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曦初破,微光透过厚重云层,洒落在满目疮痍的天京城。萧有和伫立窗前,神色凝重,反复权衡后,将与忠王、章王的会面之地,定在了忠王府。他深知,自身号召力尚不及忠王,而当下天京危如累卵,亟需忠王李秀成、章王林绍璋这等身经百战、经验老到的带兵前辈,为那生死攸关的突围计划掌舵把关。他们的真知灼见,或许正是扭转乾坤、拯救天国于水火的关键所在。
彼时,章王府内一片寂静,唯有清晨的微风,轻轻拂动着屋檐下的铜铃,发出清脆却又略显孤寂的声响。年逾四十的章王林绍璋,在亲卫的悉心服侍下,正准备用早饭。他面庞消瘦,颧骨突兀地隆起,面色蜡黄如陈旧的纸张,毫无生气。长年与洋人周旋,在唇枪舌剑中奋力维护太平天国权益与尊严,那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耗尽了他的精力,两鬓过早地染上了白霜,凌乱的发丝在风中肆意飞舞,更衬出他的憔悴与沧桑。那个曾经在洋人面前坚毅果敢、意气风发的辅政王,如今已被岁月与困境打磨得没了棱角。
此刻,他微微耸起肩膀,眉心那道深深的川字纹,仿佛镌刻着太平天国从兴起到衰落的沧桑巨变。高挺的鼻梁下,嘴唇干裂起皮,微微颤抖着,似是在无声地抗争着命运的不公。他瞳孔微微收缩,眼神中满是迷茫与忧虑,死死地盯着眼前那碗 “甜露”,脸上勉强挤出的一丝笑意,也难掩内心深处的厌恶。
天王洪秀全深信太平天国承载着上帝意志,出于这份虔诚的信仰,他倡导群臣食用 “甜露”。起初,众人皆以为这是上帝的恩赐,满心虔诚与自豪,恭恭敬敬地捧起这所谓的神物。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瞬间将美好的幻想打得粉碎。所谓的 “甜露”,不仅苦涩难咽,如同嚼蜡,还无法提供充足的营养。长期食用,士兵们在训练中体力不支,双腿发软;民众们面黄肌瘦,形如枯槁。军队的战斗力与民众的身体素质,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一时间,抵制的暗流在天京城内悄然涌动。有人偷偷将 “甜露” 舍弃,有人则在其中加料,试图改善那令人作呕的口感。林绍璋顾及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不便公然违背天王的旨意,只能选择在 “甜露” 中加料这种折中的办法。他暗自叹息一声,强忍着内心的不适,缓缓端起碗,喝了一口。刹那间,苦涩、酸涩与腐臭的味道在口腔中轰然炸开,如汹涌的潮水般直冲鼻腔。他的喉咙本能地抗拒着,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差点当场呕吐出来。“怎么这味道?糖霜没了?” 他眉头紧皱,声音中带着一丝恼怒。“回王爷,前几天最后的糖霜用完了,如今城中物资匮乏,实在无处购买。” 亲卫赶忙低头回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惶恐。
林绍璋强咽下这口 “甜露”,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缓缓放下碗,心中涌起一阵悲凉。难道太平天国的气运,真的要到头了吗?曾经辉煌一时、令清军闻风丧胆的天国,如今竟然连一顿像样的食物都难以保障。那自己呢?在这大厦将倾之际,自己的路又在何方?是随波逐流,等待命运的审判,还是另寻生机,拼死一搏?
