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生产车间之后,廖海星向众人介绍了酒厂的现状,酒厂承包商出事之后,县里和镇里拨了一点款,用于厂里的复工复产。
现在厂里基本已经恢复生产,但是因为资金不足,产量一直无法达到之前水平。每天做的酒不足原来的一半,工人都是半薪工作,一半人上一天,另一半人休息,然后轮换着。欠那些供应商的钱,已经做了协商,每月付一点。
销售情况反而比之前要好一些,部分酒一直是脱销,并且由于产量不足销售价格还涨了一点。
参观结束,镇里给安排了中餐,放在镇上最好的酒楼。程懋成本来要拒绝的,林昉跟他私下说,不要驳了黄长发的面子,一来如果以后酒厂被他们收购了,还需要和黄长发经常打交道,二来有刘蕾在这里,就放心地吃。当然标准还是要和黄长发说好,不能搞得太浪费。
于是众人便随黄长发来到肃州府酒楼,这家酒楼在十年后分店开到了钱城和魔都,当然林昉对开酒楼并不感兴趣。
众人分两桌就餐,黄长发、叶毅升、廖海星、胡延奎陪同李岳山、程懋成、林昉、丁成刚、刘蕾一桌。陆力和镇里的一位女干部,陪着丁媛媛、顾晓惠、战宇峰和李喻波一桌。上的菜基本上都是当地特色菜和酒店里招牌菜,当然免不了酒厂自己出产的酒。
丁成钢好酒,程懋成便不喝酒,回去时由程懋成开着他的奥迪。
林昉虽然不爱酒,但是也品了品,酒厂里的两款酒,应该是厂里比较好的酒了,是10年的五峰白酒和12年的茯苓当归酒,在林昉这种不好酒的人来说,这个10年的白酒肯定不如那些名酒,12年的茯苓当归酒比较醇厚,但是药味有些浓,不适合商务和喜庆等场合宴请。
胡延奎应该是一个酒痴,上桌就向众人介绍如何区分好酒与普通酒,看什么色泽啊、口感啊、挂杯度等等。林昉只做了解,他不准备做深入研究,专业事还是要专业的人干。
酒过三巡后,黄长发终于开始问投资的事:“程处长、丁科长,林顾问,这次你们看了我们酒厂,整体感觉如何?”不问投资人,反而问他的外援,黄长发这个副镇长不是白干这么多年的。
肯定不能说不好,同时也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程、丁两人在官场也待了一些年,当然会说一些比较官场的话,反正好的,不足的都说了。
轮到林昉了,林昉却不准备这么说,他说道:“黄镇长、叶主任、廖厂长、胡工,这厂品牌没问题、工人也是成熟的,说实话我觉得产品还是有待于提升,当然这是我们投资酒厂之后的事情。来之前,我舅舅已经决定要投资了,实话实说,不然我们就不必来了。只是现在我们的资金还是有些不足,所以这次请懋成哥、成钢哥一起来,让他们帮着找投资。现在我想问镇里和厂里,是怎么一个想法的?”
然后看李岳山一眼,问道:“大舅舅,你看我有没有说错?要不要补充?”来之前,一家人都商量好了,商量了三套方案,方案一:现在能拿出100万,再贷款100万,获得51%的股份,方案二:准备400万-500万,买下酒厂,给县里和镇里留20%的股份,方案三:自己出资100万,找外部投资500万-1000万,买下酒厂,升级产品,造新酒,按林昉的营销方案全面投入市场。
前两种方案,造新酒和大力投入市场,只能慢慢来,但是现有的产品必须全面升级。
李岳山看着众人说:“小昉的意思说得很清楚了,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李岳山就是一个好中医师,看病做药卖药没问题,但是让他谈生意真的是八十老汉扛石磙——力不从心。
黄长发没想到林昉这么直接,心想年轻人还是年轻人,心急了一点。他看了看廖海星,廖海星会意黄长发的意思,说道:“请问李总和林顾问是怎么样一个投资方案?”
把球又给踢回来了,林昉准备接球,踢皮球不是他的作风,林昉说:“现在厂里最少需要多少资金投入,给合作什么条件?如果买断酒厂和土地使用权,需要多少资金?”
