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怪你挡了我的儿的路。
等日后太子即位,皇太子人选非我的儿子不可。
谁敢阻拦,就别怪我辣手无情。”
想及此,吕氏整理了一下仪态,缓步走向侧殿。
待见到正用心研读经典的朱允炊时,她的脸色瞬间柔和了几分,与刚才判若两人。
“娘,我又把一篇文章给学完了。”见到吕氏,朱允炊满是欢喜地说道。
一旁教导他的先生也不吝夸赞:“娘娘,允炊公子确为天资卓越之人,尤对儒学经典颇有见解。
如此优秀,想必太子殿下也会愈发青眼相加。”
听到这样的褒扬,吕氏立即接口回应:“多亏黄师傅细心教导啊。
要不是您的点拨,允炊也达不到这般的程度。”
朱允炊的这位老师,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被并称为“三杰之一”的黄子澄。
要知道,在历史长河里,辅佐朱允炊的三位师傅各有特色,唯有后代方才能真正领会他们的杰出之处。
吕氏借机询问:“目前朝堂上是否有大事发生?”
黄子澄沉吟片刻答道:“我大明最近击破北元凯旋,举国同欢。
要是提到要紧之事,就是皇上刚刚颁发旨意,表彰此次战役的首功者——指挥使朱雄,并邀其进京述职。”
“朱雄……”
每每听到这个熟悉的字眼,即便是听闻过无数次,也即便不少侍从私下议论过,吕氏心底仍会泛起阵阵不适的感觉。
她如何忘却多年前那个风光无限的儿子朱雄英呢?那曾经备受恩宠的孩子让她多少嫉妒。
与此同时,想起自己和允炊母子俩当年遭受的冷落,心中的愤懑难以平息。
“这朱雄……他到底是何许身份呢?”
表面上漫不经心,实际上吕氏暗藏试探,她接着追问:“既然他也姓朱,该不会是皇家血脉吧?”
黄子澄轻轻摇头笑道:“娘娘不必多虑,所有皇族成员都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登记,而且受到礼部供给。
绝不可能有遗漏在外的情况,这位朱将军虽然名字带‘朱’字,但实际上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根据记录显示,他曾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城镇,年幼便没了父母依靠,甚至唯一相伴的祖母也在前几年离世,如今孤身一人而已。”
“原来如此……倒也算是个人才,出身贫贱竟然也能建立这样大的功业,确实难能可贵。”吕氏语气中略显叹服。
然而紧接着她忽然目光微闪,对黄子澄提议道:“先生有何意见么?我注意到殿下一直在场……”
“黄大人既是允炆的授业恩师,也是我东宫的肱骨之臣,有什么看法但说无妨。”吕氏微笑道,语调中流露出一股试图笼络人心的意味。
听罢此言,黄子澄面色浮现一抹动容,立刻应道:“允炆公子日后定会竞逐储君之位。
现今东宫之内,允炆公子年长且才华横溢,未来太子非他莫属。
至于其他几位公子,名不副实,仅仅倚仗嫡出身份,实则不足为惧。”
显然,所谓其他公子便暗指朱允熥。
“嗯。”吕氏欣然点头。
一名所谓的嫡子,多年未能转正,这无疑让吕氏如鲠在喉。
然而历经长久打压,朱允熥既未展露过人之处,淮西武将亦对他冷漠以待,连皇祖父也鲜少关注。
至此,朱允
朱雄这般新兴勇将,由朱标亲自迎接,足以彰显他对朱雄的器重,利于将其收服。
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确实毫无防备。
早在大明开国前,封朱标为世子时,他就决心把所有都交托给他。
而朱标的太子府阵容强大,仿若一个小朝廷。
如今有朱雄这样崭露头角的年轻战将来投,自然要把拉拢他的机会留给朱标。
毕竟自己年事已高,未来的大明必将是朱标的天下。
徐辉祖见到这一幕,心中不免感慨,既然朱标都亲口表示要迎接,他自然不好反对。
\"看来只能先派些人,在路上探望一下朱雄。
\"徐辉祖心想。
他只想尽全力把当年两个不长进的弟弟得罪朱雄的事情压下去,以免损害徐家名誉。
对于朱雄遭遇的不公,徐辉祖也暗感同情,若是换了他自己,恐怕也会同样恼怒。
此时。
东宫伴读黄子澄站出来说道:\"臣有要事启奏陛下。
\"
\"何事?\"朱元璋转向黄子澄询问,不过他对这个黄子澄印象并不深。
\"臣所奏事关东宫稳定。
多年来太子妃之位一直空缺,而侧妃吕氏贤良淑德,治理东宫井井有条。
臣认为,侧妃吕氏应升任正妃,这样可以更好地辅佐太子处理东宫事务,同时这也是为了东宫的安定着想。
\"黄子澄字字在理地说。
许多大臣接连附议表示支持。
