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正臣拒绝了赵海楼、高令时,言道:“奔袭作战是水师的优良传统,可自大远航结束之后,水师上下尚未进行过如此高强度的训练。那就以战代训,我亲自带队,奔袭六十里,取南定!”
朱棡、朱橚、沐春、徐允恭等人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奔袭很累人,极是考验体力与意志。
不过在顾正臣手底下,迟早要过这一关。
顾正臣主导下的水师就这样,不唯船,该登陆奔袭的时候,毫不马虎,说走就走,敢于大胆穿插、深入作战。
破开高丽王城,围杀九州筑前,都是奔袭作战的结果。
顾正臣组织了三千军士,命张赫留守,随后带人离开姑苏岛,直奔红河口外海域,在选定登陆之地后,留下一批人手看守船只,并等待烽火将船开往南定,以便运粮出海。
不直接使用船,一是出于军队训练的需要,做一做战前热身,二是安南做了一定的沿河防备,直接开进去容易被人阻塞河道。
以陆地进军,解决沿河守军,夺下南定之后,船只大可从容进入。
在斥候探查出十余里,没有发现异常之后,顾正臣领兵登陆,在整备之后,军队开始了夜色行军。
一只脚接一只脚地踩踏在大地之上,尘土被带起,又被裤腿给撞了下,生怕坠落般附在裤腿之上,不打算离开了。
踏踏的脚步声开始出现。
风卷起沙尘朝着人群扑去,顾正臣抬起袖子遮住风沙,眯着的双眼里满是坚定。
风沙渐去。
被扯得呼呼直叫,差点熄灭的火把再次稳定下来,火光不断窜动,照亮了夜行的人。
妇人,孩子,青壮,老人,推车,包裹,拐杖,破了的鞋子……
一个个疲惫不堪,神情苍苍。
“跟上!”
寿光典史姜辉挥舞着手臂,喊道:“前面十里便是安置之地了,大家再坚持下。”
周大山呸了一口唾沫,忍不住埋怨:“非要将咱们安置那么远,日后回去看看都难,为啥咱们就不能在北平,不能在济源,挨着山西点,非要跑着山东来。”
周小山看了一眼父亲,疲惫地说:“达,咱们这不也要到了,隔壁村的王叔家,被安置到了胶州,比咱们还远,他们估计还要走半个月。”
移民就是为了充实各地人口,有近,自然有远。
运气好的,人家被安置在洛阳、济源了,回山西也方便,可相对于百万移民来说,那只占少数,大部分都被安置得相对较远。
周慈看了看前面昏暗的道路,喘了几口:“再坚持一把,坚持下,咱们就到了。”
这一路上吃了不少苦。
虽说朝廷沿途管饭,甚至还收容生病的百姓,待其病好了之后在踏上移民之路。
可对于许多人来说,没走过这么远的路,身体压根承受不住,比如妇人与孩子,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一双脚走下来,头一天就受不了,晚上要挑了水泡,第二天一瘸一拐地走。
虽说农家没有娇生惯养的娃,可谁家儿女也没走过如此长的路,也没吃过如此大的苦,一天天走,曲曲折折将近两千里路,八月出的门,这都十月十五日了,两个半月。
实在是太久了,即便是一开始话多的人,走下来现在也沉默了。
疲惫如山,压在每个人身上,谁都没空休整。
只要不是大雨倾盆,但凡可以行路的,那一定要走,这是没办法的事。
移民与移民之间虽然有间隔,但这个间隔最多只有三天,若是将这三天都用掉了,那前面的移民与后面的移民便会接上,这样一来,粮食供应会出问题,朝廷也没那么多人手去准备如此多人的饭。
而且每三十里一个安置区,范围有限,没办法容纳两拨移民。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每天都在赶路。
大人吃苦惯了,没什么好说的,可老人、妇人、孩子,这个罪受的可不只是一点两点,许多人都瘦了一大圈。
只不过在这漫长的移民过程中,很少有走夜路的情况。
但现在不一样,如此急匆匆赶路,除了大家想将最后的路走完了,好好休息一场外,更多的是因为县衙在催促,而催促的原因也很简单,入冬了,天越来越冷,尤其是夜间,谁也说不准哪天寒潮会袭来。
为了避免百姓冻伤在外,只能让百姓在最后一程加把劲。
“还有八里,跟上。”
典史姜辉喊着。
前方出现了一道道火光,姜辉眯着眼看了看,示意众人不要惊慌,继续赶路。
周慈、周大山等人都没了说话的力气,低着头向前走。
随着前面火光越来越近,移民的队伍终于停了下来。
姜辉看到了人群里的知县王云州,赶忙带衙役迎上前。
王云洲顾不上与姜辉说什么,看了看灰头土脸,疲惫不堪的百姓,喊道:“寿光的百姓,来接一接我们的乡亲!”
身后的寿光青壮纷纷走出,进入至人群之中。
沉重的推车接了过来,幼小的孩子抱了过来,背篓也换了肩膀,热情的寿光百姓与山西百姓混在一起,这让许多人心头热了许多。
那一张张笑脸里,是欢迎。
周小山看到了有孩子骑在了寿光汉子的脖子上,看到了强壮的男人推着推车,还在对推车之上的老人说笑,甚至看到了担架,将一些有些病患的人抬着走……
热情如火,一下子变燃烧起来。
冬天,好像不冷了。
寿光知县王云洲指挥着:“大家走,安置之地已经在准备饭了。”
周大山、周慈等人浑身充满了力气,跟着大队伍走了下去。
安置之地。
寿光的耆老正在催促着火夫擀面条,越多越好,山西人喜欢吃面,咱们山东人虽然不会刀削面,可擀面条总还是拿得出手,不管是长的、宽的,还是旗装的,都可以。
“醋找来没有?”
“王老,早就送来了,三百斤醋呢。”
“二百斤怎么够,再去找,找个九百斤。”
火夫郁闷,嘟囔道:“一共三百户,一户一斤醋足够了吧,难不成山西人都是吃醋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