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
沈如意正在一个一个画图,等画到折扇时,她指着图纸道,“像这样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折扇,古书记录过这样一句话:“宋元之前,中国未有折扇之制。”折扇是从明代以后才成为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最爱。
季文川想象不出折扇是什么样子。
沈如意笑道,“竹子制扇算是普通的,最好用檀木。”
檀木扇不仅质地坚硬,而且纹理细腻,每一片扇骨都透露出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馈赠。轻轻一摇,淡淡的檀香便弥漫开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古林之中,心旷神怡。
当然了,先推竹折扇,等这个普及了,再来推檀木的,那个就算有人想仿制,也得看看原材料。檀木资源稀缺,制作工艺复杂,不是轻易能够仿制的。
“经你这么一说,好像每个文人都该配一把似的。”
“那是当然。”
“那什么时候做好?”
季文川迫不急待想拿到手里试试感觉了,是不是像她说的‘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沈如意一套木工工具在端王府没带来,幸好李家村也有木匠,只是他们的工具简陋,只能将就着用。
出租院里出现了一奇景,几个大男人围在沈如意身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灵巧的双手,只见她熟练地操作着简陋的工具,从劈竹条开始,一直到细致地打磨竹片,裁剪出一片片光滑的扇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和木屑的味道。
沈如意笑道,“南山先生,别光看我做,交给你的扇面赶紧画起来啊,不要等我扇骨做好了,你的扇面还没好。”
扇面选用的是雪白的绫绸,一时之间,季文川竟不知道画什么好。
沈如意提醒道:“山水,花鸟、人物,或是题诗都可以。”
季文川看向小娘子。
沈如意扬眉,“浓墨重彩或是寥寥几笔,全随先生之意,多有意境。”
季文川:……
行吧,被小娘子忽悠的不想画也得画了,他无奈地笑了笑,拿起画笔,开始在雪白的绫绸上勾勒轮廓。
一边是锯子和小锉轮番上阵,发出沙沙响声,另一边是南山大儒季文川卷起袖子泼墨挥毫,小小院子里,空气中弥漫着竹屑的清香和墨汁的芬芳,安旬等人一会儿看看大儒画画,一会儿瞧瞧女匠工,一双眼都忙不过来,既热闹又安静,整个场景充满了文艺氛围感。
官道上,五月阳光下,有辆低调奢华的马车直奔李家村而来,道路边上,树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马车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车厢内有人伸手挑起窗帘一角,朝外眺望。
随从拉缰绳靠近,“主子,就要到了。”
“嗯。”车厢内贵公子落手,窗帘跌落,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一个时辰后,沈如意的扇骨与季文川的扇面差不多同时好了。
“现在就把他们粘合到上面。”
这可是技术活,前世,沈如意作为文化博主,做过折扇,知道如何贴合好扇面。
她曾在古色古香的工作室里,仔细挑选每一片竹子,感受它们的纹理和韧性。在阳光透过纸窗洒下的温暖光芒中,她用细腻的手法将竹片裁剪成形,再小心翼翼地拼接成扇骨。接着,她选取上等的丝绸,将其细致地裁剪、熨烫,确保每一寸都完美无瑕。最后,她用特制的胶水将扇面与扇骨紧密贴合,整个过程充满了专注与耐心。
这一世没有特制胶水,只能用面糊仔细的刮上去,一下又一下,耐心而又仔细。
一直干到傍晚,一把漂亮的折扇才做好了。
她坐在长凳上,手中握着刚刚完成的折扇,感受它轻盈的质感和独特的韵味,轻轻的开合,直到折痕变得丝滑后,她才站起身。
几人一直盯着她手中的扇子,半圆弧度,配以南山先生墨宝,看着就矜贵不凡,很是吸引人。
“这就好了?”
