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啊,要学会用市场手段去解决问题”杨竞老气横秋的说道,“不要总想着号召啊,查税啊。第一商人们不会听你们的号召,第二,用查税的手段,用一回两回行,不能总用啊”
“可是陛下,咱们总这么平价卖粮食,那会亏本的啊”徐文倒是明白了杨竞的意思,但他总觉得这么做亏本。
“你这思想就有问题”杨竞不满的说道,“一块银元400斤粮食,本来就是市场价,怎么能是亏本呢?我们只是少赚了而已。你不能说少赚就是亏吧?”
“前些天,辽农公司给朕上了折子,他们公司库存的粮食已经达到了两亿斤”杨竞有些自傲的说道,“朕不怕和那些粮商打价格战”
这也是当初杨竞设置九大国有公司的原因,活跃经济肯定得靠个体经济,但是兜底的时候,肯定需要国有资本,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试想永安帝如果手里有像辽农公司这样的国有公司,还用忍受那些皇亲国戚的粮号坐地起价吗?
“陛下,您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您这么做了以后,辽藩的那些粮商会对您有意见?”徐文身份特殊,除了是辽藩的户部尚书以外,两个妹妹还是杨竞的妃子,徐文算是外戚,所以说话就直接些。
“无妨,世兄,朕问你,奉天银行、襄平商号、四海银行、辽农公司、辽工公司、辽运公司、辽纺公司、辽能公司和辽建公司靠什么存活啊?”杨竞颇有深意的问徐文。
“臣以为,主要是靠陛下运筹得当、深谋远虑”徐文真是认真思考了以后,才回答的。
“你呀,还是想窄了”杨竞笑道,“靠的的3万神策军、1万长林军、2万水师和15万边军。刚才你说粮商们对朕不满,等他们能打过神策军再说吧”
“这…”徐文有些惊讶,他才反应过来杨竞说的依靠是什么,说白了,依靠还是武力。现在杨竞就是辽藩武力最强的人,自然能够为这些企业保驾护航。
“可是陛下,这样一来,朝臣中会不会有人指责您与民争利?”徐文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其实徐文这么说还是委婉的说法了,徐文想说的是,朝臣们会指责杨竞与商争利。不过商也是民,这么说也没毛病。
“世兄,朕问你,如果真有一天,朕在襄平城待不下去了,朕和凤凰重新打天下,你跟朕走不?”杨竞笑着问。
徐文后背一下就铺满了冷汗,这是送命题啊,徐文赶紧跪下,恭敬的说道,“陛下,臣的妹妹已经嫁入宫中,臣的父亲获封国公,臣位列部堂,皆陛下之恩也。徐家愿意与国同休。”
“哎哎,世兄你起来,朕就是那么一说”杨竞被徐文的反应吓了一跳,“朕有你们这些忠臣和百姓的支持,没什么可怕的”
“陛下鸿福天佑”徐文暗暗抹了一把冷汗,才起身坐下。自己这个皇帝小舅子太吓人了,动不动就弄这些吓人磕,徐文都快受不了了。
“对了,世兄,前一阵议的,向大梁走私50万匹布的工作,你们户部落实的怎么样了?”杨竞见徐文是真害怕了,转移话题说道。
“这个…陛下,这个工作也没有进展”徐文吞吞吐吐的说道。
“为什么?”杨竞拉了脸。
“是这样的陛下,本来是打算以5枚银元一匹布的价格,从辽纺公司收购50万匹布走私到大梁的”徐文解释道,“但是,您不是推行和突厥人互市吗?辽纺公司的50万匹布已经被襄平商号收购了”
“然后你们就停下了?”杨竞不满的说道,“你们能不能动动脑子?没有布就不会找布吗?”
“找布?”徐文有些疑惑的问,“怎么找?”
“你们啊”杨竞无奈的说,“去市场上收购,把百姓自己织的布买回来不就行了”
“可是陛下,百姓织的布,每匹至少七块银元啊,这样走私到大梁,赚的就少了”徐文有点没明白杨竞的思路。原来户部的最终方案是,5块银元从辽纺公司收购50万匹布,然后以7块银元的单价走私到大梁,这样一匹布净赚2块银元,还可以阻击江南士族布匹的销路。
现在杨竞让户部从百姓手中收布,收购价就七块银元了,这样就不赚钱了。
“你们能不能有点经济思维?能不能学点市场经济手段?”杨竞已经开始大声喝斥了,“谁说卖给大梁就得7块钱一匹的?大梁受灾了你们不知道吗?你们不会涨价吗?朕替你们决定了,10块银元一匹走私到大梁”
“另外,你们从百姓手中收购布匹价格,提高到每匹布8块银元”杨竞又补充道。
“啊,陛下,为什么啊?凭什么7块银元的东西我们得给8块银元啊?为什么让百姓占便宜啊?”徐文郁闷的说道。
“因为8块银元收,10块银元卖,我们还赚钱!”
“因为我们不能剥削自己百姓的劳动果实来生产廉价工业品,供应外国!”
“因为我们不能用物美价廉的商品,帮助大梁压制水灾引起的通货膨胀!”
“因为百姓不易,我们得让他们生存下去!”
“因为百姓是自己人,是稳定的基础,懂不懂?”杨竞最后是咆哮着喊出来的。
“臣懂了、臣懂了”徐文连连称是。
“懂了就去办差,不懂的话,就一边办差一边学!”杨竞又说道,“把朕的话,原封不动传达给内阁”
“是,是,臣遵旨”徐文有些紧张了,一直在说是,屁股却没有动。
“去!办!差!”杨竞最后怒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