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一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初春,寒意尚未完全褪去,京城的大街小巷还残留着冬日的萧瑟,但在这看似清冷的表象下,却涌动着一股蓬勃欲发的生机。

朱标和朱宇这几日都在东宫忙着商议诸多事务,他们深知,大明要想长久兴盛,光靠解决灾患、发展农事可不够,还得从根本上培育人才,开启民智。

朱标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袍上用银线绣着淡雅的云纹,越发衬得他身姿挺拔、气质儒雅。

他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本古籍,却无心翻看,眉头微蹙,似在思索着什么重要之事。

朱宇则身着一袭藏青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根黑色玉带,显得沉稳又大气,他正站在窗边,望着窗外那刚冒出新芽的树木,若有所思。

朱标率先打破了沉默,放下手中书卷,看向朱宇,轻声道:

“兄长,如今南方之灾已过,百姓生活也渐渐恢复,可我这心里啊,总觉得还有许多事要做。

咱们大明,疆域辽阔,可若百姓大多目不识丁,那这江山即便如今安稳,日后又怎能长久昌盛呢?”

朱宇转过身来,双手背在身后,缓缓踱步到朱标身边,点头应道:

“二弟说得极是,我也正想着此事呢。

欲兴大明,必兴教育啊,只有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才能为朝廷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可这办学育人,该从何处着手,还得细细谋划一番呐。”

正说着,两人便决定召集朝中大臣,一同来商讨这兴学之事。

不多时,大臣们纷纷来到东宫的议事厅,众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疑惑,不知今日太子和大公子召集所为何事。

朱标坐在主位上,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诸位大人,今日将大家请来,是有一事想与诸位商议。

如今我大明初定,虽有太平之象,可这天下百姓,识字者甚少,长此以往,于我大明发展不利啊。

本太子与大公子寻思着,欲在各地广设学堂,让更多孩童乃至成人都有机会读书识字,习得圣人之道,不知诸位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礼部尚书听闻,眼中一亮,赶忙出列,拱手行礼后说道:“殿下,大公子,此乃大好事啊!

正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若能在各地兴办学堂,那我大明日后必定人才济济,只是这办学需诸多准备,场地、师资、书籍等等,样样都得考虑周全呐。”

朱宇微微点头,看向礼部尚书说道:

“礼部尚书所言甚是,这场地嘛,本公子想着,可先利用各地闲置的官舍或是庙宇道观,稍加修缮,便可作为学堂之用,如此也能节省些开支。

只是这师资,倒真是个难题,诸位大人可有良策?”

这时,一位掌管国子监事务的大臣站了出来,恭敬地禀报道:

“大公子,殿下,依下官之见,可从国子监选拔一批才学出众、品德优良的学子,派往各地任教,他们皆是经过国子监的悉心培养,学识方面定然是够的,而且年轻人有朝气,也能更好地教导那些孩童。

另外,也可在各地招募一些当地的宿儒,这些人在当地颇有声望,对当地的情况也熟悉,两相配合,或能解这师资之困。”

朱标听了,面露赞许之色,说道:

“此计甚好,不过这选拔之事,还得严格把控,务必选出品行端正、学识扎实之人,切不可敷衍了事。那书籍方面,又该如何是好呢?”

户部尚书皱了皱眉头,出列说道:

“殿下,这书籍可是个大问题呀。

如今要在多地办学,所需书籍数量庞大,若要重新刊印,耗费的钱粮可不是小数目,户部虽有些许积蓄,可还要顾及其他诸多事务,怕是一时难以支撑啊。”

朱标手抚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

“户部尚书,本太子明白你的难处,这书籍之事,咱们可以双管齐下。

一方面,召集各地的书局工坊,让他们加紧刊印一些基础的启蒙读物,朝廷可给予适当补贴,鼓励他们多印;

另一方面,发动各地的富户乡绅,鼓励他们捐赠家中所藏书籍,对于捐赠踊跃者,朝廷可给予嘉奖,如此或能缓解书籍匮乏之困。”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觉得太子这办法颇为周全。

商议完大致策略后,朱标又道:

“此事关乎我大明根基,需得有专人负责统筹,诸位觉得谁可担此重任呢?”

