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镜里,那个慢悠悠飘荡着的小降落伞逐渐模糊起来。
起初,只能看到一片宛如薄雾般的朦胧烟雾缓缓浮现。使用观测目镜的军研院赵敬宗大匠,微笑着看向身旁那位年轻的艇长白云飞,开始向他解释目镜里看到的景象。
这位赵大匠对于嘴甜,时常尊称他为“赵师傅”的白云飞,印象极其良的好。白云飞对他的礼遇和尊重,对于他的教训,能心甘情愿的受教,态度恭谦、好学,这让赵大匠心里感到十分受用。
因此,赵大匠此刻显得格外耐心,想要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这个充满朝气与潜力的年轻人。
只见赵大匠指着目镜中的景象说道:
“小白啊,你看那些看似白雾的东西,实际上是由铝粉、镁粉以及硝酸铵粉末混合而成的。硝酸铵这种物质呢,有一种特别的气味,就像是尿液散发出来的味道似的。它可是制造大威力炸药必不可少的关键成分哦!
而且这里面还掺和了呈碎末干冰状态的汽油晶体。要知道,如何精确地调配和制作这些材料,那可都称得上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呐!怎么样?
有没有兴趣学习一下呀?
我可以亲自教导你哟!”
然而,此时的白云飞正全神贯注地紧盯着望远镜里的景象。突然间,他目睹到眼前猛地爆开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刹那间,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涌上心头。他的心跳骤然加速,额头上也不禁冒出了一层细汗。
以至于完全顾不上回应赵大匠的话语,只是呆呆地望着那朵令人心悸的蘑菇云。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个箭步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操控台,双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大了螺旋桨圈的电动转速。就在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对翅膀突然间爆发出强大无比的升力,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手将整个飞艇猛地托起。
飞艇如同脱缰野马一般开始急速升空,速度越来越快,眨眼间便已冲破云层。而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飞艇上的刻度表指针也疯狂地转动着,直到最终打到尽头,飞艇这才缓缓停下上升的势头。
然而,还未等飞艇完全稳定下来,一股极其微弱但又不容忽视的波动却从地面上传来。这股波动就像是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无情地吹打着这艘在空中摇曳的庞然大物。
原本平稳的飞艇顿时开始剧烈晃动起来,犹如风中残烛,随时都有可能被吹落云端。
此时此刻,赵大匠心中猛然一惊:
“不好!这难道是超大燃烧弹爆炸所产生的气流冲击?”
作为曾经参与过无数次风洞试验的行家里手,他对于这种情况可谓再熟悉不过了。
刹那间,他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感受到的那种类似于遭遇气流层的幌动感,正是由于下方燃烧弹爆炸所引发的冲击波传导至高空所致。
想到这里,赵大匠不禁暗自感叹道:
“看来这白云飞还真是个天生适合操纵飞艇的奇才啊!”在此之前,他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收白云飞为徒,但经过这番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他改变了想法。
即便只是与白云飞成为朋友,似乎也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于是,他索性抛开了那些关于收徒的杂念,全心全意投入到眼前的任务当中去。
紧接着,赵大匠快步走到操控台前,目光紧紧锁定目测镜下方。因为接下来还有两颗火德真君型温压弹,等待着他亲自投掷呢!
只有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出这些燃烧弹的毁伤范围。以及温压弹的实际杀伤力。毕竟刚刚飞艇升空得太过仓促,距离目标过远,看不太清,导致赵敬宗根本无法清晰地观察到,火德真君型高温弹的具体杀伤效果。
不过根据张多年的经验判断,这款温压弹的杀伤范围,想必应该不会让人失望。
紧贴投放目镜,准备投放第二颗大家伙,普通的燃烧瓶只有二十厘米高,重量不超过一斤,而火德真君型高温弹,全长八米、粗一米,重量接近一千六百公斤,这个大家伙,比燃烧瓶重上千倍,理论上威力也应该是上千倍,这一切都要靠实测数据来验证。
在那座名为托卡曼尼的城市之中,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上百个燃烧瓶被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随后,只听得一声巨响,少量的黄色炸药被成功引爆。刹那间,火光冲天,燃烧瓶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出了惊人的杀伤威力。目睹这一切的大匠杜尚,过夜写了加急军报,将目睹的一切,告诉了军研院。
阅读军报后的赵敬宗,尽管当时努力克制自己,让自己的兴奋之情不表露在脸上,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激动。
赵敬宗此人,师承德高望重的墨家宗师南师子,是北墨的代表人物,再墨家投靠大秦后,是他暗中组部北方残余墨家,集体逃亡大秦,正因为赵敬宗的组织,才让墨家人才数量暴涨,也让大秦短时间内有了上千墨家工匠。
正因如此,由于赵敬宗的个人贡献,大秦才将他养在军研院,给予的极高的待遇。
然而,赵敬宗在与胡虏以及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世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受尽了苦楚。这些惨痛的经历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也正是因此,他对火焰产生了一种近乎痴迷的衷爱。他渴望着熊熊烈火能够将那些可恶的胡虏,和汉奸世家统统烧成灰烬。
后来,赵敬宗有幸加入了强大的大秦帝国。在这里,他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物质——黑油。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勤奋钻研的精神,他竟然从黑油中成功提纯、蒸馏出了汽油。
紧接着,他巧妙地利用这种汽油,制造出了威力巨大的燃烧瓶。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敬宗对于燃烧瓶的研究愈发深入。他不断尝试往燃烧瓶中添加各种各样的物质,以此来增强其爆炸威力。渐渐地,他研究出了多种不同型号的燃烧瓶,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性能和用途。
由于在燃烧瓶的研制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赵敬宗一时间声名鹊起。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秦皇鉴于燃烧瓶可能会,造成误伤己方人员等潜在风险,特别是白鳞的使用。
下令禁止在大秦境内使用燃烧瓶。尽管如此,赵敬宗对于燃烧瓶的热情并未减退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