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筠自回到侯府,每日除读书、研习古籍,便是陪着母亲和二嫂嫂侍弄家务、陪小侄儿玩游戏!
元远出征义阳一去一年多,如今总算尘埃落定,二人只待下个月十九大婚成礼!
昨日中秋,杨夫人启封了一坛去年的桂花酿,二少夫人魏葳蕤整顿的小点心精致美味,一家人晚宴后围坐花园闻香亭赏月聊天、其乐融融,直至深夜月华转过高天各自回房仍意犹未尽!
杨若筠回房躺下,许是有几盅桂花酒助眠,一夜安睡到天明!
清晨起身在自己房前的小院舞一套剑法活动筋骨,这是当年杨侯爷为女儿专门创设的招式,为了让自幼体弱的女儿以较温和的方式适当运动,以期能柔筋韧骨、强身健体!
这套剑法若筠从小练到大,动作已经熟练到不经思索也能流畅衔接。
活动完筋骨,若筠感觉秋日清晨的空气倍感凉爽,周身舒畅。芷茹忙递过丝帕让小姐沾干额头的微汗,
“小姐,喝口茶吧!”芷舒也把晾好温度的清茶端过来,奉到小姐面前。
若筠把丝帕还给芷茹,接过茶轻抿一口,对小姐儿俩轻轻一笑,
“芷茹、芷舒,谢谢!”
“小姐对奴婢这么有礼貌,外人看了,宽容的会说小姐没架子,刻薄的就会说咱们侯府没规矩!”
“世间万物,千人千面,咱们只要做好自己,别人的事不用管那么多,否则总看着别人的嘴巴说话,那得有多累!”若筠看着芷茹和芷舒道:
“对人有助益,受人一句谢,理所应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就是,小姐平易近人,是咱们的福气!”芷舒一边帮小姐添茶一边说,
“小姐做事特立独行,又岂止是说话做事。就看咱们小姐舞的这套剑法,人家舞剑,哪个不拿剑?看咱小姐,山上时,不是捕蛇叉,就是小竹棍儿,现在又是书!”
芷舒越说越来劲,自己也随着比划起来,
“小姐,你是怎么说来着?这个舞剑不拿剑,叫那个什么来着……”
“那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若筠见芷舒比划的认真,也觉有趣,微笑的回答着芷舒的问题。
“对,就是这句,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芷茹和芷舒陪小姐蜀山十年,天天看小姐练剑,就算不刻意练习,也掌握的差不多,随手比划起来,也是有模有样。
“芷舒,你这舞剑的动作看着跟小姐的路数差不多,可这姿势的美感实在是不敢恭维。”芷茹见芷舒舞的带劲儿,不禁笑着评判一番,
“小姐的姿势,既有节奏又有韵味,说是舞剑,可若换上长袖纱罗,就如同翩若惊鸿、舞若游龙的舞蹈。你这个,有的动作太硬了,有点儿张牙舞爪,一点都不美!”
“哎!对,芷茹你说对了,我记得小姐及笄那年在山上过生辰,侯爷和夫人还带了酒,小姐在宴席上喝了几口酒,舞剑助兴。
那天小姐穿着夫人亲手做的及笄礼服,宽袍大袖舞起来,那情景……我是女子当时都看傻了……”芷舒被激发了回忆,不禁心醉神往,
“对对,芷舒你说的没错,我也记得,那天小姐穿的是夫人带去的小姐及笄礼服,鹅黄色的蜀锦宽袖长袍、流光裙配轻纱,真的是堪称“惊艳!””
若筠听小姐儿俩说起自己的往事,也不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只是自己那天初次喝酒,才几杯就觉脸热心跳,可又有一种飘飘欲仙的兴奋感,几年没见爹爹娘亲,想让爹娘看看自己如今身体强健的样子,于是自告奋勇,舞剑助兴!
若筠被她们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便自嘲的道:
“你们这评价我可不敢当,那个充其量可以叫做'花拳绣腿'。”
其实那套剑法本身暗藏玄机并不简单,全套三十六招,每招中又隐含两三变式,堪称招中有招,若有利器在手,退敌伤敌于剑下亦是轻而易举。
若筠的早膳是一份药膳,代替了小时候的汤药,近几年若筠摆脱了幼时体弱多病常年与药罐子为伴的生活,身体虽不丰盈却因常年行走山路身形轻盈步履矫健,自有一股挺拔隽秀的风流。
今日元远约了二哥哥辰时三刻出城去军营靶场射箭,说好一起去,可早饭还没用完就见哥哥杨若琨进了院子,若筠在桌前站起身道:
“哥哥来的这样早,可用了早膳没有?”
“我用过了,你尽管自便不用管我。”
杨若琨边说着边坐到若筠对面,
“元远临时受陛下召见,辰时三刻出不了宫,咱们的出行可能要改期了!”
