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清晨,京城五环内的星穹环保大厦刺破云霄,六星级酒店的VIp会议室被量子柔光笼罩。沈知意端坐在全息会议桌首位,身旁依次坐着大伯、市委书记、副总裁,堂哥作为区委书记兼任cEo,手指在智能桌面划出数据涟漪。窗外,大厦光伏幕墙折射的光斑与远处的量子交通网络交织,宛如跳动的科技脉搏。
“根据情报,A国已暂停对宝岛的军售项目。”沈知意轻点桌面,全息投影中,太平洋海域的军事部署图如潮水般褪去,“他们的太空电梯计划卡在材料瓶颈,而我们的纳米量子复合缆绳已完成第三阶段测试。五年后,当星宁的‘天路’贯通近地轨道,火星资源开发将彻底改写全球经济版图。”
市委书记将茶杯搁在自动恒温托台上,金属碰撞声清脆:“但宝岛问题始终是国际舆论的焦点。若强行推进回归,A国必然借题发挥。”他调出实时新闻,外媒正用“星际霸权威胁论”抹黑星宁的太空计划。
堂哥推了推智能眼镜,数据流在镜片上闪烁:“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上个月,新疆沙漠中的‘星海绿洲’城市已完成主体建设——14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宝岛面积的两倍。那里的110层摩天楼配备量子生态系统,地下百米的人工湖储存着淡化海水,完全能容纳宝岛全部居民。”
全息投影切换成三维沙盘,沙漠中崛起的未来都市令人震撼:垂直森林建筑吐纳着氧气,磁悬浮列车在楼宇间穿梭,连街道上的风沙都被纳米滤网收集转化为建筑材料。沈知意补充道:“我们可以将宝岛改造成‘东方马尔代夫’,利用海水淡化专利和珊瑚礁修复技术,打造全球顶级生态旅游岛。既保留地域特色,又能实现经济转型。”
大伯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但这需要庞大的移民工程。如何说服宝岛民众主动搬迁?”
“用科技与未来。”沈知意调出一段视频,画面中,几位海外科研人员正在“星海绿洲”的量子实验室工作,他们的孩子在全息课堂学习,妻子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接受诊疗。“我们已为移民制定‘星辰计划’——对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开放快速移民通道,提供别墅级科研公寓、终身医疗保障,甚至为其家族设立教育基金。”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唯有量子空调轻微的嗡鸣。市委书记突然轻笑:“这招妙。当A国还在纠结地缘政治,我们用科技构建新的文明载体。”他调出外交数据,“最近三个月,已有37个国家申请加入星宁主导的‘星际开发联盟’,连A国的盟友都在私下接触。”
话题转向制衡策略时,沈知意眼中闪过锋芒:“二叔在A国运营的智芯科技与星能集团,是我们重要的战略支点。”她展示商业版图,二叔的企业悄然渗透A国半导体供应链和新能源市场,“当他们的太空计划依赖我们的材料,经济命脉又被我方企业牵制,宝岛自然成了弃子。”
堂哥突然想起什么,调出一组数据:“对了,‘星海绿洲’的能源系统已实现自给自足。光伏矩阵、地热发电、甚至沙漠风能,年发电量比整个宝岛还多出30%。”他的话引发热议,众人意识到,这座沙漠城市不仅是移民安置点,更是未来文明的样板。
会议尾声,沈知意站在落地窗旁,望着京城的繁华。远处,星宁集团的量子卫星在天际划出银色轨迹。“这场博弈的关键,不是武力威慑,而是构建一个让所有人向往的未来。”她转身面对众人,“当宝岛民众看到‘星海绿洲’里,孩子能在太空模拟舱学习,老人享受着纳米医疗,谁还愿意困守弹丸之地?”
当天下午,星宁集团正式发布“星辰大海”计划。全球直播中,沈知意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各国广场:“我们将开放‘星海绿洲’十万套智能住宅,提供百万就业岗位。这里没有地缘纷争,只有探索宇宙的共同梦想。”画面切换到沙漠城市的实时镜头,机械园丁照料着太空蔬菜,量子电梯载着科研人员直入云端。
消息如量子波般扩散,宝岛社交平台瞬间沸腾。“去沙漠住110层的智能豪宅?”“听说还有免费的太空科普课程!”年轻一代率先心动,而企业主们更看重新城市的科技产业链。A国政府试图阻拦,却发现自家企业也在暗中接洽搬迁事宜——毕竟谁都不想错过星际开发的浪潮。
夜幕降临,京城的量子灯光亮起,勾勒出星穹大厦的轮廓。沈知意站在顶层,看着办公区的员工们忙碌地规划着移民细节。智能系统提示,已有23万份移民申请提交,其中不乏宝岛的顶尖人才。她知道,这场用科技与未来编织的棋局,已悄然改变了世界的走向,而人类文明,正站在迈向星际的门槛上,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