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技术,有人说是投资,有人说是市场。
我们用事实告诉全世界,最重要的永远是人啊。
没有技术,我们引进,进不来的,自己研发。哪怕是从基础学科开始,只要不放弃,总能发展起来。
没有投资,可以从投入小,见效快的行业开始做,从小商品慢慢积累资本,先实现一个小目标,自然有还完债的那一天。
没有市场,大不了卖便宜点,三厘两厘这种已经没有对应货币单位的小数也是利润。实在不行,内需也可以拉动下,有便宜先让自己老百姓占一点,有什么问题?
但没人那就真抓瞎了。
进场打螺丝起来是个人都能干,甚至不是人也能干,但那得投入多少资源,要多久才能发展起来?
劳动力,永远是生产关系中的最重要一环。
榕城的各个避难所,都在全力复工复产,支援沿海城市的一线防御。虽然暂时赚不到多少,但是能换到不少拿着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一旦在起步阶段取得规模优势,就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进入正向的循环。
产量越大,地位自然也就越重要,说话的声音自然也越大。
当你越来越重要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人围着你打转,主动为你解决问题。
榕城各个民间避难所的管理层中,除了少数的觉醒者以外,大部分都是各种公司的前老板和前高管。
末日求生他们不熟,商场争锋,发展规划他们可是门清。更何况,这些发展路径他们可是亲身经历过一遍的。
虽然各种物资还是短缺,但是饱腹的粮食还是能维持的。那还能干看着跃迁的机会从手边溜走么?
只需要给顿饱饭,就能给你三班倒,从天亮干到天黑的劳动力,上次出现在人类文明中,那可是在奴隶社会。
那时候可都不叫老板,得叫大王,谁又能拒绝一个当大王的机会。
普通人中,出现一个聪明人是好事。怕就怕十个人里,钻出了十二个聪明的大脑袋瓜。
想象一下,丞相带着一群卧龙凤雏北伐,都是玩脑子的,那都不用走到祁山就得散摊子。
本来的大好局面之下,拯救各小型避难所于水火的善心之举。变成了各大型避难所之间的明争暗斗,互泼脏水。
这些小型避难所一看,还有这种好事?虽然我们的日子过的很苦,天天饭都吃不饱,但也不是不能再忍耐一下。
在有着明确预期的情况下,这些苦哈哈的小型避难所也是难得的硬气起来,示好我们接着,还会礼貌的说声谢谢,绝对不给你挑理的机会。
但想让我们卖身?我们可不是那随便的人。。
在一众大型避难所中,岚山城既不是动手最早的,也不是条件最优厚的。
最少从表面上来看,岚山城给出的条件实在没什么竞争力,不知道有多少避难所背后,暗笑岚山城穷乡僻壤、没背景、还小家子气,不舍得拿好东西出来。
为了应对接下来可能比较艰难的局面,方大宝一直执行的都是小团体,大集体的方案。
他只是通过有限几人的核心团队,间接的对岚山城的居民进行控制,依靠的是天工核心对基地控制力。
岚山城的居民,尤其是地上的居民,还是围绕各自的核心人员,建立了一个个小团体,更像是岚山城的藩属而不是下属。
在享受更高自由度的同时,他们自然也得不到太多岚山城的免费援助。
这些避难所队伍自然也知道免费的东西最贵,借的时候容易,还的时候不知道要卖掉多少家的矿才够还。
所以,在经历了初期的磨合以后,这些避难所团队很快安顿了下来。在岚山城相对充沛的物资,公平的交易环境下,快速的从陨石袭击后的创伤中恢复了过来。
他们知道岚山城这种政策对他们是有利的,而且已经实际得到了好处,但是其他的小型避难所可不会这么想。
什么?你们居然不管饭?衣服和生活用品都还要自己拿工资去买?
食品厂岗位有限,很可能还要外出搜索物资?
发的工资居然还是你们自己印的?
“岚”币?这什么破名字,你们老板脑袋有包吧?
最关键的是“我们这些管理层给你们拉来这么多劳动,你们居然不考虑私下给我们点好处,给我们个肥缺?”
方大宝......
他本来一直以为自己这岚山城居民的幸福指数应该是很高的,不管是老居民,还是新居民,融入的都挺好,相处的也都比较融洽。
但是没想到这条件一摆出来.\"我们给出的待遇很差么?\"
张魁倒是立场坚定,“基地的环境安全,工作稳定,大家干点活,一家人就都能吃饱,没有房贷、车贷、信用贷,这在天灾降临前也是好日子了。
至于能不能享受更好的待遇,要看自己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大家都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些小避难所只是被其他避难所开出的条件迷了眼睛,也认不清自己的位置。饼画的再好,也要吃到嘴里才能填饱肚子啊”
张魁在天灾降临前只是个小老板儿,给人画饼的本事是没有的,但吃过的饼可也不少。不少人忽悠着让他带钱带人,过去给人当加盟商、分销商、总代,靠的不就是画饼的本事么,他也算吃过见过的。
“算了,强扭的瓜不甜,我们也不可能给他们更好的条件,那会造成我们内部的不平衡。暂时应付着也就是了,也没必要撕破脸。
发动一下基地的居民,让他们联系下亲朋故旧,看能不能通过这个关系拉一些人。如果有愿意过来的,我们可以和他们的避难所去谈。”
“好的”张魁领命离开。
方大宝对于目前的局面也没什么好办法,他也不能抱怨这些人鼠目寸光发现不了岚山城的潜力,谁让他自己一直遮遮掩掩的。
只能说自从天灾降临,这些小避难所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苦日子也是过怕了,不愿意放过一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