“那今日就不出去了,在家陪母亲也好!”
杨若琨想了想,对若筠道:
“也好,或者让你二嫂陪你去“尚衣坊”再选几套常服吧。
我看你平时也不怎么爱穿宽裳襦裙,想必宫里按规制定做的那些你应该不会常穿,不如常服日常穿着轻便。襦裙短裳、骑装也多选几套备着,毕竟回府不比从前在蜀山,府内府外难免见人,以备不时之需!”
杨若筠听了,感觉如今的二哥哥真的跟小时候很不一样,
“二哥哥真是心细,这等小事儿都替小妹想着,难怪嫂嫂那么信赖哥哥!”
杨若琨顿时很开心的笑了,对妹妹实话实说:
“这是你嫂嫂今早跟我说起的,我不过是当了个便宜好人!”
若筠看着二哥哥,也不禁噗嗤一笑!
……
杨家午膳晚膳都会到杨夫人处,一家人围坐一起,主要为饭后交流谈心,一日如常,平静安详!
杨若筠天生体弱,皆因初生时呛了羊水险些丧命,以致肺气充盈不足,由此连累五内脏腑发育皆滞落下了肺弱气虚的顽疾,每遇换季、亦或腹背受了寒、或者剧烈活动便会咳喘不断、气力难继,故此虽出身将门却不能承袭家族习武,只能习文!
杨家汉儒世家藏书颇丰,杨若筠三岁启蒙识字读书,杨侯爷发现此女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凡看之书过目不忘,所读诗文读过即明,五岁不到家中藏书就几乎已被翻尽,倒反似生来为承袭杨家先祖儒学遗风的。
杨侯爷夫妇索性将女儿当个女公子教养起来,什么奇门遁甲、诗书六艺、古今贤文、儒道法兵等等,但凡女儿想学想看的,有求必应!
需要拜师的就拜寻名师指点,巡规勤学,可总是不久老师就不得不告辞而去。不是杨家小姐自大纨劣不尊师,却是老师已经教无可教,怕误人子弟!
杨家虽承袭一夫一妻祖训,却人丁兴旺多儿少女,侯爷夫妇得女如此更是视如珍宝,杨府上下均以小姐杨若筠为天赐之女。
杨若筠自小在侯府集百般宠爱、万般呵护于一身,一切顺遂却并不娇纵,且生的容貌秀丽、善解人意,若非杨家娶妻嫁女一夫一妻之祖训所限,恐怕侯府门槛早就被求亲的踏平了!
杨家秉承祖训一夫一妻,除非原配年过而立膝下无出方可纳妾!虽说少了遍地开花多子多福的热闹,但却是阖家和睦、相亲相爱、兄友弟恭。
说也奇巧,杨家子嗣并不稀零,各房代代多儿少女,女孩儿总是稀罕宝贝,且因专注子女教养,个个品行端正、风神隽秀、能文能武!
这一夫一妻的遗风家训,杨家儿郎娶亲自是条件优越少有匹敌,反之于杨家女便成了阻碍。
而杨家却不以为意,反视此如大浪淘沙过滤纨绔、去粗取精的良方,重要的是杨家女论亲必要多方考察、宁缺毋滥!
杨若筠与四皇子元远自小订婚本不算一帆风顺,但说来实是缘分天定!
杨若筠三岁时随杨侯爷夫妇入宫,刚巧被时年九岁的四皇子元远遇见,四皇子见若筠性格娴静乖巧、眼波深湛清澈,一见即生爱怜。
为能顺理成章的见到小若筠,开始元远总以比试骑射为由主动到杨府约年纪相仿的杨若琨共同出游,一来二去反觉二人意气相投,成了挚友,也以此时常有机会陪小若筠玩耍。二人称得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四皇子元远自小生长于皇宫,见多了皇家贵族妻妾成群却难见真情,争宠吃醋明争暗斗的手段亦是花样繁多,甚至还有那些无所不用其极的阴损权谋无耻毒辣的令人窒息。
正因如此反而杨家规矩正合心意,对杨家上下和睦、相亲相爱的温馨氛围极其羡慕,期望着有朝一日也能过上这般温暖幸福、安宁无猜的小日子!
当年四皇子元远求父皇为自己向杨侯爷求赐婚杨若筠,杨侯爷就以杨家有一夫一妻祖训,而四皇子身份贵重杨家女儿不宜匹配为由婉拒,元远向父皇和侯爷表明态度,愿遵杨家祖训此生唯若筠一妻足矣,又得先皇首肯应诺才得成约!
如今,这天降的姻缘,皇兄御赐的侧妃,在世人眼中是楚王当仁不让的艳福,可对侯府和杨若筠而言却如兜头而来的嘲讽,与元远则是违背承诺、得此失彼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