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家这边推杯换盏之际,麻三田也没闲着。
这段时间,麻三田回厂愈发频繁。单位非标设备增多,零星采购的标准件、电器件数量随之大增。
有一回,机电车间上报了一个紧急采购计划,“生产电机急需一百个电刷”,十万火急!
麻三田无奈,只能亲自拎着电刷赶回厂里。
类似这样的小物件采购任务数不胜数,这也使得他往返工厂的次数大幅增加。
常永梅对此满心欢喜,可一想到赵玉林之前的所作所为,为避免再生事端,她不再让麻三田前往团结街。
有时,她会前往向阳街小坐一个小时,即便意犹未尽,也只能强忍着离开。
若是回家稍晚,赵玉林便会追问:“妈,怎么回来这么晚?”
“活儿多,加班呢!” 常永梅只能这样敷衍。
孩子心思敏感,她实在没辙,只能尽量减少前往向阳街的次数,或是缩短停留时间。
若实在回来得太晚,就只能央求赵福田帮忙编造借口。
看着丈夫为自己打圆场,常永梅心里满是愧疚,觉得对不起他。
话说前几个月,铸造车间申请建设木工厂房一事,得到了部里的批准,同意建设木工厂房及木型库房。
建设地点定在铸造工房的后面,此处山体滑坡后经过加固,多年来未曾有落石现象发生。
基建科的王国庆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测绘,经勘查认为此地建设厂房并无问题。
测绘完成后,随即展开设计工作。
木工厂房采用砖木结构,计划建筑面积 650 平方米,预算 10.5 万元;木型库房同样采用砖木结构,计划建筑面积 401 平方米,预算 3.3 万元。
项目施工由锦海三大队负责承建,历经四个月,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转入工厂固定资产管理范畴。
木工厂房转固原值
元,木型库房转固原值
元。
裴同国带领木工组顺利入驻。
厂房建成之时,机加车间为其生产的榫卯机、压刨机也陆续搬了进来,木型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木工工房建成后,宋东方满心欢喜,每周都会前来视察一番。
一日,革委会召开会议,宋东方提议在木工车间再建一个工房,成立一个木箱生产单位。
众人皆认为此提议甚好,计划科遂上报相关计划。
郑维岩担任副科长后,行事风格发生了显着转变。
以往遇到事情,他总是绕过张东强自行其是,如今则事事请示汇报;以前请刘玉、宋东方喝酒,总是瞒着张东强,现在则是先询问科长是否有时间,若张东强能参加,他才会邀请另外两位领导。
张东强起初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心里却颇为乐意接受这种变化。
他积极协助,帮忙借钱采购了三十台缝纫机、一台铸字机、一台印刷机、一台装订机、一台开封打孔机等设备。
缝纫车间安排了五十多人,印刷车间也安排了十多人,这两个单位基本都是女工,只有两位一把手是男性。
这两位一把手均是从国营单位抽调的退伍转业干部,此前享受副科级待遇,此次正式被任命为实职领导。
通过宋东方的牵线搭桥,两个单位前往市里聘请了专业师傅。
三个月后,缝纫车间顺利承接了工厂劳动服的制作任务,印刷车间也承担起县里及工厂宣传月报的印刷工作。
短短半年时间,这两个单位便收回了工厂的投资,还略有盈利。
财务科长在算账并收回福利科借款时,兴奋不已,深感当初的决策无比正确。
为此,他特意前往谢云旺的办公室,进行了详细汇报。
谢云旺同样十分高兴,这两个单位的成功运作,不仅解决了大集体及家属办女工生产劳动价值低的问题,还解决了员工制作衣服难以及工厂印刷难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妥善解决了西张村的相关问题,有力保障了三线的稳定发展。
轧钢厂的成绩更为显着,不仅退回了工厂的投资,还购入了三台手扶拖拉机,并委托机加车间生产了一台小型门吊,且支付了相应的加工费用。
在工厂召开的会议上,谢云旺、宋东方等领导多次对张东强提出表扬,这让张东强倍感荣耀,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然而,后勤工作涉及面愈发广泛,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
