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厂的冬日寒风凛冽,关于赵成祥 “胆小” 的议论却比寒风更刺骨。
面对质疑,赵成祥拍了拍身上沾着的铁屑,目光平静地说道:
“当年串联,我徒步走过八个省,在外面漂了半年多,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青年点和村里起冲突时,我骑在墙头上,一块石头就吓退了一群人。
打架不就是比谁不要命吗?
可真出了人命,打死别人得偿命,被打伤了对方也跑不掉,保卫科、公安局能饶得了他?
我不是胆小,只是不想和褚家兄弟计较,他们日子过得也不容易。”
这番话传到褚汉明耳中,他沉默许久,此后竟不再找赵成祥的麻烦。
渐渐地,两人在单身宿舍碰面时,也能点头打个招呼,甚至偶尔聊上两句。
但这件事却在厂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人们站在不同立场,对两人的做法议论纷纷。
在褚汉明的单位,几个老实巴交的同事觉得他做事莽撞不讲理,逐渐和他疏远;
倒是厂里的几个混混,认为他敢为兄弟出头,颇有几分 “江湖义气”,时常找他称兄道弟。
可褚汉明性格孤僻,没多久便又成了孤家寡人。
就在众人都对他避之不及的时候,他却意外收获了爱情。
房大元的女儿房竹君听闻此事,心里竟生出几分敬意:“能为亲人出头,这才是个敢担当的汉子。”
她和车间女工闲聊时,不自觉地透露出好奇。
女工打趣道:“想认识?我给你牵个线?”
“谁要认识他!就是好奇,想看看这人长啥样。” 房竹君红着脸否认。
“行行,不想认识拉倒。中午去食堂,我指给你看就是。”
当天中午,食堂里人来人往,饭菜的香气混着喧闹声。
褚汉明一出现,女工便悄悄碰了碰房竹君。
只见他身姿挺拔,国字脸上带着几分傲气,小分头梳得一丝不苟,迈着方步径直走向打饭窗口,那副旁若无人的模样,像极了巡视领地的孤狼。
“就他,瞧这眼睛长到头顶上的样子。” 女工撇了撇嘴。
房竹君却没接话,目光追随着褚汉明的背影。
在她眼里,这份孤傲恰恰是男子气概的体现,那清瘦的身形、刚毅的轮廓,无一不戳中她的心意。
没过多久,房竹君便主动找到了褚汉明工作的机电变电所。
一来二去,两人竟谈起了恋爱。
得知消息后,房大元急得直跺脚:“哪有女孩子这么主动的?这像什么话!”
“还不是随你,当年你追我时比她还积极。” 妻子没好气地说道。
“男人主动正常,女人主动传出去让人笑话!再说,我担心那小子家里有精神病史……”
夫妻俩商量着要劝女儿,可房竹君脾气倔强,根本听不进去。
房大元夫妇就这一儿一女,平日里宠得厉害,如今也只能由着她去。
1974 年,房竹君再次改动年龄,如愿和褚汉明结了婚。
另一边,赵成祥的境遇同样充满戏剧性。
有人嘲笑他胆小怕事,也有人欣赏他的涵养。
后者中的一位热心人,还特意为他牵线搭桥,促成了他的婚事。
1975 年,赵成祥成家,年初又迎来了儿子的诞生,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赵成祥申请入党多年,1974 年终于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1975 年,在入党前的谈话中,安合英得知他竟是大人物张某的小学同学,不禁多问了几句两人的联系情况。
当听说他们每年过年都会见面时,安合英不动声色,转头便将此事汇报给了宋东方。
“这是好事!” 宋东方眼睛一亮,“看看能不能请张某来厂里做个报告。”
颜兆祥找到赵成祥传达了领导的意思,赵成祥当即写了封信寄了出去。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却石沉大海。
颜兆祥急得团团转,厂里也开始有人冷嘲热讽:“大布衫子,人家可是中央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能看得上你?”
“别胡说!” 赵成祥涨红了脸,“他就是一所大学的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我们去年还见过面聊过天。”
“那怎么不回信?怕不是吹牛皮被戳破了吧?”
赵成祥却不急不躁:“他可能出差了,再等等。”
工友为他打抱不平:“换作我早跟他们翻脸了!”
赵成祥却笑着摆摆手:“没必要,等回信再说。”
就在大家都不抱希望时,周总理逝世前几天,赵成祥突然拿着张某的回信,一路小跑冲进办公楼。
信中说,张某将在春节前四天来厂做报告。
厂领导们又惊又喜,立刻组织开会布置相关事宜。
赵成祥也在会上,动情地讲述着他和张儿时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赵成祥特意找到当初嘲讽他的工友,把信往桌上一拍。
那人看完信,脸色瞬间煞白,慌忙掏出烟给赵成祥点上,嘴里不停地赔罪:“是我有眼无珠,老赵你大人有大量……”
第三天,颜兆祥带着赵成祥找到张东强,厂里特意用宣传经费为赵成祥量身定制了一套中山装。
春节前六天,赵成祥坐着吉普车,满心期待地回城里老家等候。
周三清晨,三辆锃亮的小车缓缓驶入厂区。
赵成祥陪着张走下车,身后跟着县领导和公安警卫。
早已等候在办公楼前的厂领导们满脸堆笑,争相上前握手。
张某衣着朴素,态度和蔼,面对厂领导们递来的笔记本,一一认真签字。
围观的群众见状,也纷纷向前涌去,想要一睹风采。
保卫人员连忙阻拦,张某却主动走过去,和群众握手、签字,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首长,会议室的人都在等您。” 徐志海小声提醒。
张某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转身走进办公楼。
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中干、团支部书记、优秀党员和学生代表全体起立,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
张某某的报告《认清形势、努力工作,做一名合格的革命青年》深入浅出,赢得阵阵掌声。
报告会结束后,厂里特意在招待所摆了三桌酒席。
那几天,再也没人喊赵成祥 “大布衫子” 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风光无限的报告会,却在日后成了赵成祥的 “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