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听得这话,睫毛颤了颤,口中呢喃道:“谢清蕴……”
他当然记得这个女人。
当初他刚一进京,就由于出众的医术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后面更适合秦玄昭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让他一度以为秦玄昭对她有意。
要不是后来秦玄昭突然给楼心玥赏赐下了大量宝贝,而且对他还极为的和颜悦色,那他恐怕也会以为谢清蕴就是秦玄昭的心头好了。
也因此,他才会把目标从谢清蕴转向楼心玥,想要拉拢楼心玥,让她为自己所用。
只不过对方实在是不给面子,不管他怎样,威逼利诱都不肯屈服。
想到这儿,他突然又想到了谢清蕴。
这世界上向来不缺才貌双全的女人,而且安阳侯府的家事,他也听说过一些,这两个女人之间显然是存在一些竞争关系的,若是用谢清蕴来对付楼心玥,或许会有奇效。
想到这儿,他缓缓点头:“宣她来。”
很快,谢清蕴便被召入了慈宁宫中。
她刚一步入寝殿,便闻见药香与檀香交杂的气息,屋内的气氛一片压抑,众人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出。
见到他来,大家的目光立刻便聚焦在了他的身上,像是在看着什么救星似的。
谢清蕴心中微微一顿,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现的样子,快步走了进去。
此时太后半倚在榻上,脸色苍白,头发也散了几缕,整个人憔悴非常。
她见谢清蕴进来,目光细细打量一番,才抬了抬手:“过来吧。”
谢清蕴福身行礼,然后才走到榻前,探手为她诊脉。
片刻之后,他不进眉头微蹙:“太后此症,并非常疾,而是因积忧郁气所致,郁久化火,兼食不调和,内火攻心,外邪趁虚。”
“臣女斗胆,愿试一方药汤,再配温针解郁之术。”
太后听她言之有理,便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听你的。”
谢清蕴再次行礼,随即便开始为他着手配药,然后熬煮药汤。
熬煮药汤向来是个精细活,无论如何也急不得,他便只能坐在一旁,小心的熬煮着。
时间过去了许久,太后渐渐都等的有些无聊了,突然又想起了自己方才的想法,便抬眸望着谢清蕴,忽然笑了笑:“哀家素来听说谢姑娘医术精湛,又有一片孝心,今日看来,所言非虚。”
谢清蕴手中的动作顿了一下,微微一笑:“太后谬赞。”
“你如今这般年纪,能有这个心性和本事,实属难得。”太后缓缓道,“哀家看你,是个有福气的。”
谢清蕴一愣,垂下眸,柔声回:“谢太后看重。”
太后望着她,眼神一点点加深:“如今皇儿正值盛年,左右却无人可托终身,你若能待他一片真心,哀家自然不亏待你。”
谢清蕴心头一动,脑中不由得思绪飞转。
太后怎么突然说这种话?
宫中选秀向来有自己的分寸,现在也并非选秀的时节,他突然说出这种话,莫非是要他主动去勾搭秦玄昭吗?
可是皇帝又不缺女人,他何必像寻常的小门小户一般行事呢?
莫非……是在委婉的要他去行美人计?
想到这儿,谢清蕴顿时心中一突,面上却不动声色,仍温婉从容,低头到:“太后之言,臣女怎敢妄想。”
太后目光紧盯着她,意味深长的说:“你是聪明人,懂得哀家话中之意。眼下这后宫空虚,哀家又身染病疾,若你能扶上位,既助皇儿,也护自身。”
“你向来是个聪明人,可别说你不懂哀家的意思。”
谢清蕴安静片刻,似乎在思考,忽然又笑了笑,温和而坚定:“臣女只是个普通女子,能为太后分忧,已是幸事。”
“至于旁的……臣女从未妄求。”
她低眉顺目,语气谦和,但这份谦和里却藏着滴水不漏的回避。
太后顿时眯了眯眼:“你不愿?”
谢清蕴温声道:“太后既然有意提拔臣女,臣女自感恩戴德。但陛下尊贵无双,岂是我可染指之人?若强求之,徒惹非议,也违太后一片慈心。”
太后轻哼一声,面色未变,却似不甚满意:“你倒会说话。”
话说到这份上,他就算是想要再逼一逼谢清蕴,也找不到什么借口了。
毕竟对方是安阳侯府的大小姐,他便是看在安阳侯府的面上,也不能对他多做些什么。
谢清蕴听出了他话中的不快,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再福一礼:“臣女不敢妄语,只愿太后早日痊愈。”
就在此时,药汤终于熬煮好了,谢清蕴便将药汤盛了出来,然后一点一点的喂给了太后。
果然很快,太后便觉得自己好了许多,虽然仍旧身体很湿虚弱,面色也很是苍白,但他明显能够感觉到自己浑身已经稍微有了一些力气,至少不像方才那样说个话都要大喘气了。
这种人才若是能为自己所用,那该有多好啊。
太后不由得想到。
随即他又想起方才谢清蕴的拒绝,脸色顿时又沉了下去。
谢清蕴注意到了他的神色,心中有些无奈,却也不敢多说些什么,又叮嘱了几句之后,便告退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由于太后一直身体虚弱,还未痊愈,于是谢清蕴便只能每日按时进殿侍诊,亲自熬药,施针,每一步都谨慎至极,不曾懈怠半分。
她神色沉稳,眉宇间虽微有疲惫,却从不显露丝毫不耐。
但这毕竟是一场慢性病,需要很久才能好起来。
而太后在最开始恢复了一些之后,接下来的几天里,身体便好转的很是缓慢了。
他不懂什么医学,只觉得自己的病迟迟不好,心中便有些不耐烦。
“你这药,怎么还是没用?”
一日清晨,太后再次吃完药后,由于药实在是太苦了,忍不住有些犯呕,顿时心中更加烦躁,忍不住眉目微蹙,语气中竟带上了几分冷意。
“你是不是没有尽心尽力?”
谢清蕴微微一怔,随即上前福身:“太后息怒,臣女一心为太后诊治,若有疏漏,还请太后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