沈如意点点头。
安旬点头:“确实比蒲扇精致。”
张五松附合,“岂止精致,还很高雅。”
沈如意朝众人高深莫测的笑笑,“各位瞧好。”
学影视剧中的才子大侠,扭动手指,身体配合手臂划出一个潇洒漂逸的动作,定格在众人的视线里,真如诗文里说的那样‘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那样赏心悦目,令人如沐春风。
众人:……
小娘子虽然女扮男装,可分明只穿一身短褐葛衫,连耳坠都没有,夕阳西,满天霞光恰好落在她面庞上,浮起一层极不真实的朦胧光晕,一双明眸灵动出尘,如梦似幻。
从马车下来,没人接待自己进来小院的端王宋衍:……
在瞧见的一刹那,他那一潭浓墨似平静的眼底,忽然就掠过了无数光华。
沈如意面朝门口,看到宋衍来了,连忙合起扇子越过人群过来行礼,“如意见过王爷。”
众人这才惊觉端王宋衍居然来了,纷纷过来行礼。
宋衍目光扫过众人,像是寻什么人。
季文川眉一动,难道在寻姓孟的?
没看到眼生之人,宋衍淡泊的脸色不知不觉变得温和,再次看向沈如意,看向她手中的折扇。
沈如意感觉到了,双手奉上她做的第一把折扇。
宋衍接过,要扳开,她连忙上手制止,“王爷,不是这样打开……”
老天爷,这可是她做的第一把折扇,因为没有铁制铆钉,用的是竹子的,没那么牢,伸手就按住他手,一不小心触到他温热的手面。
二人俱是一愣,四目相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
沈如意:……
她先反应过来,立刻缩回手,往后退了一步,脸颊微微泛红。
宋衍像是无知无觉,跟着上前一步,目光平静而深邃:“怎么打开?”
沈如意装着不经意的样子,捏着指尖接过折扇,轻轻一挥,扇子发出轻微的“啪”声打开了,潇洒而富有诗意。
她缓缓抬眸,一副王爷,你看懂了吧!
宋衍长身玉立,矜贵如玉,扇着扇子,带着天生的优雅与从容,让人不知不觉地折服在他的盛世凛然之中。
沈如意:……
不亏是天璜贵胄,还真是贵气天成。
一时之间,出租院子里只有微风吹过拂动枝叶的声音,让人紧张。
季文川微微一笑,“王爷怎么来了?”
宋衍瞥了他眼,停下手中扇子,看向扇面,“这是先生之作?”
“粗粗小作,让王爷见笑了。”
多少世人想得到季文川墨宝,没想到他以这种方式拿到了,宋衍微微一笑,“这段时间辛苦各位了。”
端王终于摆出此行目的,原来是来看养猪场的。
“为王爷效劳,是我等之幸。”
冠冕堂皇之话,宋衍都懒得揭穿,抬眼,“那就是养猪场?”
“是,王爷。”季文川示意沈如意带路。
沈如意一副事情我做,出头你来的样子,还悄悄退了一步。
季文川:……
宋衍像是没看到二人互动,抬脚朝猪圈走去。
季文川赶紧跟上,领着宋衍参观了养猪场,一边看一边介绍了怎么养,养多少,让什么人来养,连猪排出的粪便都做了规划。
“这将是很好的施田肥料,会酌情按价卖出去。”
他指着层次分明的粪坑说道,“这就是化粪池,经过沉淀,上面的水清澈,不污染村民们的生活用水,下面沉淀的肥料可以有效利用。”
确实很不错。
宋衍点头赞许。
“多谢王爷。”
一圈走下来,天色暗下来。
沈如意纳闷,宋衍这么晚过来视察,晚上住哪里?有在镇上订了客栈吗?住哪里不知道,不过晚饭肯定要准备的。
沈如意悄悄往后退,直到几人不留意,她去了厨房,问飞双,“晚饭有准备吗?”
飞双不好意思道,“常侍卫有跟我讲,说王爷晚上留饭留宿,所以饭菜都准备好了。”
沈如意:……
姓宋的什么意思?面上,她笑笑,“那就好。”
心里暗哼一声,什么人!出厨房,忍不住翻白眼。
只是翻到一半,宋衍看过来,“如意姑娘饿了?”
