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后辅政后的三个月,百官便已经了解了太后的厉害。
哎,太后太年轻也不是好事儿,实在是精力太好了。
从前递上去的奏折,七日能回都是不错的了。
除非事关重大,奏折才会在三日内回复。
偶有紧急的事情,例如天灾和兵变,才能得到先帝当日的回复。
但咱们这位太后,那可真是夙兴夜寐、兢兢业业。
当日的奏折,隔日一定会回复,而且她也要求官员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后续的事办好,并且写奏折回禀,京城的,都得隔日回禀事情的进展,境外的,则是根据距离,有不同的时间限制。
而且太后的记性极好,就没有她忘记的事情。
多小的事情,她都不会忘。
若是你忘了,等到她来问你,那你就等着被处置吧。
所以,第一个月,满朝文武都被太后使唤得团团转。
官员们也算是知道先帝临终前那段时间,奏折到底是谁在朱批了。
如此粗暴的风格,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会是太后的手笔,粗狂!
渐渐地,官员们便生出了些要和太后作对的心思,毕竟由奢入俭难,这样下去,他们可是半点自己的生活都没了,只能一心一意给朝廷办事了。
但是,很快这群大臣们便发现,想要制衡太后,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咱们这位太后,没什么弱点。先帝那样的人,都有弱点,但太后,她竟然找不到什么破绽!
先帝要捞钱,要享受,要朝廷安安稳稳,别的不管,所以依赖大臣。
但太后不捞钱,不享受,就要朝廷每个人都给她办事,和她一起夙兴夜寐。
再加上,太后手上有兵权,有银子。
顾亭雪掌管神策军和监察处。
卫知也掌管十二卫。
袁好女的水福兵也还在京城。
这三人对太后忠心耿耿,太后想做什么事情,都能极为强势地去办。
要不然,顾亭雪和袁好女,那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一个给你编罪名,一个就把你全家都砍了。
另外,江南总督是太后的亲兄长,又经历了袁好女那几个月的杀戮,江南如今平静的很,没了世家大族,倒是让朝廷顺利的收回了对江南的掌管。
只要江南稳定,那朝廷就不会缺银子。
所以,要用银子卡住太后,不让她办事也是不可能的。
至于要用宗室来压太后,更是不可能了,宗室都被先帝杀光了。大将军王是和太后一伙的,就剩个福王管理宗室,一让他说点什么,他立刻就装病了。
眼看,三个方向都管不了太后,于是,官员们就打算采取一个拖字诀。
太后想做的事情,若是下面的人不给办,那她有银子不也没办法么?
前段时间,因为新帝登基,太后打算开恩科,并且加设一个女官的选拔。
太后倒也没有想一蹴而就,只是现在京城小范围的选拔一次,这些女官,也不上朝,只是在昭临宫,为太后办事。
这件事,太后打算让礼部的官员来办。
太后给自己选女官,倒也不算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礼部的尚书,偏偏就想要拿捏太后一番,说这件事,不合礼节,他办不了,然后来一个以退为进,说要告老还乡。
这开恩科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办不好,学子们就会闹起来,更别说,还有女官这种事情,一不小心就要被戳脊梁骨。
礼部尚书相信,整个礼部,都会与他同进退。
然而,等了一个月,礼部尚书发现,没人来请自己回去,他的位置也已经被新人顶上了,就连自己从前培养的乡党也一起被扫地出门,离开了礼部的关键位置。
此刻,他想后悔也已经晚了。
因为愿意给太后办事的人,可真的不少。
从前,官员们给先帝办事是不好办的。
因为先帝让你办事,是不负责的,所以下面办事的个人能力极为重要。
你又要打点好各方的关系,又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还要想办法搞来银子把事情给办了。
最后,干成了功劳是皇帝的,没干成,那罪过全是你的。官员们才会互相推脱,一件事情踢来踢去。
所以能在先帝手下做成事情的,那都不是一般人。
但太后的风格,跟先帝截然相反
太后做事风风火火、干脆果断,只要决定了,马上要就办,不允许推脱和拖延。
但只要你肯做事,要钱就给钱,要人就给人,要兵就给兵。
办事的过程里,要是出了问题,太后那是极护短的,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罪过,她都能给你摆平了。
事情办好了,功劳给你,升官发财是少不了的,还能落下好名声。
于是乎,太后就这么连削带打的,把前朝那些不服她的官员给清理了一遍。
剩下的,别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也都是对太后恭恭敬敬的,轻易不敢说自己不干了。
只是,咱们太后还是太能干了。
恩科的事情刚定下,还在筹备之中,太后又要办第二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