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深秋,槐树开始落叶,四合院的青瓦上堆着层金箔似的叶尖。
何雨柱正在菜窖码放新收的萝卜,铁生趴在窖口数南瓜,突然指着院门喊:\"爸!有人扛着铺盖卷儿!\" 他抹了把汗,看见个瘦高个男人站在门洞里,蓝布衫洗得发白,肩头补丁摞着补丁,胸前别着张泛黄的释放证明 ——1956 年因克扣何家生活费入狱,提前释放日期是 1962 年 3 月。
娄晓娥抱着铁花站在廊下,看着陌生老人发愣:\"柱子,这是谁呀?\"
何雨水凑过来,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袖口补丁:\"嫂子,这是易中海,当年在街道办管居民钱粮。爸在保城当搬运工,每月寄来的生活费,都被他克扣了一半。\" 娄晓娥恍然大悟,想起丈夫账本里夹着的泛黄信封,寄件人地址正是保城搬运站。
贾张氏的煤炉 \"噗\" 地冒了股黑烟,菜糊糊在锅里结成块。
她端着半碗发黑的面糊凑到门口,浑浊的眼睛盯着易中海胸前的证明:\"哟,克扣钱粮的蛀虫回来了?当年连孤儿寡母的口粮都贪,活该蹲笆篱子!\" 棒梗躲在她身后,手里的玻璃球 \"咕噜\" 滚到易中海脚边,映出老人右手上的烫疤 —— 那是 1955 年偷煤时被锅炉水浇的,比他入狱的年月还早。
三大爷闫富贵的算盘珠子打得山响,青布衫的口袋里露出半截卷烟:\"中海啊,回来就好,院子里正缺个管钱粮的...\" 话没说完就被易中海打断,老人把铺盖卷往石磨上一放,掉瓷的搪瓷缸底刻着 \"为人民服务\",字迹已模糊:\"老闫,我蹲监狱这六年,您没少往我家煤棚塞举报信吧?\"
何雨柱搬来条掉漆的长凳,递上碗刚熬的南瓜粥,粥面上漂着片腌番茄:\"易师傅,先垫垫肚子,菜窖还有去年的腌菜。\" 易中海接碗的手猛地缩回,搪瓷缸在腰间撞出响声:\"何雨柱,你当年报警时,可曾想过我娘俩差点饿死?\" 周围的邻居们倒吸口凉气,何雨柱的手悬在半空,粥汤晃出边沿,在青砖上烫出个浅印,像极了当年按在报警记录上的指印。
西厢房的灯夜里没亮,易中海的铺盖卷蜷缩在门廊下,像团被揉皱的煤灰。
娄晓娥看着心疼,往他身边放了床旧棉被,被角还带着铁生的奶香味。老人没吭声,手指摩挲着搪瓷缸上的凹痕 —— 这是 1955 年街道办发的,缸身 \"廉洁奉公\" 的红字,早被岁月磨成灰白,比他提前释放的通知更刺眼。
贾张氏的骂声隔天就在当院炸开,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何雨柱!你把贪钱粮的贼往我煤棚堆,想让煤灰脏了我的粮缸?\" 何雨柱正在给易中海腾东厢房,手里的旧门板 \"咣当\" 靠在墙上,门板上还留着 1956 年贴的 \"检举光荣\" 标语残迹:\"三大妈,您 1956 年偷的五斤粮票,保卫科账本上可记着您按的红指印呢。\"
棒梗蹲在易中海门口,看见老人用生锈的铁丝编兔笼,手法比何雨柱还利落。
\"爷爷,教我编笼子呗?\" 他举着捡来的废铁丝,易中海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亮,却又迅速暗下去:\"去去,跟你奶奶学偷粮票去。\" 铁生凑过来,手里攥着刚摘的小番茄,红果映着老人的脸,易中海别过脸,盯着墙根的煤渣堆 —— 那是何雨柱昨天送来的,还带着锅炉房的余热,却暖不了他在牢里饿了六年的肚子。
三大爷在当院召开院务会,算盘拍得青砖直响,算珠上沾着煤屑:\"易中海的户口问题,按规定要交两斤粮票作落户费...\" 许富贵捏着旱烟袋插话,烟锅里的火星明灭:\"老闫,人家因为克扣钱粮进去的,哪来的粮票?\" 贾张氏突然站起来,补丁裤子蹭到算盘,算珠哗啦散落:\"克扣?他连何大清寄给雨柱的钱都吞,活该在牢里吃馊窝头!\"