呃……
翻到半道的眼皮生生收回,挤出假笑,“是啊,忙了半天,有点渴了,想喝点水。”
她的小动作都被季文川等人看到了,见她补救的样子,个个死死的憋着笑。
沈如意:……
最近这段时间,飞双跟沈如意学了好几个炒菜,在村子里,食材肯定没有在王府丰富,但是粗茶淡饭还是有的。
一桌摆了四五个菜,有炒的,有炖的,还有炸的,挺丰富,宋衍食欲不错,吃了两小碗饭。
晚饭后,宋衍召几人谈话。
沈如意发现办公房被长平改成了宋衍的临时卧室,什么都从马车上搬下来送进办公房。
真是有备而来啊!
养猪场看过了,大boSS觉得不错,也没什么好说的,场面说了几句,就让大家去休息。
宋衍说道,“沈如意留下……”
有话现在就问啊,有什么要单独说的,沈如意纳闷,大晚上的,也不忌讳孤男寡女,真是的。
众人都退了。
沈如意站的远远的。
宋衍眉微扬,“过来些。”
沈如意:……
房间就这么大,就算一个人在东南角,一个人在西北角,小声说话都听得到,有必要吗?
但……宋衍就这么淡淡的望过来,与生俱来的权威通过一种温和的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人反抗不了。
沈如意朝前挪了两小步,“王爷——”有话快说。
宋衍看向她。
真真切切感受着那个可能被载入史书的文弱书生‘陈文川’。
她就是陈文川么?油灯下,他似乎还是感觉不真实。
三个月围攻中,他曾数次听过北晋皇子魏淳身边第一谋士的大名——陈文川,也曾因为一次偷袭,中了她设计的埋伏圈伤了腿,曾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现在人就真切切的站在他面前,“你……”宋衍很想当面确认,可话到嘴边又停住了。
“王爷,有什么事?”
看宋衍这样子,常顺呆在她身边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估计早把自己是陈文川之事告诉他了,他要是想确认,沈如意也不否认,可他要是不说,她也装傻充愣当着不知。
毕竟曾是她手下败将,说穿了,她到没什么,就怕他没面子。
“听说养猪场的银子不够用?”
宋衍岔开话,她突然就松口气,笑道,“是,王爷,所以我准备赚点外快补贴补贴,常侍卫有对你讲了吧。”
宋衍:……
看吧,他就知道小娘子什么都知道。
突然之间,宋衍不知道怎么说了。
昏黄油灯里,灯火摇曳,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宋衍目光深邃,仿佛看穿一切,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你打算如何赚取外快?”沈如意看向放在他手边的那把折扇,“王爷觉得它如何?”
宋衍再次拿起折扇,“不错。”
“我需要王爷跟郑小王爷帮忙。”
她已经想好怎么营销了,广告模特都找好了,一个是玉树临风的翩翩皇子,另一个则是肆意张扬的纨绔小王爷,两人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当然,不同层次的文人墨客公子纨绔,他们手中握的扇子材质也是不同的,纸面竹骨的扇子卖给普通文人,绫绸竹骨的卖给富贾,缂丝檀骨的就卖给像宋衍这类门阀贵胄。
除了扇子,有个大件竹制品,沈如意也准备大推,那就是竹夫人。
古人有两大神器,一曰“竹夫人”,一曰“汤婆子”。两者也是各有用途,前者夏天用,后者冬天用。
汤婆子是一个扁扁的圆形金属壶,带盖,可以装热水。然后裹上一个厚厚的布套,既可以防烫,还可以减缓热量散失的速度,冬天用来取暖用。个头小的可以抱着当手炉,大的则可以用来暖被窝,在冬天也不会觉得冷。
既然“汤婆子”是用来取暖的,那“竹夫人”自然就是降温解暑用品了。
“竹夫人”最初并不叫竹夫人,而是叫做“竹夹膝”,后来才有了竹夫人之称。
竹夫人一般情况下是使用打磨的非常光滑的翠竹竹条编织而成。普通的竹夫人是一个大约长1米左右的镂空长圆筒。夏天,人们睡觉时,可以怀抱一个竹夫人,利用类似“穿堂风”的原理,给身体通风降温,减少暑热感。
但是这个时代好像没有竹夫人,据记载,这东西好像在唐朝时期才出现,只不过当时叫做“竹夹膝”。到了宋朝,竹夹膝有了竹夫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