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村的事办好,孙尚又连忙跑去另外的两个村子,沐倾颜也把一二三四五派出来跟着他一起。
孙尚忙了很晚才把报名干活人登记好,第二天一早,沐倾颜和萧逸寒去了荒地,看着地里一百多号人,两人对孙尚办事的效率还挺满意。
村民们都在孙尚的指挥下翻地,搬石头,铲除杂草,连村里的小孩子都跟在大人身后捡石头和草根。
村里的学堂也盖好了,教导孩子们的事,由高兴临负责,高太傅无事也可前去教导一二,如果忙不过来,那便再多找几个夫子。”
村民们心里暗暗开心,他们村里有学堂了, 孩子们可以读书识字了。
不过高兴过后,不少人担心的便是束修问题,就拿县城来说,每年的束修就十几两银子,再加上那些笔墨纸砚书籍,哪样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单是束修的问题, 便劝退了很多人 ,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哪能承受的起,等有空了还是先问问村长吧!
一个时辰后,孙尚朝着人群喊道:“午时到了,先收工回家吃饭,下午未时初再过来。”
回去路上便有村民过来询问孙尚,“村长,以后村里的学堂束修要如何收费?”
孙尚一愣,“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学堂离开学还要几天呢!等我空闲了去问问。”
只是还没等到孙尚去问,沐倾颜他们就告知和村民了。
下午刚开工了一会,沐倾颜和萧逸寒两人相携而来,上午回去后两人就商量了束修的问题。
学堂是他们两人为村里人建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都能学到知识,束修若是高的话,怕是村民们也负担不起。
但也要收一些,不能让他们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太过容易得来的东西,只怕他们也不会好好珍惜,收的束修够夫子的月银就成。
最终他们定的是临水村每年的束修是五两银子,外村的六两,现在临水村每家都有几个劳动力,只要他们好好干,一个月下来都能挣不少。
听到二人说起束修的事,村民们炸开了锅,“什么?每年束修五两?半年一交,我们没听错吧!”
看着萧逸寒和沐倾颜两人点头,人群又一阵沸腾。
“这可真是太好了,你们可是大善人,给我们村盖了这么大一个学堂,束修还收这么少。”
“我们家孩子一直都想读书,奈何县里的私塾太贵了,一年就要十几两银子再加上笔墨纸砚这些的,实在是负担不起。”
“现在可好了,家里两个孩子都能读书了。
“是啊!虽然外村的要比我们多收一些,但也总比县城里要低太多!而且这教导我们孩子的夫子,还是从皇城来的呢。”
众人正兴奋地议论着,这时有个村民挠着头问道:“那这学堂什么时候正式开课呀?俺家小子天天盼着呢。”
萧逸寒笑着回道:“三日后便可开课,家里没银子的用粮食也行,大伙这几日可得督促孩子们准备好纸笔之类的物件,”村民们纷纷应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束修的问题就这样定下来,沐倾颜把夫子的月银也定好了,每个夫子一个月二两银子和县城里一样。
学堂里不可能一直都是高兴临担任,以后肯定要招揽新的夫子,如果比县城里月银底他们也不愿意到这来。
村民们满心欢喜地继续劳作,干活的时候也更加卖力。
两人从地里离开径直去了后山,后山的果树全都已经栽种好,大片的树苗已冒出嫩绿的新芽。
不远处的蚂蚱们,在建鸡舍鸭舍和兔子窝,已经快建好了,正在做着收尾的工作,也是时候把小动物们放进去了。
沐倾颜把蚂蚱们召集在一起,说道:“以后饲养鸡鸭兔子的任务也交给你们了,干的好的,等到过年会有一笔丰厚的赏银。”
蚂蚱们一愣,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其中有人悄悄用力插着自己的大腿,瞬间疼得龇牙咧嘴的。
这不是在做梦,这是真的,他们也能像其他村民一样,活干的好就有银子拿了。
夜幕如墨,缓缓将寺院村笼罩。白日里的喧嚣与热闹,随着最后一抹余晖的消逝,悄然隐匿。
家家户户的灯火渐次熄灭,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深沉的寂静之中,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这夜的安宁。
沐倾颜和萧逸寒两人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后山的方向走去,四周的山峦在夜色中影影绰绰,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之前沐倾颜打猎来的野鸡兔子什么的,没吃完的她便随手放进了空间,现在已经繁殖几百只了。
这些小动物在她空间待了那么久,适应能力很强,不存在生病和养不活的问题。
沐倾颜打算晚上趁着没人,先把空间里的鸡鸭,兔子直接放进去,以后慢慢的再放些猪羊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