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张贤已经从玄京返回,他风尘仆仆,带来了好消息。
王室已经听从他的建议,暗中派遣使者,前往董氏、令狐氏主邑之地颁布王命诏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甚至稍后一段时间,严洛旁敲侧击给郭开发了一封青铜密简,对方也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很显然,此次王室做事十分小心。
而董氏、令狐氏,也果然包藏私心,又或者深知卫王的秉性,因此将王命诏书一事封锁的密不透风。
眼看春天即将到来,卫王在万寿宫虽有美人相伴,但也没有耽误国事,将一道道诏令发出。
首先是勒令彭元亮等到气温回升之后,迅速攻伐齐国,不要再僵持不下,空耗钱粮。
随后果然传召令狐惰,命其在万寿城召集令狐私兵,并卫国士卒,凑足五万余人,攻打凉国黑水关。
而董照那边,卫王暂时还没有什么诏令。
但却给了公子修一封措辞严厉的诏令,让其作为副将,立刻奔赴与齐国作战的前线,不得滞留国都。
公子修无奈,只能带着一众门客以及郭开,不情不愿的离开万寿城。
而此时,已经有部分羽林卫的士卒潜入万寿,成为其门客。
这条消息,是郭开离开万寿城之前,发出的最后一条密简消息。
言辞之中,他还有些担忧卫王是否已经知道公子修私下正在招募死士、囤积兵甲弓弩。
不过严洛却感觉郭开想太多了,卫王真要已经发现儿子准备造反,怎么可能放他离开眼皮子底下,去和出征在外的军队混在一起?
这种组合下,彭氏如果稍微有点野心,岂不是正好和公子修一拍即合?
大概率卫王只是想要历练一下公子修,因此才会催促其去前线,继续做他的副将而已。
不过这个就无需回信了,时间一长,郭开自然会回过味来。
......
时间仿佛像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
转眼,便到了二月二十八,月底时分。
晏地之中,姜、郑两国倒是先打起来了。
桃城区域,随着秦国主动让出桃枝县,姜国便实际掌控了大半区域。
但郑国却是直截了当的拒绝出让叶县。
双方不欢而散,随后姜国也气不过,直接开始不断集结士卒,囤积粮草,准备以武力攻取叶县。
然后就当天气稍暖之时,郑国大将邝伏,却是趁机率领大军奇袭西琉城,一战便将城邑并两座附属县城完全掌控。
随后郑国军队迅速撤离叶县,同时还将叶县府库钱粮早就搬运一空,连带着不少青壮百姓都被抓壮丁,强行迁徙到郑国境内。
如此一来,姜国之前囤积重兵准备收复叶县的行为宛若白痴。
郑国用区区一座几乎被搬空的县城,便吸引了姜国重兵集结此地,转而拿下了姜国薄弱地带的西琉城。
这自然让姜国上下大为火光,两国如今各自集结重兵,一副想要打生打死的模样。
隶属于卫国的城邑之中,不少庶民都被征了徭役,要奔赴齐、凉前线充作壮丁、辅兵和民夫。
反观秦国城邑之中,却是安安静静。
即便是宁城,也已经入驻了不少工匠,清除废墟,建造砖瓦房舍,修缮城防。
这让晏地百姓不少举家逃难,进入秦国城邑之中避难。
秦国这边,也是来者不拒,一律发放安置房屋、物资补助。
大量伪造的卫国天命通宝,则在卫国境内,用于采买各类物资,比如粮食、铜铁、布帛、粗盐等等。
以至于三月初时,令狐惰和负责筹集粮草物资的卫国军需官,都不得不向卫王抱怨——
卫国境内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国库拨出用于采买军需的钱财,根本无法买到预期数量的物资。
卫王愠怒之余,只能一边派遣精干属下探查,一边拨付更多钱粮下去。
如此折腾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令狐惰讨伐凉国的先头部队,这才开始出发。
三月下旬之时,整个部队才算集结完毕,全体离开万寿,向着前线奔赴。
三月底,齐国这边依旧和卫国大军在海陵城死磕。
此时彭元亮才知道,齐国不知道从哪里征辟了一位名叫于岩的兵家学子。
此人名不见经传,只不过是庶民出身,然后曾经短暂拜师齐国一名儒家师者。
之后就是放弃儒家,周游列国,一直以来也未曾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
没想到在齐国却展露出惊人的才华,以谋士之身,指挥海陵守城战,进退有度,令军民齐心协力。
这让所有人都以为,这于岩,恐怕就是曾经协助齐国攻灭召、寒两国的卧龙先生!