林昉今天就是想拿到镇里的合作条件,否则来这一趟意义不大,他不可能天天来三江镇和镇里县里谈条件的,一两次把条件谈好,剩下就是一些操作细节的事情,这让舅舅一家去做就行了。
而且这次来之前所有人都知道己方准备的三个方案,以及各自的角色扮演。李岳山今天就是当和事佬的,林昉负责主谈,程懋成是来评估外商和华侨投资的可能性,丁成钢和刘蕾是来撑场子的。林昉已经让李岳山和刘蕾,把丁成钢和丁媛媛身份透露给镇里。
不过在参观酒厂时,黄长发已经向刘蕾打听了众人身份,刘蕾也没隐瞒地告诉了他。他现在非常紧张,既担心对方给的条件太低,不好向上交代,又怕如果这次投资谈得不好,自己未来前途堪忧。
黄长发、叶毅升、廖海星三人相互看看,并没有马上回答,林昉看了一眼程懋成和丁成钢,俩人秒懂,程懋成说道:“黄镇长、叶主任、廖厂长,你们打算给别人什么条件,就直说,也不用考虑什么身份呀,关系这些问题。”
丁成钢说道:“三位不用担心,说实话就是了,我来之前我爸说了,原则就是帮酒厂解决困难,在这个基础上给予投资的企业一定支持。”
三人听到这话心喜,黄长发说道:“其实不瞒诸位,来镇里谈投资的不少,给的条件或高或低,有本地的老板,也有外地的老板。但是我们是被搞怕了,常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些老板给的条件很好,我们却不敢答应,就怕对方有什么猫腻或者后面要搞事情。李总,我们是了解也是熟悉的,李总人品医品在县里,是没得说的。并且他们也曾经做过酒,尤其是药酒,也是曾经比较有名气的,只是后面历史原因导致现在不再做酒了。那么就实力来说呢,李总是弱了一点,当然我是说经济实力。但是李总我们最希望他来投资,哪怕我们的镇里多付出一点,我们也是希望能和李总合作。”
黄长发说了一通开场白,喝了一口水,继续道:“我们现在最低的条件是出资200万,还110万的外债,剩余90万用于生产和厂里改造。镇里给予投资方10年的承包权,10年内不需要上缴利润,但要正常缴税,还有工人最好要全部留下。当然如果李总有资金,或者几位帮李总找来投资人,希望能出资350万,镇里给予投资方20年的承包权,其中100万上交给镇里,其余资金用于还债,搞生产和解决部分职工住宿问题。几位,你们看这条件有没有意见?”
既然对方开出了条件,自己要给对方明确的回复,林昉不喜欢在一个自己已经有具体办法的事情上,再拖拖拉拉地来回磨,承包方式不是林昉想要的,要不合资,要不买断。
于是林昉问道:“请问黄镇长、叶主任、廖厂长,目前有没有对酒厂资产做过评估?”
廖海星回道:“前阵子,县国资委请市县两级审计局和评估公司,做了评估,酒厂土地、厂房、办公楼、生产设备加上办公设备和原材料,资产价值一共是440多万。如果是整体出售,这个价格肯定是不够的,否则谁也不敢承担这个责任。”
林昉是知道这家酒厂最终卖给私企的价格,就是500万,但是他还是要装作不知道,先了解一下资产评估的情况。
来之前他和父母、舅舅已经沟通过了,这厂如果在500万以内买下是赚翻了,就土地也不止500万,仅把土地开发成住宅小区至少能赚到2000万。当然不是现在就开发,要等上几年,至少房价涨到1500元每平方以上,如果等10年再开发那赚得更多。不过可能用不了10年,三江镇就要旅游开发了,由于林昉的穿越过来,三江镇的旅游开发还有可能再提前。
林昉回道:“三位,我们开一个条件,准确来说是三个方案,你们看看行不行,也不用这么着急回复我们,我也知道不管今天大家谈的是什么条件,你们都需要上报到县里,让相关部门和领导商量后,才能给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