朝堂上一时陷入沉默,众人都在思索合适的人选。

突然,一位平日里不太起眼的年轻官员站了出来,他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行礼后说道:

“殿下,大公子,下官不才,愿担此任。

下官自幼便对教育之事颇为上心,深知其重要性,若能为我大明兴学育人出一份力,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和大公子所托。”

朱标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官员,问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

那年轻官员赶忙回道:

“殿下,下官姓张名轩,现任职于礼部,虽官职低微,但对各地风土人情、教育现状也略有了解,恳请殿下给下官这个机会。”

朱宇看向朱标,微微点头,朱标便说道:

“好,张轩,既然你有此等决心,本太子便给你这个机会,不过你需每月向本太子和大公子汇报进展,若有难处,及时上报,切不可耽误了这兴学大事。”

张轩面露喜色,激动地回道:“多谢殿下,多谢大公子信任,下官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随后几日,张轩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起来。

他先是去了国子监,与国子监的祭酒等人商讨选拔学子任教之事。

国子监内,张轩对着一众国子监学子,拱手行礼后,大声说道:

“诸位同窗,如今朝廷欲在各地兴办学堂,广纳贤才任教,这可是造福大明、功在千秋的好事啊!

诸位皆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若有意前往,可到我这儿报名,不过需经过严格考核,选出最优秀者前往,望诸位踊跃参与呀。”

一位学子站出来问道:“张大人,这考核都考些什么内容呢?”

张轩微笑着解释道:“主要考学识,如经史子集的理解,还有这教书育人的方法,毕竟咱们不仅要自己学识渊博,还得能把知识清晰地传授给那些孩童呀,当然,品德方面也会有考察,这一点更是重中之重。”

学子们听了,都纷纷议论起来,不少人眼中都透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觉得这是个施展抱负的好机会。

另一边,各地的富户乡绅们也收到了朝廷鼓励捐赠书籍的消息。

在江南的一处大宅院里,当地有名的富户李老爷正坐在堂屋中,听着管家的汇报。

管家说:“老爷,朝廷如今号召捐赠书籍,说是为了兴办学堂,让更多百姓能读书识字呢,还说捐赠踊跃者有嘉奖,您看咱们家要不要捐些啊?”

李老爷手捻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嗯,这是好事啊,咱李家能有今日的富贵,也多亏了朝廷庇佑,如今朝廷有需要,咱自当响应。

去把我那书房里的那些珍藏的古籍,挑些合适的,整理出来,送到官府去,也算咱为这兴学出份力了。”

管家笑着应道:“是,老爷,您这可真是深明大义呀,小的这就去办。”

随着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一批学堂终于在几个州县开始设立起来了。

朱标和朱宇听闻消息后,决定亲自前往一处学堂视察。

他们带着几名侍从,轻车简从地来到了城郊的一所新学堂。

学堂的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崭新的匾额,写着“启蒙学堂”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透着一股希望之气。

走进学堂,便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传来,那稚嫩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朱标和朱宇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顺着声音来到一间教室外,透过窗户看去,只见一位年轻的夫子正站在讲台上,拿着书卷,认真地教着孩童们识字。

夫子指着书上的字,大声念道:“人之初,性本善……”

孩童们也跟着齐声念着,一个个小脸蛋上满是认真的神情,虽然有的字音还咬不准,但那股子努力的劲头让人看了心生欢喜。

朱标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夫子和孩童们见有人进来,都停了下来,好奇地看着他们。

夫子赶忙行礼道:“拜见太子殿下,大公子,不知殿下和大公子亲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朱标笑着摆摆手,说道:“无妨,你继续授课便是,本太子和大公子就是来看看这学堂的情况。”

说着,他走到一位孩童身边,蹲下身子,亲切地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在这儿读书可有意思?”

