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咏西晋大将苟曦》
铁腕初从刀笔淬,兖州烽炽荡夷凶。
权倾渐蚀青云志,孤月残旌葬霸龙。
一、寒门逆袭:从“办公室文员”到战场开挂
公元3世纪末的西晋,堪称中国历史的“魔幻现实主义”巅峰。当司马家的王爷们忙着在八王之乱中玩“权力的游戏”时,一个叫苟曦的河南小伙,正蹲在东海王司马越的办公室里,兢兢业业地做着通事令史——相当于今天的文书秘书。谁能想到,这个每天埋头处理公文、被世家大族瞧不起的寒门子弟,日后会成为西晋最后的战神,甚至被时人吹捧为“当代韩信白起”?
苟曦的职场开局堪称“地狱模式”。当时的官场被门阀垄断,寒门子弟想出头比登天还难。他先后投靠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结果老板们不是被杀就是倒台,堪称“职场克星”。直到永兴元年(304年),他终于抱上东海王司马越的大腿,被任命为兖州刺史。这个岗位听起来威风,实则是个“烂摊子”:流民起义遍地开花,异族势力虎视眈眈,隔壁石勒的游击队都快摸到洛阳城下了。
但苟曦硬是把职场pUA玩成了爽文剧本。他带着一群没经过正规训练的士兵,上演了“战神三连击”:
公师藩剿灭战:面对自称将军、聚众数万的公师藩,他联合广平太守丁绍,直接把人头收割,让对手在白马渡口成了“河漂”;
汲桑歼灭战:当流民领袖汲桑带着石勒(未来的后赵开国皇帝)攻破邺城时,苟曦一边和石勒玩“你追我躲”,一边派人在敌营搞“心理战”,最终把对手逼到精神崩溃,九座营垒被连锅端;
王弥追杀记:面对后来称霸河南的枭雄王弥,他精准预判对方动向,在青州上演“猫鼠游戏”,打得对方躲进山里当野人。
最离谱的是,这位战场“挂哥”还是个时间管理大师。《晋书》说他“文簿盈积,断决如流”,办公桌上堆成山的文件,他批得比AI还快,堪称西晋版“卷王”。甚至姨母之子求他开后门当军官,他直接撂狠话:“你要是犯法,我可不会手软!”结果这位表弟真敢顶风作案,苟曦当场大义灭亲,连姨母跪地哭求都没用——这波操作,让部下们吓得连夜背诵军规。
苟曦的管理学堪称古代“职场教科书”。他发明了“三日必斩”法则:下属犯错,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打板子,第三次直接砍头。这招让兖州官场效率飙升,但副作用是衙门里常年飘着血腥味。某次宴会,他举着酒杯对同僚说:“治军如切菜,手起刀落才痛快!”吓得在座官员筷子都拿不稳。更绝的是,他连吃饭都在研究兵法,有次啃着烧饼突然拍案大叫:“石勒这厮的粮道在这里!”吓得厨子以为烧饼里吃出蟑螂。
二、塑料兄弟情:与司马越的“相爱相杀”
如果苟曦的人生止步于此,他大概能稳坐西晋忠臣榜。但历史总爱开玩笑——他和顶头上司司马越的“兄弟情”,堪称古代版《纸牌屋》。
当初司马越为拉拢这位猛将,不仅拜把子称兄道弟,还肉麻地说:“苟曦是我的韩信!”可当苟曦真的在兖州混成“地头蛇”后,司马越的幕僚潘滔开始煽风点火:“老大,兖州可是曹操起家的地方,您不怕他学曹老板?”一句话戳中司马越的肺管子。于是,苟曦被“明升暗降”调任青州刺史,表面加封“征东大将军”,实则被架空了兵权。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苟曦心想:“我给你打工卖命,你把我当工具人?”他转头就和晋怀帝勾搭上,收到“密诏讨越”的圣旨后,立刻发檄文痛骂老领导:“司马越任用奸佞,纵兵劫掠,连公主私宅都敢抢!”更绝的是,他还给洛阳权贵们快递“兖州土特产”,用日行千里的快牛运输新鲜瓜果,成功在朝廷安插眼线。这场“前任vs现任”的撕逼大战,直接导致司马越气到吐血而亡——堪称史上最硬核的“职场报复”。
据野史记载,司马越临终前拉着心腹的手说:“我最后悔两件事:一是没早点弄死苟曦,二是让苟曦活得太久。”这话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又爱又恨”。更讽刺的是,司马越死后,其部下带着棺材东归,结果被石勒追着屁股打,十万大军溃散,尸体堆成京观——这画面要是让苟曦看见,估计能笑出八块腹肌。但历史马上会证明,苟曦的幸灾乐祸来得太早。
三、权力变形记:从“救世主”到“屠伯”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苟曦或许还能混个悲情英雄的人设。但权力的腐蚀速度,比他打仗还快。
司马越死后,苟曦迎来人生巅峰:官拜大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还拥立豫章王司马端为皇太子,成了西晋临时政府的“话事人”。然而这位昔日“卷王”,突然开启了“摆烂模式”:
生活奢靡:养着数千奴婢、数十侍妾,整天宅在府里开派对,连办公室都懒得去;
残暴统治:部下劝他勤政,他反手就把人砍了,还发明了“日杀百人”的KpI,得了个“屠伯”的恐怖外号;
谜之操作:面对石勒大军压境,他居然在城头喝酒看戏,等敌军破城时才想起抵抗,结果被活捉时还穿着睡衣!
