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同强看来一个半月很短,可对于施诗来说,时间太多了!
从他提出要求开始,施诗脑子里就出现一首歌。而且她有信心保证这首歌不会被拒绝,
《我的未来不是梦》,当对方提出要求时,施诗脑子里第一时间出现的就是这首歌。
这首歌诞生在那个经济腾飞的年代,是年轻人奋发向上的集体心声。主歌部分提到“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强调了自我坚持和信念。副歌部分则是通过反复唱“我的未来不是梦”,诠释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所代表的生活现状。
施诗真的很喜欢这首歌,尤其喜欢其中那句“你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你想不到的温柔”,暗指了在物质社会中,许多人追逐着名利。而“我自然坚守本心。”
离开了学校,施诗急匆匆地赶回了公司。她还要见再一个人。得她亲自见。
不同于工作室初期,偶尔时还要自己面见定制歌曲的客户。现在大的客户多是宋茗见过之后,为她挑选的。当你见识的客户足够多时,就会发现总有人提出奇葩的要求。
工作室之前来过一个小糊咖,拿了很少的钱、既指定诗诗亲自写歌、又要歌词的意思很有深度、不低俗那种。如果只是这样,并不算奇葩。他还具体地要求了这首歌要达到什么样的销量,最重要的是,他不肯加钱啊!于是便被主动劝退了。
这也是现在施诗不亲自见客户的原因。由着宋茗先做一遍恶人,她再出马。一切就会顺利很多。毕竟诗诗现在是出了名的金曲制造机。写歌也是有门槛的。
今天来工作室的是个老熟人,她推开会客室的门,赫然是江海潮。
诗诗上前热情地握了握手:“不好意思,海潮哥久等了吧?”
江海潮摆了摆手,示意她不用客气:“我也才来不久。最近很忙吧?怎么样,适应快节奏的工作吗?”
金嗓子是全华国最大的歌唱类奖项,何况施诗夺得那么多奖杯,在热搜上挂了好几天,他当然有所耳闻了。
“人忙起来挺好的,生活都充实了起来。没尝试之前,也没想到自己能做个事业型女人。现在呀,我可最怕闲下来了。”
诗诗和他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之所以这么说,是不想传递什么错误的信息给前夫哥知道。毕竟江海潮很欣赏伏知旭。
听懂了诗诗话里暗含的意思,江海潮进入正题,他说明了来意:“我今天不是为了自己来的,是我父亲想见你。”
“您父亲?”
“你知道我其实是梨园出身吗?”
诗诗点了点头,这一点还是伏知旭告诉她的。
“听说从您祖父起,三代都是梨园?”
江海潮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也没问她是从哪儿听说,而是说道:“你知道咱们国家的戏曲传承了多少年吗?”
“戏曲也有很多分类,不知海潮歌指的是哪一种?”
“京剧。”
京剧是华国国粹之一,是华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京都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我很喜欢京剧。勉强算上半个票友。”
见诗诗对京剧不是一无所知的外行人,江海潮对所求之事更添了几分热切。
“自打有京剧开始,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咱们俩都没赶上,上个世纪京剧的鼎盛时期?,旦角行当异军突起,还有“四大名旦”的杰出人物更是将旦角艺术推向了空前的高峰?。那时候一票难求。”
诗诗点了点头,顺着他的话询问了一句:“不知您家的梨园春如何了?”
梨园春是江家经营的戏园子。虽然也有别的戏曲过来演出,但主要表演的还是京剧。
说到这里,江海潮有些烦躁,他拿出了自己的烟盒:“有吸烟室吗?”
诗诗从茶几下层的抽屉里掏出一个烟灰缸儿:“我并不介意烟味儿。”
事实上她介意,不过看在上一次合作他给钱痛快。二手烟她忍了!毕竟《只要有你》大火之后,江海潮还特意给她包了一个五位数的大红包。
香烟被点着,随着烟雾升腾而起,他暴躁的情绪似乎好了一些。
“上周五、周六这两天,晚场票一共卖了 32 张。周五 10、周六 22 张。”
一周七天,周五和周六的晚场,应该是最爆满的时候。上了5天的班儿,周六不用早起。居然才卖十张!
“怎么会这么惨!”
江海潮把还剩半支的香烟掐灭在烟灰缸里。
“你们小年轻的可能不知道,现在整个京都只剩梨园春一家戏园子了。别的戏园子早就撑不住,改行儿演一些歌舞剧、二人转、还有魔术表演。”
“这种情况多久了?”
“其实从4年前就已经不挣钱了,我爸一直是拿祖父留下的老本儿,卖卖情怀,硬拉人气。”
施诗摇了摇头:“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没多大效果吧?”
江海潮点了点头:“现在京剧行业不景气,我还好些,改了行。别的江家人从童子功练起,打一下生就干这行。眼见吃不起饭,大家都慌了。”
“是啊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我下一个项目,是一部电影。男主角就是一个戏子。”
看来这是不肯放弃,祖辈传下来的产业了。江海潮用了戏子这个词,而不是戏曲演员。说明这是个有点年代感的电影。
“什么年代的?”
“20 世纪初到世纪中。”
“是戏曲这行起伏很大的那些年。”
“对,我今天来找你,是两件事。”
“洗耳恭听。”
“其一,我的电影想让你加入,做音乐总监。”
“能加入海潮哥的项目,是我的荣幸。就怕不能胜任。”
“这个不着急,明天你可以去我那儿,就剧本和配置再详谈。着急的是第二件事。”
“什么事?”
“我二叔之前上跨界悦之声,就是为了给梨园春续命。这小半年时间,发现大家并非对戏曲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时代不同,对戏曲文化了解很浅薄。现在的年轻人听不懂戏。反而对二叔那次表演的新派戏曲很有兴趣。”
“我父亲想求你写一首能够弘扬戏曲文化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