那孩童眨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回道:“殿下,我叫小虎,在这儿读书可好玩了,夫子教了我们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呢,我以后也要像夫子一样,有好多学问。”

朱标听了,哈哈大笑,摸了摸小虎的头,说道:“好啊,小虎,那你可得好好读书,将来为咱大明做贡献呀。”

朱宇也在一旁看着这些孩童,心中满是感慨,对朱标说道:“二弟,看着这些孩子如此认真地读书,我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啊,这学堂办得真是太值了。”

朱标站起身来,对夫子说道:“夫子,你辛苦了,这些孩子可都是咱大明的宝贝,你要用心教导他们,若有什么难处,可告知当地官府,朝廷定会支持的。”

夫子赶忙回道:“多谢殿下关心,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朝廷所望。”

从学堂出来后,朱标和朱宇又去查看了学堂的其他设施,如藏书阁、学子们休息的地方等等,每一处都看得很仔细,不时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朱标对朱宇说道:“兄长,这学堂虽是初办,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咱们得让人多留意,多听听夫子和学子们的意见,争取把这学堂越办越好啊。”

朱宇点头道:“二弟说得对,这教育之事,可不能有丝毫懈怠,关乎着大明的千秋万代呢。”

然而,这兴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学堂在更多地方设立,一些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

有的地方官员对这学堂之事并不上心,觉得这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在拨划场地、物资等方面拖拖拉拉,导致学堂的建设进度缓慢。

还有些偏远地区,师资实在匮乏,即便从国子监派去了学子,可还是不够用,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朱宇得知这些情况后,十分气愤,在议事厅中对着一众大臣说道:

“诸位,本公子听闻如今各地学堂兴办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可都是关乎我大明未来的大事,怎能如此敷衍了事?

那些地方官员若再这般懈怠,朝廷定不轻饶!

还有这师资不足之事,礼部需再想办法,尽快补充,绝不能让那些孩童们没有好的夫子教导。”

礼部尚书面露难色,说道:“大公子,下官已经尽力在调配了,可这人才培养也需时日呀,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了。”

朱标皱了皱眉头,说道:

“礼部尚书,困难固然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你可从那些已退休但仍有精力的老夫子中招募一些,让他们发挥余热,前往偏远地区任教,给予他们足够的报酬和尊重,想必会有人愿意的。

同时,督促各地官员,让他们重视起来,若有故意阻挠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在朱标和朱宇的严厉督促下,各地官员不敢再懈怠,纷纷加快了学堂建设的进度,师资不足的问题也通过各种办法慢慢得到了解决。

几个月后,越来越多的学堂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孩童走进了学堂,开启了他们的求知之路。

朱标和朱宇再次视察各地学堂时,看到那热闹的学习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朱标站在一片学堂聚集的街巷中,望着那一间间传出读书声的屋子,感慨道:

“兄长,看着如今这景象,之前的那些辛苦都值了呀,只要这些孩子能学到知识,日后成为我大明的有用之才,咱们这一番心血就没有白费。”

朱宇亦是一脸欣慰,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说道:

“是啊,二弟,这兴学育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咱们可得一直把这事好好做下去,让大明处处都充满这朗朗书声,那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之象啊。”

新八一小说推荐阅读:穿越之生存指南秦汉之召唤天下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琴师好风流庆帝元年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重生之厨女当家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山河血我在大宋搞科技!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从屯田开始大唐第一世家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南北朝打工皇帝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从农家子到状元郎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伏羲夫妻肝在水浒,唯我独尊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原始大厨王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历史追光者邪王追妻三国之权谋天下殖民大明神级火爆兵王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我的谍战日记这个王朝叫大兴我就是要做皇帝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魏武侯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寒门出了个状元郎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边关潜修十年,开局我举世无敌带着武库回明末我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逍遥小憨婿
新八一小说搜藏榜:大明海兵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海贼之体术潜能他改变了罗马黄帝内经百姓版穿书成废后她反手一个改嫁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傻子王妃疯王爷【完结】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退婚后,她竟揣着崽穿喜服嫁皇叔大明第一锦衣卫水浒粮草小兵甲妖孽丞相赖上门顺明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抗日之铁血军旅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谍海风雷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岭南宗师一边阳光一边乌云兴晋大秦钜子大明,我来了!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秦汉之召唤天下残王的惊世医妃开元帝师在他心头放肆抗战之喋血雄心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刘备威力加强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小拽后狠无赖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亮剑:我被李云龙拜为大哥梦醉江山明末庶子最强兵王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大唐第一世家入秦记时空穿梭之恋上你的床(已完结)大宋有将门崇祯十七年秋穿越大唐,铁血郡王护国殇
新八一小说最新小说: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