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你以为带走物件,学会制作就能获利?今日就让你见识一下商场如战场的残酷!”
李伟清楚,既然朱元璋看上了香皂这类商品,并请来工匠打造,那回去必定会大量生产售卖。
这老者最擅长的便是杀人抄家,如今不少店铺已沦为皇家专卖或官营专卖。
有了工匠生产,又有了店铺销售,完全自产自销,必然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要与朱元璋对抗并不容易,但李伟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尝试一番。
前世的诸多营销手段任他借鉴,他相信以弱胜强,将皇店击败并非遥不可及之事!
想到此处,李伟冷哼一声,拿出一张纸开始筹划营销方案。
虽然他并非营销高手,但与这些古人相比,他自信还是略胜一筹!
首先便是品牌问题,既然朱元璋已经明目张胆地掠夺,“香飘飘”这个品牌显然也无法保全,思索片刻,李伟决定舍弃这一名称。
既然刚才这老者提到香皂应改名为明黄皂,那便以此为名,这可是皇帝亲赐,极具吸引力!
此外,由于香料价格昂贵,导致香皂成本较高,李伟打算放弃高端路线,转而以普通肥皂为主,打着明黄皂的名号扩大生产规模,最终通过劣质产品排挤优质产品的方式压制皇店。
只要占领市场,便可实现垄断,到时再自行生产香皂,或是凭借市场份额迫使皇店低价进货,将朱元璋变成自己的廉价供应商,进而反制于他!
哼!
李伟越想越觉可行,心情也随之由阴转晴……
------------
此次决意正面抗衡,李伟也是被逼无奈。
若朱元璋是一位称职的雇主,李伟倒是乐意在他的麾下勤勉工作,不奢望荣华富贵,只求安稳过日子。
钻研实业,探索技术,把现代的东西逐一实现,让自己得以持续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舒适生活。
然而,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察觉到朱元璋显然不是一个能让其安逸生活的理想雇主。
如此下去,即便他能把那些现代玩意儿全部造出来,恐怕也轮不到自己享用,就如同前世那样,辛勤劳作的人创造了所有,却无权享受这些成果!
房子买不起,车子开不起,即便勉强拥有,也是背负贷款辛苦一生不得清闲,根本没时间也没自由享受生活。
虽然他并不喜欢争斗,但不争就什么都没有,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的大明。
“天下的东家都差不多……”李伟感叹一声,下定决心,花了一整天规划妥当,次日便召集小青等人前来,分配任务。
“小青,你带小月和阿布,把前院空置的屋子整理出来,摆上十口大锅,我们要加大生产规模!”
幸亏朱元璋赐的这座宅子还算宽敞,不然还得另外寻觅场地。
小青见他神情严肃,急忙答应。
“来福,你出去找人,找十个能说会道的货郎,再找十个老实厚道的壮劳力当助手。
货郎和助手每日百文工资,货郎按销售量拿提成,这些具体细节我会与他们说明。\"
来福头脑灵活,派他外出办事最为合适。
“好的老爷,我这就去。\"来福赶紧应承,转身就要快步离去。
“等等,罢了,大家一起跟我去买物资,买完再处理这些事情。\"
李伟拦住众人说道,扩大生产确实繁琐,从进料到生产再到销售,一连串的事等着操心,之前他宁愿少挣点也不想扩大规模就是因为烦这些琐事。
不过为了更好的将来,辛苦点也就忍了。
李伟领着众人来到集市采买,这次不再使用草木灰,而是打算升级一下,利用石灰和石碱反应制取碱性溶液,这样制成的肥皂去污效果更佳。
碱液和酒精作为核心成分,李伟依然决定由自己人亲自制作,后续工序则全交由助手完成。
初步设定的日产量为一千块,以后视情况调整,这几口大锅比原先厨房里的那口大得多,全力开工的话,每天三千块也不是难事。
购置完毕,李伟便带领几人开始整理空间,搭起炉灶。
首先制作碱液,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溶液,即石灰水。
把石碱投入石灰水中,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到底部,剩余液体便是碱液(碳酸氢钠溶液)。
另外还需要进行酒精蒸馏,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招募帮工了。
接下来的几天,帮工与货郎们陆续到岗,李伟把帮工的培训任务交给了小青,自己则带着来福对货郎们展开了销售培训。
“我们要卖的东西叫明黄皂,记住这个名字,是当今圣上亲赐的,推销时一定要向客户重点介绍这一点!”