佟雪的团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尽管厂领导在大会上从未公开表扬过她,但她心里清楚,一把手和二把手对她的工作是大力支持的。
佟雪始终保持着正确的工作态度,在开会讲话时,总是强调组织科、工会、宣传科对团委工作给予的巨大帮助。
久而久之,纪广才、安合英、颜兆祥等人对她消除了戒心。
加之她开展工作时,厂领导在资金和人员方面全力支持,因此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不久前,在宋东方的协助下,团委与县团委、市团委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团委成员走出去,结交了众多朋友。
团委成立之初,刘海福便向佟雪推荐过李云顺,佟雪也有意让李云顺加入团委,毕竟他曾在政工科从事过相关工作。
但她并未立刻行动,而是想着先将基层单位的团工作开展好。
事实证明,李云顺所在的技术科,成为了团委开展活动的重要助力。
身为团支书的李云顺,在技术人员眼中,是个思维活跃、善于沟通的人;
而在政工人员看来,他又是一个沉稳可靠的人。
佟雪认为,团委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她暗自等待合适的时机,将李云顺调入团委。
张美艺却不太愿意看到李云顺从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变成如今这般多思少言。
李云顺觉得,或许是自己学习理工知识后,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全面,才导致了这种变化。
对此,张小会、贲海燕却十分认可,认为这是李云顺成熟的表现。
然而,张美艺却不这么认为,她并不希望李云顺在自己面前表现得如此成熟。
厂里年轻人众多,团委的工作也相应繁杂。
从春天到秋天,佟雪又组织了几次小范围的活动,其中包括入团宣誓仪式,今年新入团的团员中就有周伟。
周伟和周山虽是兄弟,但性格迥异。
周伟机灵聪慧,做事很有章法。
这不,到县里参加路考时,监理坐在副驾驶位置,闭目养神。
车辆行驶途中,监理突然说道:“停。”
周伟赶忙停车。监理睁开眼睛,瞪着他说:“让你停就停,你看看停哪儿了?”
周伟一看,车子停在了桥上,他立马想起交通规则中明确规定不许在桥上停车。
他赶忙从口袋里掏出两盒大前门烟,递过去,满脸赔笑地说:“错了错了,我记住了,以后肯定不会再犯。”
监理接过烟,叮嘱道:“记住,别想停就停,开车吧。”
冉然的路考过程较为顺利,可在修车环节却出了点状况。
不知监理使了什么手段,汽车突然打不着火了。
冉然拆下火花塞检查,没发现任何毛病,又检查电路,也一切正常,油嘴也有油。
眼看到了规定时间,那国光走了过来,看了看,小声对冉然说:“把火花塞侧电极蹭一下。”
冉然赶忙用砂纸蹭了蹭,然后重新安装好,汽车果然打着了火,冉然也顺利通过了考试。
郭秋菊路考时,同样在桥上停车,监理直接让她下车,她只能独自走了回去。
走了半个多小时,郭秋菊回来后,一见到杨小东,便委屈地哭诉起来。
颜海蛟车技娴熟,就是车速太快。
监理批评了他,但也忍不住表扬道:“要是上战场,你肯定是个好手。”
中午,杨小东宴请监理们。
酒足饭饱后,监理们对郭秋菊网开一面,没有在补考中为难她。
晚上,工厂领导再次安排聚餐,监理们与大家开怀畅饮,那国光更是喝得酩酊大醉。
席间,一名监理好奇地问那国光:“火花塞侧电极上抹了绝缘材料,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国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他们讲起了战争年代运输的故事。
众人相谈甚欢,监理们这才知道,锦东竟有这样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
驾照考试结束,众人顺利拿到驾照。
冉欣找到郭秋菊,郭秋菊见周围人多,便小声对他说:“你先回去吧,晚上 7 点半,在医院左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