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洪武朝天下,法律森严、公正分明,杀人如同踩死蚂蚁这样狂妄的话居然还敢说出口,真不知天高地厚。”朱元璋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按律治罪!这等言辞分明是挑衅明朝法度。”
随即他余光轻轻一扫,落在徐辉祖所在的位置。
其他人或许无觉,但徐辉祖瞬间明白了:“皇上已经知道是徐家干的好事!”
此刻,他神色慌张、满头冷汗,心中无比紧张。
听闻朱雄所讲的一切,朱元璋父子已然清楚这是哪家恶行。
“臣之所以加入军旅,就是为了雪这段耻辱。”
“当时他们瞧不起我这商人之身,扬言我的生死如同蝼蚁。
战场险象环生、生死攸关,可我毫无惧意——因为我要证明给他们看,一个被他们视为蝼蚁的人是如何崛起、声名远播,最后站到与他们平等的高度。”
“因此,不管生死,我都拼命奋战。
这一切只是为了宣告:哪怕只是渺小的蝼蚁,也有撼动巨象的力量。”
“既然他们曾说过,我若踏足应天府便会死于非命。
如今我来了,又如何?”
朱雄怒意难平地宣泄着心底积压已久的愤懑和压抑。
片刻后,
朱元璋笑问朱雄:“朕暂时没给你封赏,但在正式册封之前,你可以向朕提一个要求。
只要开口,必定帮你达成。”
这个机会显然是皇帝有意给的。
他的一道圣旨便等同天意。
于是朱雄毫不犹豫跪下:“臣有一个请求。”
“讲。”朱元璋摆手示意。
“希望陛下替臣赐婚。”
“微臣与已故中山王的小女徐妙锦相识两年,每日相陪,日久生情。
过往她身份尊贵,令人望尘莫及,但如今微臣自觉已配得上这份姻缘,恳请陛下为我二人赐婚。”
朱雄说着,躬身向朱元璋行礼。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感氛围突变。
刹那间,所有人恍然大悟,明白了朱雄先前提及的那个世家究竟何许。
众人亦明白为何朱雄在殿中表现得如此愤怒、有所暗指——原来是那家世族权贵就在今日之列。
一时之间......
整个大殿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徐辉祖身上。
当朱雄叙述那段故事时,官员们都在猜测那位权贵究竟是谁,却始终没想到是魏国公府。
毕竟,大家皆知徐辉祖品性如同其父徐达,刚直不阿,为人正派。
此刻看来,事情已然真相大白。
面对诸多诧异目光的注视,徐辉祖心内长叹一声,终究避无可避。
都是那两个愚笨弟弟惹下的祸端,让徐家颜面尽失!从今以后,朝廷乃至整个应天府恐怕都要知晓,原来他们口中的显赫豪门、专横傲慢,竟便是他们徐家;更会知晓,现今名震天下、称作大明战神的朱雄,当年还被徐家欺压威逼过。
“臣有罪,请求皇上的惩处。”
徐辉祖缓步走出人群,随之直接下跪叩拜。
“朕百思不得其解啊,这怎会是徐家所为呢?你家中山王还在世时,你们徐家一向清白无瑕,绝无仗势欺人之举,今日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朱元璋语气也带有失望之意,
“以朕对你的了解,这实在不该是徐家能干出的啊。”
“这件事,微臣之前并不知情。”徐辉祖解释道:“去年父亲病情加重,想要见小妹最后一面,臣便留在家中陪伴双亲,派我的两位弟前往北平迎接。
起初,并不知悉他们的行为。”
他停顿片刻,继而又言:
“即使现在说再多,或许也无法改变朱雄的心意了。
这确实是我作为兄长失职,纵容两个弟弟胡作非为酿成大错。
此事之罪责在我,请皇上降罚吧。”
徐辉祖带着无奈之感深深叹口气。
“你在朕眼中是一起看大的孩子,朕对你颇为了解。
以你这般性格定是不会做出那种事的,起来吧。”
朱元璋略加思索,并未决定处罚徐辉祖。
因为即使是徐辉祖真在当初威胁过朱雄,也没有触犯具体法条。
震惊满堂的原因无外乎于朱雄的身份转变太大。
过去的平民商贾到现在的帝国栋梁,这巨大的反差使得人们对昔日之事更加感慨,自然会让徐家成为众矢之的。
“谢陛下。”
徐辉祖行礼答谢。
随后,
他对朱雄微微转首说道:“关于此事的始末,一开始的确未曾觉察。
都是因为我那两个不争气弟弟的行为才导致今日局面。
请你信我,我定不会干扰二位结成秦晋之好,并且改天我必令两位弟弟亲自上门赔礼。”
这位国公大人以诚挚之心低首弯腰道歉致意。
这种姿态不仅显现徐辉祖对于此次过错诚意改正,也能看出他的心胸宽广,毕竟此时此刻也只能做这一选择。
一旦事态进一步扩大发酵下去,徐家怕真的就要名声扫地了。
要是到了那天,徐辉祖真的愧对自己逝去的父亲。
见徐辉祖弯腰致歉,朱雄默默回了个礼,没有多言。
因那两位愚人的缘故,今日已然在朝堂上闹得不欢而散,朱雄自是不会主动去讨好谁。