何雨水在厨房向娄晓娥续道:\"嫂子你不知道,那年爸在保城搬砖,每月寄来的十块钱,易中海说扣管理费,最后到我们手里只剩五块。哥发现信封上的邮戳日期对不上,跑去派出所报案,结果易中海被查出来贪了三十多家的钱粮。\" 娄晓娥看着窗外正在熬汤的丈夫,想起他袖口的补丁,突然明白为何易中海的眼神像把刀。
何雨柱在食堂熬白菜汤,易中海蹲在灶前添煤,炉膛的火映着两人的影子,忽明忽暗。
\"易师傅,\" 他搅汤的手顿了顿,\"当年派出所的人来查账...\" 话没说完就被老人打断:\"查账?你带着警察抄我家时,可看见我闺女饿得爬不起来?\" 铁钳夹着煤块扔进炉膛,火星溅在何雨柱的蓝布衫上,烧出几个小洞,像极了 1956 年那个被撕开的信封,露出里面少得可怜的粮票。
四合院的煤棚重新归置,易中海把煤球码得整整齐齐,每十块留条缝,跟他 1955 年在街道办码粮票一个样。
贾张氏看着自家煤堆,突然发现多了两块新煤球 —— 分明是何雨柱从食堂顺的。她张了张嘴,却看见易中海正帮棒梗修补漏风的棉鞋,铁丝在鞋帮上绕出结实的结,棒梗仰着脸:\"爷爷,您比柱子叔编得好。\" 易中海的手猛地一抖,铁丝划破指尖,血珠滴在鞋帮上,比 1956 年警察带走他时流的血还红。
杨厂长的自行车铃铛在院门口响起,车把上的钢印在夕阳下泛着冷光,看见易中海正在给菜窖搭防风棚,脸色瞬间阴沉。
\"易中海,\" 他敲着车把,\"劳改释放人员要每周到保卫科汇报思想。\" 老人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煤灰,比 1956 年被带走时白了许多:\"杨厂长,1955 年您让我克扣居民钱粮的事,要不要也写进汇报材料?\"
霜降那天,易中海把攒了三天的煤渣分给各户,贾张氏的煤棚角落多了筐碎煤,里面还埋着半块没吃完的窝头。
她摸着还带着余热的煤渣,突然想起 1955 年冬天,易中海曾塞给她半张偷来的粮票,用报纸包着,报纸上印着 \"节约粮食\"。如今粮票早已兑光,易中海也成了提前释放的劳改犯,煤渣在她掌心发烫,像极了当年没敢花的赃票。
当院的槐树下,易中海教棒梗和铁生辨认煤块,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不同的纹路:\"这种带亮碴的,是无烟煤;带裂缝的,得掺着煤粉...\" 铁生突然举起玻璃球,球里的番茄皮映着老人的白发,像落满雪的槐树。易中海看着玻璃球,喉咙动了动,1955 年何雨水生病时,他曾用克扣的钱给她买过止咳糖,那时他还是人人敬重的易主任,不是劳改犯。
深夜,娄晓娥看着丈夫在账本上画自行车,忍不住问:\"柱子,当年你报警时...\"
何雨柱停下笔,望着窗外易中海的铺盖卷:当年我俩都没吃的,我去外面捡垃圾,然后我去派出所告我爸遗弃雨水,然后查出来这事儿的。\"那是父亲寄来的血汗钱,他永远记得他俩捡垃圾吃的时候
这一晚,易中海的搪瓷缸在煤油灯下泛着微光,里面是何雨柱留的南瓜粥,粥底沉着两颗花生。他摸着缸底的 \"为人民服务\" 字样,想起保卫科的办公桌,想起何雨柱带着警察进门时的眼神,突然听见窗外传来何雨水的咳嗽声:\"嫂子,那年要不是哥报警,我和哥早饿死了...\"
当院的槐树叶沙沙作响,何雨柱摸着自行车把上的钢印,突然发现易中海的铺盖卷动了动 —— 老人正用铁丝编着什么,影子投在墙上,像极了 1955 年那个帮他修自行车的易主任,只是腰间少了当年的钥匙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