齐国那边自然也不会多做解释,反正他们以弱势兵力,与彭元亮两次交锋,一次险些围杀对方,这次又硬抗数月不分胜负,足以令天下诸侯振奋。
果不其然,就当令狐惰大军刚刚抵达黑水关下,准备展开攻势时。
赵国率先发难!
这个赵国自然没有严洛原本世界战国七雄那种实力,城邑数量实际上和当初严国大差不差,连带都城在内,不过五郡之地。
且赵国土地盐碱地众多,因此虽然国土面积看起来比严国大些,但人口反而更少,粮食产出更是差了一截。
因此,这弱小的赵国,也一直在找各种机会,想要开疆拓土。
如今的赵国国君28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诸侯合纵攻卫,赵国便索性率先发难,暗中联合梁国,想要在卫国身上啃下几块肥肉。
一时之间,天下震惊,就连在争夺地盘的姜、郑两国,也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和谈。
双方不知道达成了什么协议,原本剑拔弩张的态势居然在短短一个月便归于平静。
其余各国,也多有军队调遣,开始抵达与卫国接壤区域。
四月初,凉、齐率先以王室加上两国名义,发出王命诏书、讨卫檄文,以昭告天下:
维大虞王廷五百七十七年春,天朗气清,星轨错行。
天子乃昭告天下诸侯、中土黎庶曰:
天道昭昭,礼法攸维。
昔我先王肈基中土,封建万国,以屏王室,爵分五等,各守其度。
今卫逆竖骜狠,包藏祸心,弃捐王章,僭称 \"卫王\",裂冠毁冕,罪逾三凶!
昔者霸主频出,天下犹知共主;
今卫贼豺狼其性,蜂虿作于王室 —— 斩王室上卿,夺天子节杖,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更甚者,卫逆凭陵甲兵,暴掠无度:东犯齐土,攻伐海陵;西蹂凉疆,侵暴黑水。
驱黎庶为刍狗,视邦交如儿戏,战车所至,井邑为墟,老弱填于沟壑,妇孺鬻于市朝。
齐、凉二君,衔冤泣血,累表告急,王廷每欲申饬,反遭卫贼箭射王使、辱我旌旄!
是其罪不止于僭号,实乃盗据神器、戕害万邦之元恶也!
今齐侯昭烈、凉侯忠武,率方国之贤,诣阙请命,愿奉王命以讨不臣。
王廷乃与二侯歃血为盟,整饬六师,布此明诏:
卫逆五大罪,天讨所必加:
一曰欺凌王室,犯跸犯阙,视同寇仇;
二曰擅兴干戈,灭人宗庙,绝其祭祀;
三曰虐杀无辜,燔邑屠城,毒流四海;
四曰毁弃礼法,蒸淫臣妻,烝报兽行;
五曰妄称天命,私铸劣币,夺利列国;
凡我同盟,皆受先王之封;
凡我赤子,咸沐圣人之化。
今卫贼不臣,实乃天下公敌!
王廷特授齐、凉二君为首,并天下诸侯合讨卫逆,赐彤弓矢、钺斧,得专征伐。
其卫地吏民,能反正来归者,既往不咎,仍复旧业。
当此之时,正宜共举义旗,廓清妖氛,复王庭之尊,续天子之脉。
凡我同袍,各宜奋力:
\"进则赏于祖,退则戮于社\",可不勉哉!
今布告天下,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