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和田氏兄弟谈的和颜悦色的雍庆帝看到王宁远脸色一变。
‘王爱卿真是好手段,手里握着墨家和农家却不愿对朕透露一点。
真以为朕蠢,不知道什么是治国之道,儒家修心养性那一套能不能治国朕会不清楚。’
王宁远知道今儿这个靶子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双腿一弯认命的跪了下来。
雍庆帝走到王宁远身边,背着手低着头看着低头跪地的王宁远。
‘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残害百姓少了,洁身自好的官员于国就有功。
整日里活在条条框框里,遇事更是迟钝毫无建树。
真以为你们在分出在藩属国的香火朕丝毫不知。
捧出来的青天,到最后却沦落成为你们互相攻阀的工具。’
王宁远低着头一句话不敢抗辩,这会就成了阻挡贤才报效朝廷的拦路虎!
可这些贤才不也是从自己家露出来的嘛,就不能换个人当娃样子。
三九的天,报应居然来的如此之快,刚才还把朝廷军户政策批的体无完肤。
这会就成了腐败虚伪的官僚教材。
‘既然来了,就按汝等规划来修建,银子不够就去找木爱卿,在不行就去找持正。
朕是疑人不用,今日一观,朕是相信乡有遗才。’
这是一位君主该说的话,皇家银子不够让我想办法。
王宁远刚抬起头,雍庆帝就眯着眼睛看了过来。
‘陛下,微臣不会用文选司的权力来换建设海甸的银子。’
雍庆帝咬咬牙,大睁着眼睛看向王宁远。
想当皇上鹰犬的多了,更何况还是一个富贵绵长的白手套位置。
只要雍庆帝重视君臣之情,三世富贵那是可以预见的。
可王宁远太了解红楼所处的这个时代,贾家祖上对皇家的支持不够嘛?
‘给朕滚到一边去?’
天下帝王就没有不喜欢用小人的,他们善解君意,能跟上君王的步伐。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群小人会不自觉的抱团,最后让这个团体不断扩大。
最后处理他们时总有史书写出帝王残酷暴虐的文字留下来。
王宁远低着头从冰凉的土地上站起来,悄悄的走到铁匠铺的炭炉边。
雍庆帝不知哪里来的兴致,居然与田氏兄弟和几位农家人聊的异常畅快。
雍庆帝正拿着一个小巧的钢弩观察的仔细时,天上的雪花开始慢慢的飘落大地。
虽然意外面圣让他们有意外之喜,可帝王的疑心怎么会因为一场非正式场合的会见就放下成见。
儒家无论有再多的缺点,可在每位皇帝看来儒家都是统治基础。
儒家排斥的必有其学说的缺点或者短处。
解决方法自然也简单异常,既然他们是来投奔王宁远,就交给王宁远用就是。
至于怎么用这股突然从民间出来的力量,看效果就是。
雍庆帝随意交代几句,就让身边的苏培盛请王宁远过去。
‘行了,装什么正人君子。
你手里收的好处少了,自己敛财就高雅,替朕办事就成佞臣了是吗!’
王宁远嘻嘻一笑,听出雍庆帝话里的调侃之意,也就换了一副面孔。
‘臣知罪!
只是微臣以后还要在官场行走,鹰犬之名实在不适合微臣。’
顺忠王听到这话哈哈一笑,拍着王宁远的肩膀说道。
‘以前还觉得持正是正人君子。
如今看来虽然不属小人之列,却也是滑不溜手。
送上门的富贵反而推了出去,让陛下如何用你!’
王宁远全当没听到,伸手请着陛下去临时住所查看。
暂时没有分户居住,都是大通铺,炕上的被褥虽然五花八门,却干净异常。
正在修建的住房木质框架已经完成。
一群头发花白的老汉正用柳筐往夹层里填泥土。
‘持正,既然这些房屋不能长久的使用,为何现在还在加紧修建!’
王宁远带着雍庆帝靠近正在修建的房墙。
‘陛下,此土墙有一尺半厚,后期去掉木墙,加建砖墙就能改成仓库。
铁匠铺既然已经开起来了,自然不会让他们迁出去。’
刚说到这,雍庆帝嗯了一声。
‘持正做的铁炉确实精巧,还巧妙的设计出烟囱,减除了炭毒之忧。’
王宁远听完拱拱手,‘生铁产量不够时,铁炉真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更不适宜向北方蒙古地区推广。’
雍庆帝哦了一声,‘铁炉是生铁铸造,各部落头人若是强行受教用于锻造武器,不是自掘坟墓嘛?’
‘陛下这只是一面,北方游牧部落从中原掳掠走不少工匠。
钢铁锻造无非铁矿石和燃料!’
雍庆帝本来敲击着墙壁的手一停,转身看向王宁远。
‘爱卿的意思是蒙古各部落的土地上不缺乏煤石?
这么说贺兰山那里长年燃烧的煤石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开采利用。
漠北地区的树木已经砍伐殆尽,现在有了燃料,当地的铁矿不是能起大用!’
就算是帝王又如何,炼铁炼钢工业化哪有这么简单。
‘工部这些年在忙什么,数十万两银子投进去,红衣大炮依然笨重,难以拖动。
真以为朕不想用兵,神机营,火炮营对上北静王麾下毫无优势。
这是国运之争,五五之数朕都敢一赌!’
说完一甩衣袖,转身就离开。
突然的变故让王宁远一时之间有些不适应。
看着随着雍庆帝一起离去的侍卫,正在忙碌的百姓这才反应过来。
各种议论的声音也慢慢大了起来。
有新人要进入官僚体系,自然就需要人腾出位置。
动兵除了打国力,还得打科技,工部既然毫无建树,谁护着也没用。
夏尚书不挑动雍庆帝的好战之心,王宁远却不会放过。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谁说战争只能消耗国力。
刚进了木槿的职房,一杯茶都没喝完,各个公府里的继承人就都赶到海甸。
一个个消息真是灵通,雍庆帝的到来自然有其政治意义。
王宁远小心应付着这些人的试探,直到被外面孩童吵闹声打断这才结束。
一群身穿绸缎皮毛的贵人看着受灾百姓破冰。
看着他们打渔,好像秋收一般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