最讽刺的是,石勒俘虏他后,居然任命他当司马——大概是想看看这位“西晋战神”还能不能废物利用。但一个月后,石勒发现这哥们除了摆谱啥也不会,干脆送他上了西天。一代名将,最终沦为历史笑话。
苟曦的残暴统治充满荒诞喜剧色彩。有次他问厨师:“今天砍了多少人?”厨师战战兢兢回答:“九十八个。”他立刻拍桌:“凑个整!”随手把报信的侍卫砍了。更离谱的是,他给死刑犯设计“盲盒套餐”:有的被五马分尸,有的被做成人肉包子赏给部下。某日他视察监狱,看着满屋囚犯突然诗兴大发:“乱世需重典,杀人如剪草。”吓得随行文官集体尿裤子。这种“行为艺术式执法”,让青州百姓编出民谣:“宁遇阎罗王,不见苟屠伯。”
四、历史Ab面:是时代辜负了他,还是他背叛了自己?
评价苟曦,就像在看一面破碎的镜子:
A面·寒门英雄的悲歌:
在门阀垄断的西晋,他凭军功硬生生撕开阶层天花板,打得石勒、王弥等枭雄满地找牙。若朝廷真能放手重用,或许真能延缓“五胡乱华”的悲剧。
b面·权力异化的标本:
从执法严明到滥杀无辜,从勤政爱民到骄奢淫逸,他完美诠释了“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剧本。就连《晋书》都吐槽:“曦有韩白之才,而无周勃之忠。”
更可悲的是,他的堕落与西晋的崩溃形成“死亡共振”:当朝廷忙着内斗时,他在青州搞恐怖统治;当匈奴铁骑踏破洛阳时,他还在和司马越玩“权力的游戏”。这种“全员恶人”的荒诞剧,正是西晋灭亡的最佳注脚。
东晋名臣温峤曾吐槽:“苟曦治军如虎,治民如狼。”连石勒都忍不住在庆功宴上调侃:“我原以为苟曦是诸葛亮,没想到是个张飞——还是喝醉的那种。”最扎心的评价来自民间,当时小孩玩打仗游戏,输家会被喊“你扮苟曦”,可见其名声之臭。但换个角度看,这些差评恰恰证明:在西晋末年的粪坑里,苟曦至少扑腾出了最大水花。
五、结语:乱世照妖镜下的复杂人性
苟曦的故事,像极了现代职场黑色幽默:
他告诉我们,再牛的“打工人”也斗不过“办公室政治”;
他提醒我们,权力是面照妖镜,能让人性的贪婪无所遁形;
他更警示我们,在系统性腐败的体制下,个人的挣扎终究是徒劳。
当我们在史书中笑他“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时,或许也该问问:那个让忠良变屠夫、英雄成小丑的时代,又何尝不是更大的笑话?
有趣的是,300年后北魏枭雄尔朱荣完美复刻了苟曦的剧本:同样寒门出身,同样军功起家,同样残暴统治,最后同样被部下反杀。看来历史这位编剧不仅爱偷懒,还喜欢玩“经典复刻”。或许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要么在权力游戏中变态,要么在时代洪流中退场。而苟曦,不过是万千悲剧角色中最“卷”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