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兴也不愿意和胡步云过多纠缠,于是点了点头,“步云同志勇于担责的态度值得肯定,但事情不是还没调查清楚嘛,也不用你做检讨。我要强调的是,第一,干部的个人生活、家庭困难,组织上要关心,要积极帮助解决。但个人事务绝不能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第二,在事实没有查清楚之前,任何捕风捉影、私下议论甚至造谣传谣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这既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我们建安干部队伍形象和团结的破坏,尤其是涉及到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问题,更要慎之又慎,不能听风就是雨,更不能搞有罪推定。”
杨建兴这话,明着是批评私下议论,暗地里却是把江一舟失踪这件事定了性——就是个人事务、家庭困难造成的,与工作无关,更与什么畏罪潜逃、被打击报复之类的阴谋论无关。同时,也隐晦地警告了胡步云,别想拿江一舟做文章,这事到此为止,组织上定性了。
杨建兴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行了,刚才说的都是题外话,不算今天会议的正式议题,现在正式开会。经济开发区扩容方案(草案)已经提前发给大家研读了,现在请侯副书记详细汇报一下。”
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将毗邻老经开区的一片待开发区域整体纳入,打造“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描绘了一幅投资涌入、产值翻番、税收大涨的诱人蓝图。侯梁汇报完毕,会场惯例性地沉默了几秒,等待书记的定调或大家的附议。
“这个方向是对的,”杨建兴微微颔首,“经开区是我们建安发展的主引擎,扩容提质是必由之路。要抓住当前沿海产业转移的窗口期,大胆规划,强力推进。发改局牵头,尽快完善方案细节,争取年内获批落地。各位同志有什么具体意见?”
就在几位常委准备象征性地补充几句“同意”、“支持”时,胡步云抢先发言:“杨书记,各位常委同志,关于这个扩容方案,我有不同看法。”
胡步云没有看稿子,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眼神扫过对面脸色已经微沉的孟长江,最后落在杨建兴脸上。
杨建兴的笑容淡了些,但依旧保持着风度:“步云同志有什么高见?尽管说,常委会就是要集思广益嘛。”
“谈不上高见,只是一些基于实际情况的思考。首先,我不赞成在当前阶段盲目追求经开区物理空间的扩容。”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连翻动文件纸张的窸窣声都停了。列席的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脸色发白,求助似的看向孟长江。孟长江鼻腔里发出一声不易察觉的轻哼,端起茶杯,掩饰着眼神里的阴鸷。
“理由呢?”杨建兴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理由有三点,第一,土地资源紧张是事实,但更紧张的是高质量项目的匮乏。我们现有的经开区,还有相当比例的土地闲置或者被低效项目占用,摊大饼式的扩张,只会加剧有地无项目、有项目无质量的困境,造成新的土地浪费和财政负担。第二,配套能力跟不上。水、电、路、气、环境容量,这些基础支撑要素,我们现有区域都还没完全配齐配强,盲目扩张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只会被进一步放大,最终影响企业落地和发展的信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强筋健骨,是对现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腾笼换鸟!”
“腾笼换鸟?啥意思?胡副市长能不能详细说说?”组织部部长周连城笑着插了一句。
胡步云声音提高了一些,“对,腾笼换鸟。与其耗费巨资去圈新地,不如把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对现有经开区,乃至全市工业企业的深度梳理和改造提升上。我建议,在考虑扩容之前,甚至应该同步推进一项更基础、更迫切的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尤其是经开区内,启动对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全面排查和坚决淘汰。前阶段我在整顿消防安全隐患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非常典型、非常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有一家所谓的重点企业,也就是市纺织厂,生产设备老化得像是上个世纪的古董,生产工艺落后几个代差,能耗却高得离谱,污染排放更是长期超标,可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居然连自己员工的生命安全都保障不了,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底线都守不住,它凭什么还能继续占用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能源指标和环境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