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俯视着地上的王仲宣,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声音冰冷地质问道:“你想说上交汝南袁家对不对?”
王仲宣瞬间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心中恐惧不已。
他连忙跪地,头磕得如同捣蒜,声音颤抖地说:“下官不敢,下官不敢。”王仲宣的声音已经不似平日里的沉稳有力,更像是濒死之人的哀鸣。他双手撑地想要爬起,却发现膝盖已经不受控制地发软。在这股强大的压迫感面前,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能站起来。
王仲宣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要凝固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额头正在渗出冷汗,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
“大人恕罪,下官这些年...每年都会向汝南献上一些薄礼,以表敬意。这...也算是地方官员的一点心意,绝无他意。”
“哦?”袁绍的声音低沉而危险,“这么说来,你这些年搜刮民财,倒是功德一件了?”
王县令心中一颤,连忙叩首:“使君明察秋毫!下官虽不才,但也知忠心耿耿。这些年来,下官日夜操劳,为的不就是为使君积累财富、扩充实力吗?”
“下官这就遣人将账目送来,请使君查验!”
“查验?”袁绍的声音陡然提高,震得厅内的灯笼轻轻晃动,“你可知我最讨厌什么?最讨厌的就是阳奉阴违、欺瞒主公之辈!你若真有诚意,为何不早些禀报?为何要等到事情败露才来搪塞?”
王县令跪伏在地,额头上已经是冷汗浃背。
他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但此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里,一个不慎就可能断送性命。王仲宣低下头,额头抵在地上,声音颤抖:“大人息怒...小人知错...”
袁绍的目光依然冰冷如霜,他缓缓走到王县令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你这番话若是属实还好说;若是虚言欺我……”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悬在空中。
书房内的温度骤然下降,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王仲宣能清晰地感受到袁绍身上散发出的杀气,那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息,仿佛死亡正悬在他的头顶上方,随时都会降临。
“来人!”
一名侍卫跪地领命:“在!”
“先将王县令好生看管起来。”袁绍缓缓开口,目光依旧落在王县令身上,“待我查明真相再做决断。”
王县令闻言,浑身一颤,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他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与恳求:“主公明鉴......”
“住口!”袁绍厉声喝止,“你的好恶,某自会评判,无需你多言!”
两名侍卫当即上前,将王县令架起。王县令挣扎着想要说什么,却被侍卫按住了嘴巴。
直到脚步声完全消失,袁绍才转过身来。他走到案几前坐下,伸手拿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水已经凉了,可他似乎毫无察觉。
“汝南......”他喃喃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深不可测的光芒。
袁绍转过身去,背对着阶下的众人。他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几,眼中闪烁着深不可测的光芒。他心中早已有了计较——此事绝不会就这样轻易了结。
他要彻底查清真相,不论牵扯到谁,不论掀起多大的风浪!
“传我命令。”袁绍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却带上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即刻传讯各处属官,将王县令勾结高姓乡绅谋夺他人家产的相关人证物证全部送至本府!另外,速遣精干之人彻查此案!”
“是!”
随着这一声应答,堂内顿时忙碌起来。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
与此同时,在议事厅之外的走廊上,几名侍卫正低声议论着刚才发生的一切。其中一个侍卫低声说道:“你们听说了吗?王县令竟然敢说他搜刮的钱财都上交了汝南?我看他多半是在扯谎!”
另一个侍卫冷笑一声:“扯谎?我看他是活得不耐烦了!袁公最痛恨的就是这种阳奉阴违之辈!他要是查出半点虚言,恐怕连骨头渣子都不会剩!”
“可不是嘛。”第三个侍卫点头附和,“咱们还是离远点儿吧。这种事要是牵连到咱们身上,可就麻烦了。”
三人说着,悄悄离开了走廊。他们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只留下一片寂静笼罩着整个大殿。
袁绍独自一人站在窗前,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他的心中思绪万千——王县令的这番话,到底是真是假?汝南的那些钱财,究竟是否存在?
夜已深,书房内烛火摇曳。
袁绍缓步走进逢纪的书房,脚步声在空旷的房间内回荡。
案几上堆满了竹简和文书,角落里摆放着一盏青铜油灯,灯芯已经有些发黑,显然是许久未用。
逢纪站在案几前,手中拿着一摞账册,神情专注地翻阅着每一笔记录。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是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逢纪正伏案整理着什么,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见是袁绍,忙起身施礼:“主公恕罪,臣在整理账目。”
袁绍在案几前落座,目光落在那堆文书上,眉头微皱:“核对得如何了?”
“账目核查完毕。”逢纪拱手说道,“总体来看并无问题,但有一笔数目较大的支出需要与汝南老家核对。臣建议派人回乡,找吴老核实一下具体情况。”
袁绍听到“吴老”二字,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袁绍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他的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方,夜色深沉,星光点点。他心中突然涌上一股不安的感觉:“看来吴老确实是有事瞒着我。”
“你说,吴老为何不愿来渤海?”袁绍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逢纪欲言又止,最终只是低声道:“臣不知。”
“罢了。”袁绍摆摆手,“派人去汝南,务必将账目询问清楚吴老。”
“是。”逢纪躬身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