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率领关东联军,一路慢悠悠地抵达了虎牢关下。
瞧瞧这情形,若是不知情的人见了,定会以为他们是带着几十万人来此游山玩水的。
抬眼望去,虎牢关上,董卓的军队严阵以待,那面绣着硕大“董”字的豪华大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哪怕是个傻子,也能一眼看出,这是董卓亲自率领大军到了此处。
想当初,若是趁着生擒华雄、联军士气正盛之际,一鼓作气攻打这风雨飘摇的虎牢关,说不定早就将其攻克了。
可如今,董卓的大部队已经赶来支援。
这虎牢关变得更加难以攻打,难度系数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大好时机,就这样被袁绍等人眼睁睁地错过了。
联军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联军高层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围坐在一起,束手无策。
袁绍作为联军盟主,老神在在地端坐在主位上。
看着众人那副一筹莫展的模样,他无奈地开口道:“如今董贼亲率大军前来,声势浩大。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曹操坐在一旁,心里不住地腹诽。
要不是袁本初你优柔寡断,在酸枣那地儿畏缩不前,错失了大好时机,哪会落到如今这步田地?
与此同时,刘昆也在冷笑。
他对袁绍和这帮关东群雄的了解,可谓是非常透彻。
在他看来,指望这群人打下虎牢关、攻进洛阳、杀死董卓、救出皇帝,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而且,就在昨夜,刘昆得到了洛阳校事府传来的紧急情报。
情报中提到,洛阳袁隗及袁氏满门老小被董卓残忍地屠戮一空。
他暗自琢磨着,不知道等会儿袁氏兄弟听到这个消息,会是什么表情。
果然,就在中军大帐内气氛凝滞到极点的时候,帐外守卫匆匆跑进来禀报。
说有人从洛阳连夜赶来,有天大的事儿要向盟主禀报。
袁绍这会儿心情本就不太好,听了守卫的话,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明显不想见。
可转念一想,不妨听听这人所说的“天大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说不定能从中找到扭转局势的办法。
于是,便勉强同意了,把人放了进来。
来人一进大帐,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扯着嗓子大声哭道:“公子呀,公子,大事不好了哇!”
袁绍定睛一看,这人不正是他们洛阳袁府的一名管事袁贵嘛!
只见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那模样让人看着心里也跟着揪了起来。
袁绍心中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难道是……?应该……不可能吧?他不敢再往下想。
一旁的袁术皱着眉头,大声喝道:“袁贵,到底发生什么不好的大事了?你不在洛阳好好侍奉伯父与大哥,跑这儿来干什么?”
袁贵一看来人是袁术,连忙哭得更大声了。他带着哭腔哽咽道:“昨日家主和大公子,还有袁府上下五十余口,全遭了董贼的毒手哇!”
这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轰在了袁绍和袁术的脑门上,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董卓竟然会如此胆大妄为,不按常理出牌,公然屠杀了袁氏在洛阳的五十余口。
要知道,汝阳袁氏可是领袖天下士族几十年,地位那叫一个尊崇。
就算董卓想谋朝篡位,也离不开士人集团的辅佐。
而袁氏身为士林之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不管将来谁当皇帝,都绕不过四世三公的汝阳袁氏啊!
这董卓倒好,不愧是西凉武夫。
他根本不顾这些,直接动手,还将袁氏族人杀得干干净净。
袁术气得捶胸顿足,扯着嗓子放声大哭。
袁绍更是悲痛欲绝,“哇”的一声大叫,张口喷出一口鲜血,然后仰面便倒。
大帐内的诸侯们见状,慌忙上前去救助袁绍。
只不过,所有人都没有看到的是,袁绍在倒下的时候,眼角却闪过了一抹浓浓的惊喜。
连那口喷出的鲜血,都是袁绍灵机一动,咬破舌尖吐出来的。
袁绍虽然名播海内,声望极高。
如今更是数十万关东联军盟主,风光无限。
但他心里明白,这一切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
汝阳袁氏将来的掌舵人,不出意外,一定会落到他亲大哥、嫡长子袁基身上。
当年,袁绍过继给了大伯袁成,也算是袁氏嫡子。
但袁隗早已指定嫡长子袁基为下任袁氏掌舵人,袁绍只能在这位大哥的光环下生活了。
但是,以袁绍的心胸和大志,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地当着小弟呢?
可如今董卓这么一闹,倒真是帮了袁绍天大的忙。
如今汝阳袁氏嫡子就剩下他和袁术了,这袁氏的当家人之位,自然而然就得落在他袁本初身上了。
那袁术心里也是乐开了花,内心的期望丝毫不比袁绍少。
在他看来,大哥袁基继承袁氏族长之位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也毫无意见。
可如今大哥袁基死了,那袁氏未来的掌舵人自然而然就轮到他了。
至于袁绍,哼,他不过是个小婢女生的庶出之人,哪有资格争这掌舵人之位?
虽说袁绍过继给了伯父袁成,可在袁术眼里,这根本改变不了袁绍庶出的事实。
于是,袁绍与袁术这两兄弟就在中军大帐里开始了卖惨的表演。
他们一会儿哭天抢地,一会儿又捶胸顿足,把袁氏族人惨死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诸侯们无奈,只好不停地劝慰这两兄弟。
过了好一会儿,袁绍和袁术才缓过气来。
袁绍擦干有些红肿的眼睛里的泪水,以手指天,发下了宏愿:“董贼不死,吾誓不为人!吾必率大军打破洛阳,活剐董贼!”
袁术也不甘示弱,咬牙切齿地发下毒誓:“此生与董贼不共戴天!必定斩下他的狗头,祭奠死去的袁氏族人。”
诸侯们听了,纷纷点头称赞,大赞两人孝心可嘉。
当然也有不少明白人,比如刘昆、曹操等少数几人。
他们在一旁冷笑着欣赏这两兄弟拙劣的表演,在心中不断地嗤之以鼻。
当天,袁家兄弟披麻戴孝,在大营内设下了灵堂,郑重地祭奠洛阳死去的袁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