正在他陷入沉思之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地,高声禀报:“王爷,忠王派人来请,说是请您过府议事。” 林绍璋手上的动作猛地一滞,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意外。他缓缓放下瓷碗,站起身来,目光中充满了疑惑。忠王李秀成,在这战事吃紧、局势危如累卵的关头,突然派人前来相邀,究竟所为何事?是天京局势又有了新的变故,还是另有隐情?但不管怎样,似乎都可以到忠王府 “打打秋风”,解决一下腹中的饥馑。
于是,他开口道:“报信之人现在何处?”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得知来人未离开后,便吩咐将报信人带进来。“你家王爷可有说明请我过府所为何事?” 林绍璋紧盯着报信人,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急切。“我家王爷让我告知章王爷,此次请您过府,是受幼西王所托,要一同商讨天京当下局势。” 报信人恭敬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
“这……” 林绍璋下意识地喃喃自语,心中犹如投入了一块巨石,泛起惊涛骇浪。他自己深知,自己短于军事,当年在湘潭之战中,遭遇湘军,一败涂地,最终全军覆没。正是那次失败,使太平天国失去了进取湖南的绝佳机会,而湘军则借此良机得以壮大,成为了太平天国日后最为凶恶的敌人。一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便涌起一阵愧疚与自责。
林绍璋稳了稳心神,追问道:“忠王还有其他交待吗?” 报信人答:“忠王特意强调,此事关乎突围,请章王务必过府。” 林绍璋的思绪陷入了纠结。一方面,他听闻萧有和的能力,也承认在这绝境之下,突围或许是挽救太平天国的唯一生机;可另一方面,突围谈何容易,城外清军层层围困,犹如铜墙铁壁,密不透风。稍有不慎,便会踏入万劫不复之地,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可能连累无数将士和平民。
林绍璋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太平天国的辉煌岁月。那些热血沸腾的战斗场景,无数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兄弟,他们的欢声笑语、呐喊厮杀,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也罢,既然忠王相邀,此事关乎天国存亡,至关重要。我林绍璋身为章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自当为天国竭尽全力,哪怕粉身碎骨。” 他停下脚步,神色坚定,沉声道:“你且先回,我稍作准备便即刻前往。” 报信人领命退下。
林绍璋转身,亲卫赶忙递上披风。他披上披风,迈着沉稳却略显沉重的步伐走出章王府。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回忆起湘潭之败,满心愧疚。可如今,天京城危在旦夕,已不容他沉湎于过往。他深知,如今天京城的处境,就像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飘摇了十四年的孤舟,四处漏水,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波涛吞没,朝不保夕。而萧有和,这个年轻的幼西王,近期表现十分精彩,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的智谋与果敢的勇气,彻底打破了他以往对其纨绔子弟的刻板印象。此次安排在忠王府商议,想必经过了深思熟虑,背后或许隐藏着扭转乾坤的关键计划。
他章王这边收拾准备过府不提。
忠王府节堂内,幼西王萧有和已先期到达。此时,他和忠王李秀成正全神贯注地审视一幅天京城防图。萧有和手中的毛笔不时在图上轻点,已将自己的突围计划大致告知李秀成。李秀成眉头紧皱,手指在图上一处重重敲击:“此处清军防守看似薄弱,实则暗藏玄机,依我看,从这里突围风险极大。” 萧有和微微点头,目光却未从地图上移开:“忠王所言极是,但若是我们能巧妙利用清军换防的间隙,出其不意,或许能撕开一道口子。” 两人正激烈讨论,试图完善军策。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屋内的寂静。
“王爷,章王爷在门外等着!” 一名亲兵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地禀告道。话音刚落,林绍璋已现身其后。萧有和与李秀成赶忙起身相迎。萧有和满脸笑意,快步上前:“章王,您可算来了。如今局势危急,正盼着您的高见呢。” 林绍璋微微欠身还礼,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打量:“幼西王过誉了,老夫不过是来听听,看看能否为天国出份力。” 李秀成抬手示意众人坐下:“章王,此次请您来,是一同商讨突围之事。幼西王已有了初步计划,咱们一起琢磨琢磨,看如何能万无一失。”
众人围坐,寒暄几句后,便直奔主题。萧有和将精心绘制的突围路线图摊开,详细阐述计划。林绍璋看着地图,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道:“此计虽妙,但清军布防严密,且我军士气低迷,粮草不足,突围难度极大。” 李秀成点头赞同:“章王所言极是,不过事已至此,我们也唯有背水一战。” 三人围绕计划的细节展开激烈讨论,力求找出最稳妥的突围方案,全然忘了 “打秋风” 的事。
这时,一名侍卫神色慌张地冲进来:“不好了,王爷们!刚收到消息,清军似乎有了新的调动,大批人马正朝着城西集结,具体意图不明!” 萧有和脸色骤变,与李秀成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皆是震惊与疑惑。林绍璋的眉头也再次拧起,心中不禁泛起嘀咕:这清军突如其来的调动,究竟是巧合,还是他们察觉到了什么?这对我们的突围计划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时间,屋内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仿佛能听到彼此急促的心跳声。
这时又有侍卫来报:“启禀各位王爷,顺王李春发在门口求见”。屋内众人面面相觑,是什么事让这位天朝九门御林京畿统管亲临忠王府?而天京城的命运,也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