毕竟,他已经当众提出了赐婚的请求,就算因此失去了北元之功的奖赏,只要能将妙锦接回身边,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雄希望朕成全赐婚,你以为如何?”朱元璋转头看向徐辉祖。
此问自然有深意,一则为了给徐辉祖一个台阶下,缓和两家的关系,二则也是彰显皇恩浩荡。
“自从妹妹归家后,心中一直记挂着朱雄,她与朱雄情投意合,作为兄长,我又怎会阻拦。”徐辉祖应声道。
“如此便好。”朱元璋满意点头,随后对朱雄说道:“你能为徐家女入伍从军,不惜付出性命,足可见真心。
你多年来为大明立下诸多功劳,朕正发愁赏赐还不够重,如今恰逢如此佳缘,朕岂有不成全之理。”
他下令:“拟旨——”
“北平府军指挥使朱雄,年轻俊杰,屡建奇功,乃我大明栋梁。
今与中山王之女徐妙锦两情相悦,特赐二人结为夫妇,准许徐妙锦为朱雄嫡妻。”
话音刚落,朱元璋当即赐婚成功,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顾念到徐家颜面,朱元璋才急着促成此事。
徐妙锦已经生育,消息虽然暂时被压住,但他清楚知道迟早会泄露出去,与其到时候尴尬收场,不如现在顺水推舟,将事端彻底化解。
“臣谢陛下隆恩!”朱雄满心激动地叩拜。
此刻的他,终于放下了所有的不安。
“妙锦。”
“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朱雄在心中默默说道,“我不但来到了应天府迎接你,还得到了圣旨的认可,徐家没人能阻挡我带你回家了。”
比起获得其他的功勋封赏,这一道赐婚圣旨让朱雄更加兴奋不已。
因为它象征着他将永远与妙锦厮守在一起,再也没有人能够拆散他们。
这也算完成了他对妙锦的一份承诺。
这时,太子朱标出声提议:“父皇,朱卿功绩卓越,单凭赐婚还不足以表彰。
当初您不是说过,待朱卿返回应天还要再加赏赐吗?”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嗯,不错。
幸亏你提醒,朕确实是这么讲过的。”
太子朱标继续建议道:“父亲,如今朱雄已经是大明最年轻的指挥使了。
虽说带兵越多越需考验才能,但我以为可以暂且保留现有官职让他熟悉业务,同时给他封爵以彰其功。”
此言一出,满堂惊愕。
“封爵!”
众位大臣皆震惊非常。
要知道,即便在这高堂之上的人个个都是权倾朝野的大官,然而能够拥有封爵的人寥寥无几。
那些有爵位的要么是当年开国元勋,要么是从先辈处继承而来,像徐辉祖便是承袭了父亲徐达魏国公的地位。
即便是六部尚书这样的高位,也没能享受到这份殊荣。
这足以证明,在朝臣眼中爵位的分量有多么沉重。
因为一旦获得封爵,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认证。
此外还会有一个地域名称作为封号,并且附带高于普通官员的俸禄待遇,无论世袭与否,只要有这个爵位,就可以享受朝廷提供的供养特权。
在场众人可见,这份爵位乃是何等荣耀。
诚然,
在大明朝,与秦汉时不同,即便被敕封爵位,也无对应封地,所得仅是俸禄的增加与荣誉的象征。
况且,
大明有一项继承自秦汉的规矩:无军功者不可封爵。
这便显示出文臣获封爵位的难度之高,得立下何种功劳才能达到这个程度。
提到封地,唯有皇族藩王能有封地,其他爵位都只是带来俸禄上的提升。
听完朱标的话语,
朱元璋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道:“标儿此议甚好。”
“既如此,”
“那便为朱卿加封爵位。”
思索之后,朱元璋决定,“就封他一个世袭子爵。”
“朱卿,还不快谢主隆恩?”朱标向朱雄使了个眼色。
朱雄立刻回应:“臣感激皇上厚恩。”
子爵位于男爵与骑士之上,
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世袭的子爵,比不能传承的伯爵要好得多。
这意味着子孙后代都可以享有这一身份,彻底脱离平民阶层,步入士绅行列。
而且,
朱雄作为指挥使能够荣获此项子爵之位,完全是凭自身努力,而非依赖家族传承,这显得尤为珍贵。
此刻,
不少朝臣听到“世袭子爵”四字,眼中充满嫉妒地注视着朱雄。
“年纪轻轻已是十七岁指挥使,十七岁子爵。”
“唉,要是我儿子能有这般出息就好了。”
“人比人,真叫人憋屈啊!”
但见,
有人欢喜有人愁,朱雄心中此时却满是对奖赏的期待。
官职晋升通常会伴随奖励,但他不知道封爵是否也有相应犒赏——毕竟这是他首度获得爵位。
“朱雄受封世袭子爵一事,诸公可有异议?”朱元璋环顾群臣问道。
众人齐声道:“臣等绝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