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这概念,其实早在78年,就在国内部分城市试水了。
不过,效果普遍不理想。
那时候,大多数人还是眼巴巴等着单位分房。
况且,商品房的价格实在太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但时代在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商品房的概念正逐渐向全国铺开。
阜宁县的领导班子有雄心,想把县级市提升为地级市,自然要紧跟政策潮流,做出政绩。
于是,阜宁县在前年也开始尝试开发商品房。
结果显而易见——无人问津。
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也不愿意背负那么大的压力去买。
体制内的领导干部,就算手里有几个钱,也不敢轻易出手,生怕落人口实,影响前途。
至于事业单位那些有稳定收入的中产,更不需要买,安安心心等着单位分配福利房就好。
周启元,作为县人民医院的采购部主任,按理说是有资格优先购买商品房的。
但他面临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没钱。
就因为这事,他没少挨媳妇的埋怨和唠叨。
采购部,在医院里是公认的油水最丰厚的部门之一。
可惜,周启元这人,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类型。
收点小恩小惠,他敢;但真要他利用职权大捞特捞,他又怕出事。
按照他这种谨小慎微的性子,也许这辈子也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过去了。
然而,世事难料。
前段时间,院里开会,领导班子对他隐晦地表达了一些不满。
周启元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是占着位置不作为,挡了某些人的路,碍了某些人的眼。
也正因如此,他才破例答应了外甥女刘艺涵的请求,决定今晚来赴这个饭局。
他想亲自掂量掂量,这个叫张诚的年轻人,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
周启元垂下眼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沉思了片刻。
他抬起头,目光重新落在对面神色平静的张诚脸上,问道:“你定的这个价钱,高得离谱,真能卖得出去?”
张诚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笑意:“周主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不妨试试看?”
“怎么试?”周启元问道。
“这样,过两天,我准备几盒样品给您,您先试试水,看能不能推销出去。”张诚提议道。
“就这么简单?”周启元眉头微蹙,显然觉得这方法不够直接。
张诚迎着他略带质疑的目光,不易察觉地摇了摇头,这周主任还是太保守了。
他随即调整了策略:“或者,周主任您把近期住院病人的名单给我一份,我去病房亲自推销,让您亲眼看看效果如何。”
“行!”周启元这次答应得很干脆。亲自去推销,风险由张诚担着,他乐得观察。
眼看两人把正事谈得差不多了,刘艺涵适时地活跃气氛,笑盈盈地开口:“哎呀,你们光顾着说话了,菜都快凉了!快尝尝,不得不说,国运大饭店到底是咱们阜宁县最好的馆子,这菜做得真是色香味俱全!”
“来来来,周主任,话不多说,我再敬您一杯!”张诚端起酒杯。
“客气了,小张,咱们随意,随意就好!”周启元端起杯子,态度明显比刚来时缓和了不少。
十几分钟后,张大脑袋怀里小心翼翼地揣着那条刚从供销社“记账”提来的华子烟,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推开了包厢门。
张诚接过烟,笑着放到周启元旁边的空椅子上,动作自然。
这顿饭,在周启元主动多喝了几杯,张大脑袋吃完一大碗羊肉阳春面后,终于宣告结束。
张诚客气地将周启元和刘艺涵送走。
他回到国运大饭店前台,补交了超出预算的八块钱餐费。
等他回到包厢,只见张大脑袋正拿着筷子,一丝不苟地将盘子里剩下的菜汁刮干净,动作娴熟,显然不想浪费一丁点。
甚至,他还拿起桌上的暖水瓶,往那空了的茅台酒瓶里倒了些开水,晃了晃,然后小心翼翼地灌进自己随身带的水壶里……
张诚看着这一幕,有些哭笑不得。
他自己大概喝了三两白酒,不算多,但或许是心情激荡,此刻思绪竟有些飘忽兴奋。
这让他颇为无奈,想当年在部队,两斤高度白酒下肚,他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
看来这具身体,还是需要好好锻炼适应。
他走过去,拍了拍张大脑袋的肩膀。
两人并肩走出灯火辉煌的国运大饭店,向着简陋的招待所走去。
张大脑袋怀里宝贝似的揣着那个涮过的茅台酒瓶子,打算带回村里,摆在炕头上当个稀罕的摆设。
“二狗子……”走在昏暗的街道上,张大脑袋终于忍不住,压低声音道,“俺知道你现在有本事了,可你这花钱的速度,看得俺这心里头发慌啊!”
“慌个屁!”张诚笑骂一句,语气却带着强大的自信,“你信不信,用不了半个月,我就能让你亲眼看到,我赚到一万块!”
一万块?
张大脑袋脚步一顿,难以置信地看向张诚,觉得他肯定是喝多了在说胡话。
一万块,那得是多少钱啊?
……张大脑袋活了半辈子,对一万块这个数字,实在没什么具体的概念,只知道,那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一大笔钱,多到数不过来。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张诚让张大脑袋留在招待所里休息,自己则独自一人离开了。
他需要尽快拿到启动资金。
他径直赶往县人民医院。
他也不确定刘艺涵今天是否当班,如果她不在,他就得再去供销社找莫绮静想想办法了。
走进略显冷清的医院大厅,张诚一眼就看到了正坐在导诊台后面,百无聊赖地翻着报纸的刘艺涵。
这个时间点,医院里确实没什么人。
刘艺涵也注意到了走进来的张诚,眼睛一亮,连忙放下报纸站起身,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明快的笑容:“张诚?你来找我姐夫吗?”