“这种明黄皂去污效果极佳,无论是洗衣还是沐浴都非常适用,来,大家先试试看……”
“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是香皂,它不仅拥有普通肥皂的所有功能,用过后还能散发出多种香气,但这种香皂的价格较高,只有富贵人家才消费得起。\"
关于香皂的事,李伟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继续做下去,毕竟利润可观,但他并不打算大规模扩大生产,毕竟这类奢侈品本来销量就不大。
李伟先让这些货郎自行体验产品,掌握其功能并学会技巧性的销售话术,然后向货郎们详细说明了具体的激励措施:
“我已经让来福给你们说了,每天一百文,一个月三贯,此外还有提成,卖出的货物按总金额百分之一提成奖励,只要你有能力,卖得越多赚得越多,上不封顶!”
底下货郎们听了之后十分兴奋,单是一个月三贯的工资就已相当不错,一般人的年收入不过二三十贯,即便是车夫等技术工种也只有三十贯左右,他们只需走街串巷售卖商品,便能得到如此高薪,还有提成,简直如同天上掉馅饼般幸运。
“东家请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确保把这肥皂卖满全城!”
货郎们卖力地喊道。
“行了,够了,以后别再叫我东家了,叫老板就行。\"
李伟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老板。
随后,李伟开始部署具体的销售计划,他没有店铺没关系,可以效仿后世的做法,给各个店铺供货,虽然初期需要垫付成本,但只要占领市场,以后有的是机会盈利。
“大家听我说,去这几个地方,挨家挨户找附近店铺洽谈,告诉他们我们的商品可以赊账,不用他们付现钱,卖出去的话他们提三成利润,卖不出去我们负责退货,让他们连一文钱都不用花!”
李伟着重提到了铺货的重要性。
如果直接向别人借用店铺售卖商品,店主可能会觉得吃了亏,但如果说是将商品赊给他们,卖出去他们赚钱,卖不出去则与他们无关,这样情况就不同了。
当前的店铺经营者不像未来超市那样便捷,超市一开业就会有供应商主动上门铺货,而现在这些店主只能自掏腰包低价购入商品,再高价卖出赚取差价,但这样的经营模式风险很大,一旦销售不佳便可能亏损。
而像李伟这样提供铺货服务,则可以免除店主的后顾之忧,他们只需关注店铺租金和员工工资即可,对自有店铺而言几乎无需初始投资。
李伟坚信这种方式一定能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铺满市场。
然而,这一策略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需要自己承担货物的成本以及应对可能发生的欠款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起初只供应少量货物,并保持每天拜访一次的频率,对于未能及时结算货款的情况,则逐步减少供货量直至停止供应。
只要自己的商品畅销,就不必担心店主拒绝接受。
至于其他商家,目前市场上只有李伟与朱元璋掌握着香皂和肥皂的独特配方,他不相信负责皇家店铺的太监敢擅自为皇帝赊账给他人。
即便他们发现并上报皇帝,待得到批准后再行动,那时李伟早已占据了周边市场,除非对手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条件,否则想要争夺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李伟选定的目标铺位均位于皇店附近,在他的带领下,货郎们携带样品逐户走访进行推广。
------------
起初,货郎们向店铺老板提出免费赠送商品,售出所得归店主所有,未售出的商品可退回,且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老板们初次听到此提议时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很可能是个骗局。
思索片刻后,李伟召集货郎们集思广益编写了一段故事,将朱元璋到访时发生的事情稍作修饰,使其听起来更像是英雄事迹,尤其是提到朱元璋命名刚出炉肥皂的情节,务必采用震撼人心的叙述方式,诸如惊讶、意外之类的词汇。
随后,货郎们按照编好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给老板们听,并反复承诺绝不会收取分文费用,通过多种手段终于取得了成效,各店铺陆续开始试销李伟生产的香皂和肥皂。
之后,李伟又突发奇想,为货郎们统一定制了带有“明黄商会”标识的工作服,十余人身着统一制服穿梭于大街小巷,显得格外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