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常茂的话让他稍有动摇。
或许舅父所言不错,无论何时,防患未然总是明智之举。
于是,今日他破天荒地大胆向朱标提出请求,
并提及自己欲领兵征战、为大明效力的志向。
朱允熥听从常茂的建议,也渴望有所建树,让朱标认可他的能力。他内心矛盾,不知如何回应。思索片刻后,他向朱标行礼准备离开。
看到吕氏、朱允熥以及朱标三人还在原地,朱允熥感到不安,觉得他们注视的目光刺眼。这时,朱标语带深意地说,若朱允熥对武事有兴趣,可以找朱政交流,平时也能多相处。朱允熥虽疑惑,但仍恭敬应下。
回忆起朱政在校场的表现,朱允熥内心充满钦佩,却因自卑不敢靠近。朱标的话给了他勇气,他缓步出门,却听见朱标叮嘱生辰要吃长寿面和鸡蛋。朱允熥顿时激动得眼眶泛红,匆匆离去。
屋内只剩吕氏与朱标,吕氏观察朱标的神情,试探询问他今日反常的原因。朱标轻描淡写地说是碰伤,并转移话题。吕氏欲追问,朱标摇头制止,又随意提到今日父皇处决李善长之事。吕氏敏锐捕捉,试探性询问,朱标意味深长地夸赞她的消息灵通,吕氏则笑盈盈地掩饰。
“殿下说笑了,妾身久居内廷,哪有什么灵通消息!只是殿下有所不知,如今宫中早已议论纷纷。都说那麟儿年纪轻轻便承父皇信赖,肩负重任,统领大军出征海外。这样的恩宠,实属罕见!而且传言绘声绘色,说是韩国公被赐死,也与麟儿有关啊!\"
吕氏说着,不动声色地瞥了朱标一眼,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殿下,若按这般说法,恐怕真如您所料。老王爷对麟儿这个私生子,真是宠爱至极!\"
朱标听了,眼神略显深沉,语气淡淡地应和:”是啊,确实偏爱幼子,连我都有些羡慕了……\"
吕氏一听,立刻明白过来,心中暗喜。即便朱政是老朱的亲儿子又如何?不过是身份见不得光的低贱私生子罢了。等老王爷一走,自然失尽恩宠。根本构不成威胁。
反倒听说朱标对他似乎也不满,只是碍于老朱的态度,才隐忍不发。这样就更无需担忧了。只要朱标太子之位稳如泰山,母子二人便苦尽甘来,那些担惊受怕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朱允炆在一旁听着二人的对话,脸色渐变,眼中闪过怨恨之色。一个卑贱的野种,竟有资格登上朝堂,不但鸠占鹊巢,抢了他的位置,还领兵出征。即便他有些才能,但年少无知,从未经历过战阵,又懂什么带兵打仗?稍有不慎,恐怕全军覆没!这简直就是扰乱朝纲!
看来皇祖父真的糊涂了。他只盼朱政此次远征能够像前元一样遭遇天灾或战败,甚至葬身大海,或者被倭寇所杀,永远回不来才好!
正当朱允炆暗暗诅咒时,却见朱标忽然看向自己,轻描淡写地问道:\"允炆,你觉得朱政领兵讨伐倭寇这事怎么看?\"
朱允炆愣了一下,抬头迎上朱标威严的目光,心中莫名慌乱,顾不上细想便脱口而出:\"依儿臣之见,朱政年纪尚轻,毫无战争经验,恐怕只会空谈理论,就像战国时的赵括一样!朝中上下不是也都这么认为吗……\"
朱标听罢微微颔首,旋即又突兀地追问一句:
“你不盼着他赢?”
朱允熥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点了点头。
然而刚有动作,他猛然意识到事情不对劲,连忙改口摇头道:
“不,并非如此。儿臣只是觉得仓促了些,太过轻率,恐怕难称周全!
儿臣当然是希望他能讨伐倭寇凯旋归来。
不然一旦战败,受损的可是我大明的实力啊?
儿臣身为嫡长孙,怎能不顾念大明呢?”
朱标听着这前后矛盾的话,眉宇间浮现一丝沉思。
他静静凝视着有些局促不安的朱允熥,眼神虽平静却暗藏压迫感。
许久过去,朱允熥被这般注视得浑身不自在,愈发心神恍惚。
就在他快要支撑不住,想要避开朱标目光时,
朱标却出其不意地低沉问道:
“寡人问你,你怨恨麟儿否?”
当然怨恨!
朱允熥内心瞬间涌现强烈的情绪,他恨不得朱璋死无葬身之地!
但理智告诉他,这话万万不能出口。
况且,他向来努力表现得仁义孝顺、和蔼可亲,处处模仿朱标的样子。
在这种不明朱标意图的情况下,更不能承认。
于是他赶紧违心地摇头否认道:
“不怨恨!儿臣虽与他有过恩怨……但……”
朱允熥滔滔不绝地说着,话未完,
却见朱标面色骤然阴沉,气势逼人。
目光更是锋利如刀,直勾勾盯住朱允熥。
一字一句严厉质问打断道:
“寡人只想听真话,作为父亲,渴望从儿子口中听到真诚之言!
若你欺骗寡人,寡人定会不悦且失望!
再问一遍,你真的一点都不怨恨麟儿?”
朱允熥哪经得起这般震慑?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向温和儒雅的父亲竟有这样的威严!
刹那间,他仿佛看到了故人的影子。
当下,朱允熥的脸色越发苍白。
他低头不敢直视朱标,内心却乱成一团,不知如何作答。
情急之下,他下意识看向吕氏,希望她能给自己一个暗示。
吕氏此刻也十分焦急,想提醒朱允熥别踩雷区,可朱标一直盯着朱允熥,根本没有机会开口。
朱标随即又是一声暴喝:
“莫要看你母妃,如实回答便可。
只要是你的心里话,寡人绝不会责怪你!”
声音如雷贯耳,震得朱允熥心惊胆战。
在朱标凌厉的注视下,他手足无措,脑子一片混乱,脱口而出:
“儿臣的确很怨恨朱璋!
先前他以下犯上,在众人面前痛殴儿臣。
让儿臣在宫内颜面扫地。”
此刻,朱允炆内心的愤怒如同潮水般涌现。徐妙锦被夺,犹如夺妻之恨,让他难以忍受。
“这些年来种种欺压,甚至是对我的羞辱,践踏我的尊严。我难道不该对他心生怨恨?难道还要感激他不成?”他情绪激动地说。
朱标听后,脸上依旧保持平静,内心却深深叹息。他对朱允炆的表现感到极度失望。这失望并非因为朱允炆对朱植有怨恨,这点他早有预料。
真正令他失望的是朱允炆的应对方式,缺乏坚定立场。如果能够承受压力,即便内心恨不得置朱植于死地,也能始终保持沉默,那么这样的城府也算是一种隐忍的大智慧。
然而,仅仅是一个质问,就让他方寸大乱,毫无主见,甚至下意识地向吕氏求助,完全没有担当和坚韧的性格。这样的人如何能承担大任?更别提治理整个明朝!
并且,在话语间还流露出对朱植的轻蔑与傲慢,表现出极端的敏感、固执和偏激。他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不能接受任何失败。
更糟糕的是,他的能力并不配得上这种傲慢。这一点,早在太祖皇帝对朱允炆、朱允熥以及朱植的考核中就已经显现出来。此刻的感受尤为深刻。
正如父皇所说,他眼高手低,且刚愎自用。这是致命的缺陷,也是招致灾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