“不是。”张诚摇摇头。
“那是……来找我的?”刘艺涵眨了眨眼,显得有些惊讶,目光好奇地打量着他。
“嗯,”张诚点点头,然后稍微靠近一步,压低了声音,表情认真地说道:“我来找你……借点钱。”
“啊?”
刘艺涵瞬间愣住了,一脸的不可思议。
她和张诚认识满打满算也就两天时间。
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昨天还在国运大饭店豪掷千金请客吃饭的人,今天会开口向自己借钱。
这反差也太大了!
迎着刘艺涵写满错愕和不解的目光,张诚脸上露出一丝略带歉意的笑容,低声道:“我知道这有点唐突。但我确实需要一笔启动资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也给我自己一个机会。你现在借我多少,一个礼拜之内,我保证双倍还给你。”
“双倍偿还?”刘艺涵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想抬手摸摸张诚的额头,“你没开玩笑吧?是不是昨晚酒还没醒?”
“我清醒得很。”张诚微微后退一步,避开她伸过来的手,目光坦诚地看着她,再次问道,“怎么样,刘护士,这个忙,你帮不帮?”
“借!双倍奉还的好事,我当然要借!”
刘艺涵几乎没有犹豫,立刻点头答应。
她并不担心张诚会赖账跑路。
毕竟,他搭上了供销社赵主任的关系,现在又要和自己姐夫周启元合作,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为了区区几百块钱毁掉自己的前程和信誉。
更何况,双倍的利润,这诱惑太大了!
“我工作这几年攒了差不多四百块钱,够用吗?”刘艺涵问道。
嚯,小富婆啊!
张诚心里小小惊讶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年代一个年轻护士能存下这么多钱。
他连忙点头:“够了够了!绝对够了!你放心,就算你真有几千上万借给我,我也不敢要,到时候双倍我还不起,岂不是成了骗子。”
“那你在这儿稍等我一下,”刘艺涵显得比张诚还急切,“我得找人替我顶一会儿班,然后回家去拿钱。”
“太感谢你了,刘护士!”张诚真心实意地道谢。
“不用谢!你记得双倍还我就行!”刘艺涵俏皮地一笑,转身就去找同事换班去了。
看着刘艺涵脚步轻快地跑开,张诚心里松了一口气。
启动资金有了着落,接下来就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他没有在大厅干等,而是转身走向二楼的住院部。
他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想提前踩踩点,看看现在医院里都住了些什么病人,为接下来的“精准推销”做准备。
他在二楼住院部的走廊里不紧不慢地转了一圈,观察到目前大概有四五个住院病人。
大致了解情况后,张诚又溜达回一楼,找了个输液室外边的长椅坐了下来。
那个临时替刘艺涵代班的小护士,似乎对他很好奇,频频抬眼打量他,目光带着探究,搞得张诚有些不太自在。
大约半个小时后,刘艺涵回来了。
她跑得小脸通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微微喘着气,快步走到张诚面前。
“给!”她从随身的小布包里掏出一沓用手绢仔细包好的大团结,递给张诚,“我怕不够,又问我妈拿了点,凑了个整数,刚好四百块!”
看着那厚厚一沓十元面额的钞票,张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感慨。
他郑重地接过钱,对刘艺涵承诺道:“你放心,最多一个礼拜,我保证连本带利,还你八百块!”
刘艺涵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用力点了点头:“行!那我就等着你的八百块!”
“对了,”张诚忽然想起一件事,“你的自行车,能不能借我骑一下?我得去趟纸箱厂。”
“当然可以啊!”刘艺涵爽快地答应,“你等等,我去给你拿车钥匙!”
说完,她又像只轻快的小鹿,向着导诊台那边小跑而去。
在那个代班护士似笑非笑的目光注视下,刘艺涵从抽屉里拿出自行车钥匙,交给了张诚。
借到了钱和自行车,张诚没有在医院过多停留。
时间宝贵,他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办。
他跨上那辆小巧的女式自行车,车头有些低,骑着稍微有点别扭,但他毫不在意,用力一蹬,朝着县纸箱厂的方向飞快骑去。
阜宁县纸箱厂是老牌国有企业,效益一直不错,其中绝大部分订单,都来自于县里的罐头厂,专门为他们生产包装纸箱。
顶着寒风,骑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张诚终于抵达了纸箱厂的大门外。
他刚把自行车停稳,还没等开口,就看到远处传达室里,一个穿着臃肿棉大衣、手里还拎着根木棍的看门大爷,扯着嗓子嚷嚷起来:“哎!那个小同志!你不是我们厂的吧?找谁啊?”
“大爷您好,”张诚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一边朝看门大爷走去,一边不动声色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崭新的华子烟,抽出一根递了过去,“我是来找咱们厂领导,谈点合作的。”
看门大爷原本警惕的眼神,在看到张诚递过来的那根烟,尤其是烟盒上那烫金的“华子”二字时,瞬间亮了起来!
他脸上的皱纹立刻笑成了一朵花,连忙接过烟,小心翼翼地别在耳朵后面,热情地说道:“哎呦!是来谈买卖的大老板啊?快快快,跟我进来!”
说着,看门大爷立马转身,小跑着到厂门边,把小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