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有和安排呤唎和乔治两人去找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资助他们出版《资本论》,然而《资本论》这本书要在两年后才面世,说漏嘴的萧有和只好拿天兄下凡来搪塞。众人虽不信,但萧有和说得头头是道,大家也不好否定。呤唎和乔治两人只当萧有和为他们的安全考虑,为支走他们想的借口。
萧有和关于天兄下凡的话让营帐内陷入短暂沉默。呤唎摩挲着腰间的左轮手枪,突然用英语对乔治说:\"这理由比天国的圣库还让人难以捉摸。\" 乔治耸耸肩,金色卷发在烛火下泛着微光:\"但你见过他撒谎吗?\" 两人对视一眼,最终呤唎用生硬的汉语说:\"殿下,我们会找到那两位学者。\"
不说三日后,呤唎和乔治准备妥当,乔装成传教士,背着装有黄金的羊皮卷出发。他们要先去上海,然后坐海船去德国的汉堡。
\"你真的相信天兄显灵?\" 曾水源突然发问。萧有和望着西天如血的残阳,回道:\"我只相信,当《资本论》的第一页油墨未干时,我们在池州播下的种子,已在某个角落悄然抽芽。\" 他的声音轻得像江风,却让帐内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某种超越时代的震颤。
安排完小团队的事情,萧有和决定去找幼西王,将宣传队的事情落实。对于组建宣传队,萧有和认为会得到支持,因为太平军在历史上确实有一定的宣传策略,例如通过发布文告、张贴标语等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主张。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也提出了关于办报的建议,虽然这一建议在太平天国后期未能完全实现,但表明太平军对宣传工作是有一定认识和需求的。是有一定开放态度。
然而,当萧有和将组建宣传队的想法在太平军高层提出时,却遭到了抵制。
营帐内烛火摇曳,二十余位太平军将领围坐在虎皮毡上,气氛凝重。萧有和展开手绘的宣传队编制图,“播种机”三字在宣纸上泛着微光。
“殿下,如今湘军十万铁骑在外,我们却要分出人手组建宣传队,这岂不是自寻死路?”右路集团主将杨辅清猛地拍案而起,茶盏翻倒,龙泉宝剑铿锵作响。
左路集团主将黄文金把玩着鎏金鼻烟壶,冷笑道:“幼西王莫不是忘了,我们在江西推行的讲道理会,最后被湘军奸细混进去,放火烧死了三百名百姓?”
萧有和按住跳动的太阳穴,“辅王可知,去年我们在安庆张贴的《天朝田亩制度》,被百姓偷偷拓印了多少份?”他抽出一份字迹斑驳的传单,“这份被清军焚毁的抄本,在桐城百姓家中传抄了三十七次。”
“这与当前的军事形势有何关联?”黄文金反问道。
“关联大矣!”萧有和起身,将《资政新篇》残卷平铺在案,“干王洪仁玕早有办报之议,如今本王建立的宣传队正是此意。”
洪仁玕见状,开口说道:“按理我应该支持你,但以我太平军目前的状况,处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并不稳定,首要考虑的是保存实力,而不是去宣传。”
帐内温度骤降,萧有和盯着这位族叔花白的鬓角,伸手从怀中取出一张绣有“解民倒悬”的手帕,那手帕已被汗渍浸得发暗。
“干王请看。”他将手帕展开,用指尖划过那些扭曲的笔画,“这是我娘当年西征时留给我的,如今要用鲜血书写。”
他抓起案头毛笔,饱蘸朱砂在地图上圈出安庆,“叶芸来将军死守安庆时,百姓送粮的牛车排成三十里长队。可城破那日,他们用竹篙将叶将军钉在城墙上——”他的笔尖重重戳破宣纸,“因为湘军告诉他们,是太平军害他们饿死!”
“所以,我们革命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不宣传,百姓怎么知道我们的理念?怎么会支持我们?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而放弃长远的希望!”
帐外突然传来人马嘶鸣,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卫兵簇拥下来到了会场。
这位十六岁的幼主,腰间玉禁步叮当作响:“萧爱卿的宣传队,我准了。不过要加一条——所有宣传队成员,必须在右臂刺‘天父’二字。”
萧有和瞳孔骤缩。帐外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洪天娇如夜枭般飘然而至,玄色斗篷上绣着的金线夜鸢在火光中振翅欲飞:“好消息,九江的清军水师突然北上。”她甩下染血的情报竹筒,“坏消息,南昌的江忠源正在调集楚勇。”
帐内将领们立刻围向地图。杨辅清的指尖重重戳在南昌:“打下省城,足够让湘军主帅曾国藩寝食难安!”黄文金却指向徽州:“那里的徽商囤积着百万石粮食,够我们支撑半年。”
萧有和突然按住安庆的标记:“我们要打南昌,但不是现在。”
洪天娇贴近萧有和耳畔:“殿下掌心的伤,要让天兄显灵才能解释吗?”不等回答,她将一份密报塞进他袖中——呤唎和乔治乘坐的船在长江口遭遇英国炮舰检查,黄金已沉入江底。
就在争论激烈之时,营帐外传来一阵嘈杂声。萧有和与幼主对视一眼,快步走出营帐,众人也随后出来。只见一群百姓正围在营地外,为首的正是那日见过的老人甲大。老人见萧有和出来,急忙上前,身后百姓们也纷纷跟着行礼。“殿下,” 老人声音有些颤抖,“我们听闻太平军要走,心里实在不安。大伙聚在一起商量,想求殿下多留些时日,教教我们如何守护这土地。”
萧有和心中一阵暖流涌动,他走上前扶起老人,目光扫过众人:“乡亲们放心,即便我们暂时离开,也定会留下希望的种子。我们会安排人给大家传授一些应对之策,更会把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传递给大家。” 百姓们听了,纷纷露出感激之色,人群中响起阵阵欢呼声。
望着这些质朴的百姓,萧有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深知,前路荆棘密布,可只要心中有信念,手中有 “播种机” 和 “宣传队”,就一定能为苦难的中国百姓闯出一条新的道路,让那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