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上大夜班,那是从夜里12点到次日早上8点钟的班。
忆江南从厕所回到车间,听见大家都在悄声议论:“刚才来了两位年轻的女同志,穿着军装戴着眼镜口罩,把脸遮的严严实实的、周围有几个解放军陪着......半夜的时间连车间和工厂的领导都不在场、也没有和工人们说话,只有厂里的军代表给她们介绍情况......不知道是什么人,来视察我们这个军工车间、显得非常神秘的样子”。
忆江南大大咧咧随口一说:“哦,最大的可能就是李讷和林豆豆”。
别人都不相信:“她们不是在北京吗,怎么会到我们这个小地方来?你又没有看到人,你怎么会知道?”
忆江南回答:“根据你们提供的线索,现在的中国、还有哪两个年轻的女军人会这么神秘?连工厂领导都不知道,半夜来视察、全程都是军人陪同?......动脑子分析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果不其然,第二天上午,厂部的消息就由军代表传达下来了。
因为机械厂军工车间生产的飞机副油箱,关系到抗美援越的大事情;两位青年女军人、是代表毛主席和林副主席来视察国防工业和军工生产的。
全厂全车间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
为完成“年产1000 付副油箱的任务”、“支援越南打击美国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着干、死了算”精神;除了每天上班8小时,还要每天“献忠劳动”加班4个小时。
那个副油箱的外形很像一发银色的巨大炮弹、是可以装500多公斤汽油的一个大家伙;完成总装以后、装在长条的木框架子中间、有5米多长,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重。
没有起吊机、只能靠人扛。
从生产车间要把它搬运出来、再装上停在厂区内铁轨上的车皮厢里、每个车厢要放六个这样的木条箱。
先是8个男职工左右分列四人相间、用肩膀直接扛着装副油箱的木条箱子的底部、两手扶住包装箱、稳稳地走过一段平路运到车皮下面。
再顺着斜靠在车厢一侧中间、相隔1米多宽的两条厚木板、小心翼翼地走上车厢、拐到45度的适当位置后、再将包装箱与车皮厢平行放好。
最紧张的就是抬着副油箱上斜板的这个时候。
油箱太长斜度太大,副油箱那可是绝对容不得一点磕碰的;车厢下面有人做保护、车厢上面同样有人做保护,既要防止滑落、还要帮助第二层的顺利上架;这可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容不得一点马虎。
忆江南发起了68年进厂的女学员与车间男职工比赛扛运副油箱。
男职工都是来自农村的、本厂技工学校毕业的师哥和年轻小师傅、其中还有2人是厂队的主力篮球运动员;他们根本不相信这几个女学员能把副油箱扛起来,自从军工车间成立以来就没有女职工做到过。
嘻嘻哈哈一片讥笑声:“你们几个女生、省城来的高干子女、娇学生还敢来抬副油箱?还是在一旁看看我们是怎么搬运的吧”。
女学生们不服这口气,刚开始也是8个人紧紧跟上。
男生们一看,这些女生还真的把副油箱扛起来了,他们故意减少2人换成6个人一组扛,想看看女职工还行不行。
没想到女生们也改为六个人上、甚至搞竞赛到最后是4个妹子周春琴、卢薇华、陈子英、忆江南对抗四个人高马大的男青工各扛一箱;你争我抢一点不让、一趟一趟紧紧咬住。
能够真刀实枪地比赛,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不服气也不行了、几个妹子硬是与男职工打了一个平手。
为了节省运输费、车间里的这帮年轻人献忠劳动、“节约闹革命”、工人们硬是不请装卸工、自己动手把副油箱运送上火车皮的货厢里。
晚上回到宿舍坐在床上。
姑娘们小心翼翼地解开工作服、露出那个已经变成了紫黑色的双肩,一个个痛得都是龇牙咧嘴、一个劲地吸气。
纷纷找出来什么樟脑油、松节油,相互之间互相抹药、没有破皮的人胆大地干脆再贴上伤湿药......
第二天接着再干,这回大家就聪明多了,多换换肩膀还知道要先在肩部铺垫上一块厚毛巾了......
工厂开始恢复党团组织生活了,忆江南被列为车间和工厂的重点培养对象。
一脚已经踏入了党员积极分子学习班,却被发现她居然还没有加入共青团组织;又被提溜出来、还是要先参加团组织、并代表全厂第一批发展入团的学员、登上主席台做大会发言:“虚心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不骄不躁、继续革命。”
再以后,忆江南放弃当民兵副营长机会就是为了要参军去当兵;16岁进工厂就放言:“25岁以前,不谈恋爱不结婚,一定要上大学”......贵在坚持、结果居然是言出必行如愿以偿。
她就是那种在平凡日子里、能够开创出一点新鲜新奇、热情快乐生机勃勃的女学生……她当兵走了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师傅都感觉,这一幢大厂房里的笑声少了许多、空旷了不少……。
她现在已经活出了她想追求的样子,还引起了后来者的羡慕、成为了一种榜样。
女工宿舍里众人大快朵颐,一边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菜、还有隔壁宿舍女工们送过来的辣炒小干鱼、辣椒酱。
一边聊着工厂里面近几年来的、几届工厂领导带来的新变化......环顾四周、尤小荷的父亲是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卢薇华的父亲是西江省检察院的首任院长,艾江雪的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现任省体委的主任、他们的女儿至今还坚守在工厂的岗位,都还没有结婚;工厂已经成为了她们的第二个家。
忆江南在工厂的时候,经常会利用星期天邀请她们去自己家里玩。
忆家的几个男孩子都在部队当兵,忆老夫妇非常欢迎这些年轻姑娘们来家聚会。
经常会一起动手包饺子烙饼、自己动手炒菜做饭,再去公园游玩、忆江南负责拍照;玩了一整天聚会结束,就让她们自己去后山摘树上的水果,高高兴兴再满载而归。
军工车间那些已经回到省城的学员们,就非常怀念在界西市热情款待她们的忆伯伯韦阿姨、怀念忆江南家里聚会的那些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