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淑娥吓一跳,养五百个精兵?那累死她也养不起!皇帝的赏赐也不够吧?
福宝和娘解释道:“还是挂在禁军,粮饷、甲兵都是他们管。要是让咱管又是一回事了。”
陶淑娥吓一跳,甲兵那是老百姓绝对不能碰的,谁要是养五百个兵,绝对要夷族。
福宝轻松的说道:“飞鸾卫像是分家了,以后要从大房要东西,这里边也有事儿。”
陶淑娥严肃的点头,那就看大房给不给、会不会故意刁难了。真要是做绝了,一文钱都不给。
福宝说道:“精兵一年能拿到十八两银子,其他的折算下来差不多。但还有住的地方、训练的场地等,一年算下来估计要五万两银子。”
眉娘讲她了解到的情况:“一个精兵配两匹马,两个役夫。”
陶淑娥瞠目结舌,兵马真不是小事!
福宝却觉得特别好!有机会去了解、去参与。
眉娘不拒绝,凡人的东西可以了解、参与一下。如果这世道有危险,那她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中。至于打仗,那算多大个事儿?
福宝看她门牙漏风,气势如虹!人就得有这个志气!
陶淑娥看两个加起来十岁的女儿在认真的论兵。
福宝说道:“等我赚到银子,自己的人肯定是自己养。但因为挨着禁军,可不能对禁军造成不好的影响。我看这样,在作坊里给飞鸾卫留下兼职的机会。他们身强体壮,干力气活很合适,若是能干别的更好。一天或者十天干一定的时间,发一部分酬劳。”
燕娘笑道:“好。”
陶淑娥:就知道没她什么事儿,不过这样也好,比如帮忙扛东西,力气大扛的多,干一天给多少钱那是咱说了算,就算别人知道了也没什么。
眉娘也觉得这个法子好,提议道:“用一些药给他们强身。”
福宝忙说道:“好!那咱不一定要给银子,而是记功劳。本来要给一两银子的,记二分,十两银子给二十分,他们用功绩来换自己想要的,不白给。”最好把每个都养成特种兵。
福宝觉得这些人不是拉上战场打仗的,主要是在京城范围护卫,单兵力量更重要,小团队配合更灵活,就像张甲他们是十个人。古代有什伍之制。
眉娘理解她意思,点头,练普通的兵她没兴趣,练这种的有点兴趣。
陶淑娥感觉三个女儿商量的像模像样,突然觉得这要是练好了皇帝会不会忌惮?
田福过来回话:“陛下赐了飞鸾卫之名,会准备符牌。”
福宝激动的说道:“会不会封二姐姐一个将军?偏将也行。”
燕娘笑着拉着她回后边正院。
福宝美滋滋,自言自语:“才子文官?武将一脚踹他一个大跟头。”她抬腿踹。
眉娘看着,要不是燕娘拉着,她自己能摔个大跟头。
田福再来回话:“洪氏到了。”
福宝好奇道:“让她从侧门进她乐意?”
田福顺着四姑娘说:“能屈能伸,等会儿四姑娘客客气气的开大门把她送出去。”
福宝问:“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田福觉得倒也不用这么客气。
陶淑娥带着三个女儿回到正院,打扮好,等着看戏。
后边戏唱的正好,大家看的热闹。前边服侍的人都少了,晚饭继续叫外卖。
洪氏带着长女向玉光,跟着媳妇进了正屋,欢快的笑道:“见过普安郡君。”
福宝坐在燕娘怀里,冷喝道:“何人如此轻佻?”
洪氏年纪大,打扮的朴素,和钱氏差不多。她女儿十三四岁,长相普通,一股子小家子气。
福宝心想就算是鲁国公府也并非都是珍珠,而是饭米粒。这气质大概和出身无关,和品行有关。那贾府还有个猥琐的三爷。
洪氏面不改色,哈哈笑着上前拉福宝的手,一边说道:“你就是……”
福宝使劲给她一巴掌。
燕娘忙拉着福宝的手哄道:“这可是御赐的,小心弄坏了。”
福宝手小,缠着一大串砗磲珠串,险些掉了。
洪氏愣住了,扭头看向陶氏。
陶淑娥冷着脸,看得出洪氏对她不尊重,嘴里叫着普安郡君都没有该有的尊重,她把自己当国公府正经的夫人,想在这儿当主人?陶淑娥不给她这个面子。
洪氏自己缓过来,朝着周围看看,热情的问道:“怎么不见姥姥?”
福宝问:“想当我妹妹?太老了吧?长得又丑!”
燕娘哄妹妹:“不可以貌取人。”
福宝解释道:“一看就不是咱们娘生的,怕人说闲话。”
燕娘轻声教训:“不可乱讲,咱们娘贞静贤淑。”
福宝乖巧的点头,又想到一点:“咱们爹美姿仪,就算在外边有孩子应该也不丑。”
爹的事燕娘就不知道了,也可能太丑了不想认。
陶淑娥看洪氏不算丑,就是一般,但和燕娘姐妹比起来是比较丑。
洪氏快被气懵了,坐下来对着陶氏说道:“乡下的孩子就是单纯,但京城不一样。”
福宝应道:“乡下人单纯善良,城里有些人又丑又毒。”
洪氏教训道:“姑娘现在是在京城。”
福宝嘲讽道:“京城你做主?你是女君?还是说鲁国公府你做主?你是女国公?你连个诰命都没挣上,在这儿装什么?又蠢又坏还丑!”
叶氏上茶,给姑娘上点心。
燕娘拿着点心喂福宝,堵上她的嘴。
洪氏示意她女儿身边的丫鬟。
向玉光的丫鬟和翠柳说道:“姑娘不喝绿茶,她喜欢茉莉花茶。”
翠柳优雅的说道:“小心点,这茶盏是昨儿刚御赐的,头一回用。”
洪氏和陶氏说道:“我女儿别的还好,就是嘴比较挑。”
福宝说道:“没这个命就别得这个病,早点治治。”
燕娘拿着豌豆糕喂福宝,别管那个。
陶淑娥也吃,宫里的点心就是好吃,有这个命就安静的吃吧。搁以前,饭都没得吃还挑嘴?就算那些尊贵的人进了大牢,能挑哪个茶吗?这可是御赐的明前。
陶淑娥不懂这些,但估计洪氏也不懂,这么好的茶她未必喝过,算是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