“标儿,你对此有何看法?\"朱元璋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看向朱标。
说到底,这件事得由朱标拍板。
\"这件事,改日再议吧。
\"朱标缓缓回答,语气平淡却明显抗拒。
看到太子拒绝,黄子澄很是焦急:\"殿下,还请三思。
\"
\"我已经说了,\"朱标语气转冷,目光如寒星,“这件事,择日再议。”
朱元璋看着儿子的神情,知道他仍未能放下过往的心结。
对于失去马皇后和最疼爱的孙子后来说,现在的朱元璋心里最亲近的就是朱标。
也只有在朱标面前,他才可稍微放松,说些真心话。
这可是其他儿子得不到的殊荣。
到了应天府范围。
“将军,我们已经进入应天的地界了,应该明天就能到城里了。”陈权兴奋地说道。
不仅是陈权,身后五百护卫们也都显得很激动。
“你们都没来过吧?”朱雄微笑问众人。
“没来过。
若非跟着将军您,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都别想来京城啊。”萧汉笑着说道。
\"说起来,我也是头一次到这都城呢。
\"
如果不是参军,我这辈子都不会到这里。”朱雄笑着说道。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等到了应天府,我会带你们领略京城的盛景。”
“好了,原地休整,吃饱喝足。
明日天明再出发。”朱雄对身边的亲卫们命令道。
“是。”
众亲卫纷纷下马回应。
“赵大、张六。”
“你们分别带十人负责警戒。”
“其他人抓紧休息,之后轮流值守。”陈权高声吩咐。
“是。”两个百户领命执行,剩下的亲卫随意找地方坐下休息。
朱雄看向身边的几名亲随:“感觉到气感了吗?”
“将军,”陈权欣喜道,“两天前属下已经感知到气感,如今已经有了些许劲力。”
“我也是一样。”萧汉答道。
“我还未能感觉到。”其他的几个百户有些沮丧。
早在安沙镇时,朱雄就让陈权等人将功法传给了五百亲卫——识字的记熟背诵,不识字的强记下来,然后他亲手将秘籍销毁。
“修行之道急不得,而且要看天赋。
我已差遣林伯去搜集草药,有这些辅助当会好许多。”朱雄安抚道。
“谢将军。”
大家纷纷表达感激之情。
就在这时,
一个亲卫闯进营区大声喊道:“报……将军大人,发现个鬼鬼祟祟之人。”刚刚出营值勤不久的张大带着两名押着一陌生人的亲卫来到。
“你是何人?”朱雄抬起头,不动声色地看着来人。
“我......我要见指挥使朱雄将军。”那人看到周围气氛凝重的兵士,不由胆怯地说道。
“找我何事?”
“我是奉国公之命前来拜见将军您的。”来人匆忙回复。
一听此话,朱雄已然明白,脸上露出不屑与厌恶的表情:“是徐家的人?”
“对对对,魏国公派我来的,确有要事相告将军。”来人急于说明自己来历。
“把他赶出去。
再敢接近,格杀勿论。”朱雄毫不留情地冷声道。
“是。”
几名亲卫毫不犹豫把此人架起朝外走去。
“等等!真的有重要事情向将军您禀报。”那人大声嚷嚷着。
然而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朱雄的决心。
此刻他心里充满了厌恶:“原来想把我逼得走投无路吗?你们以为我就范了?”那天被侮辱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兄弟二人的飞扬跋扈更是记忆犹新。
“将军,徐家人到底有何企图?”陈权满脸疑惑地问道。
朱雄沉默片刻道:“到了应天府就知道了。”
夜深人静时。
在徐府的大厅内。
国公徐辉祖正焦急地等待消息。
一边坐着他的两个愚笨弟弟。
突然间,“老爷。”一个浑身狼藉的人踉跄跑进来单膝跪在大厅中央。
“情况如何?”“有没有见到朱雄?”
听到询问这人心中五味杂陈:老爷我好不容易靠近却被直接被丢出来了。”说着语气满是委屈。
“不仅如此他扬言如果再敢靠近就要杀了属下。”
一听这话。
徐辉祖脸上的笑意顿时僵住,神色极为难看
最终,那张原本凝重的脸逐渐松弛下来。
他并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浅薄之人,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勇者。
他当然清楚,朱雄曾经遭受自己那个愚笨弟弟的侮辱与威胁意味着什么。
“两个蠢货。”
徐辉祖望着眼前的两位弟弟,忍不住又唾骂了一句。
“大哥。”
“现在该怎么办?”
徐膺绪和徐增寿此时已经乱了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