯我独尊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原始大厨王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历史追光者邪王追妻绍宋三国之权谋天下殖民大明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神级火爆兵王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我的谍战日记这个王朝叫大兴我就是要做皇帝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魏武侯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寒门出了个状元郎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边关潜修十年,开局我举世无敌带着武库回明末
新八一小说搜藏榜:大明海兵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海贼之体术潜能他改变了罗马黄帝内经百姓版穿书成废后她反手一个改嫁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傻子王妃疯王爷【完结】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退婚后,她竟揣着崽穿喜服嫁皇叔大明第一锦衣卫水浒粮草小兵甲妖孽丞相赖上门顺明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抗日之铁血军旅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谍海风雷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岭南宗师一边阳光一边乌云兴晋大秦钜子大明,我来了!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秦汉之召唤天下残王的惊世医妃开元帝师在他心头放肆抗战之喋血雄心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刘备威力加强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小拽后狠无赖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亮剑:我被李云龙拜为大哥梦醉江山明末庶子最强兵王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大唐第一世家入秦记时空穿梭之恋上你的床(已完结)大宋有将门崇祯十七年秋穿越大唐,铁血郡王护国殇
新八一小说最新小说: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