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舱的生死时速
救护车碾过结冰路面的颠簸,让陈露的宫缩突然加剧。顾承川手中的 b 超探头在她隆起的腹部滑动,屏幕上胎儿的心率曲线像被风吹乱的五线谱,从 140 次 \/ 分骤降到 100 次 \/ 分。“脐带受压,” 他的声音盖过救护车的轰鸣,“李小南,开 5G 传输,把实时影像发给省妇幼!”
李小南的手指在笔记本电脑上飞舞,车载 wiFi 的信号格在山区时明时暗。“巴西的卡洛斯医生在线,” 他大喊,“他说用桑巴节奏监测宫缩!” 顾承川突然想起,卡洛斯曾用 120bpm 的鼓点优化过剖腹产流程,立刻将负压舱的送风频率调成相同节奏,金属管道的嗡鸣与宫缩的阵痛,在狭小空间形成奇特的共振。
“宫缩间隔 2 分钟,强度 80mmhg!” 护士王敏盯着监护仪,突然掏出手机,用手电筒在负压舱顶部打出星星投影。“宝宝,看,” 她对着陈露的肚子笑,“星星在陪我们闯关呢。” 星光在铅板上跳跃,与 b 超屏幕的冷光交织,陈露的手不自觉地覆在投影上,像在接住坠落的星子。
“后方手术室已按桑巴节奏调整负压,” 卡洛斯的声音从扬声器传来,带着电流杂音,“记住,每三次宫缩对应一次送风高潮!” 顾承川感觉舱内的气流突然变得规律,像有人在为宫缩谱写伴奏。他稳住 b 超探头,看见胎儿的小脚丫在羊水中划出弧线,与送风管道的震颤频率完全同步。
“血氧饱和度 92%,” 李小南盯着数据,“负压舱的压差波动控制在 0.3pa 以内!” 顾承川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铅板上的掌心磨出了红印。陈露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甲掐进防护服:“医生,宝宝在动……”
车载对讲机突然响起省妇幼的指令:“胎儿枕后位,建议负压舱内紧急剖宫产!” 顾承川与王敏对视一眼,迅速铺开无菌单 —— 铅板搭成的手术台,此刻成了生命的最后防线。“卡洛斯,” 顾承川戴上喉镜,“把桑巴鼓点调成断针节奏,那是李建国医生当年开钙化病变的频率!”
手术室的灯光在摇晃中亮起,王敏的手机星光投影依然在闪烁,只不过这次,星星的轨迹随着手术器械的起落而跳动。陈露在阵痛间隙抬头,看见顾承川的影子被星光切成带缝的剪影,像极了镇沅老照片里,李建国在桥洞手术室的模样。
“胎头娩出!” 顾承川的声音带着破音,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几乎与负压舱的送风高潮同时抵达。王敏迅速将婴儿放在陈露胸前,小家伙的小手正对着铅板上的星星投影,仿佛在捕捉生命的第一缕光。“宝宝,” 陈露亲吻孩子的额头,“你是跟着星星出生的。”
医疗日志的纸页上,顾承川贴着 b 超影像的截图,胎儿的小脚丫旁,有个星星形状的光斑 —— 那是护士手机的投影。“今晚的负压舱是座会移动的子宫,” 他写道,“铅板是冰冷的,可里面流动的,是 37c的母爱、42c的医者心,还有跨越大洋的、带着桑巴节奏的生命共振。当卡洛斯的鼓点与李建国的断针频率在数据空间相遇,我突然明白:医学的国界,在生命的缝口处,从来都是敞开的。”
救护车重新启动时,陈露的丈夫隔着负压舱,用手机拍下妻子和孩子的剪影。星光投影依然在跳动,这次,星星的数量多了一颗 —— 那是新生儿带来的、属于未来的光。顾承川望着车窗外飞逝的雪山,想起牧民说的:“每个生命都是颗星星,哪怕暂时坠进云层,也会在缝口处,找到重新闪耀的方向。”
凌晨五点,车队抵达省妇幼。当陈露被推出负压舱时,新生儿的襁褓上,不知谁用马克笔添了道缝口,缝口中间,画着颗小小的、会发光的星。顾承川知道,这道缝口,会成为孩子生命里的第一座桥,连接着母亲的子宫、负压舱的星光,还有无数为他留缝的、温暖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