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一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却说孙权在建业收到诸葛瑾从蜀营带回的刘备拒不罢兵、誓要血战到底的凶信,更是心惊胆裂,坐立不安。他深知刘备此番倾国而来,挟“哀兵之怒”与“复仇之煞”,其势汹涌,远非昔日可比。若无人能挡,只怕江东六郡“百年基业之气”将毁于一旦,自己亦难逃身死国灭之“悲惨气数”。他召集文武百官,面带愁容,哀声问道:“刘备老贼,执迷不悟,一意孤行,不肯退兵!其七十余万大军,号称‘吞吴之师’,如今已出夔关,屯兵白帝,先锋部队已出川口,直逼我江东腹地!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可退此强敌,保我江东‘社稷之安’?”

大殿之内,一片死寂。平日里那些能言善辩的谋士,此刻皆是低头不语,面色凝重。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亦是眉头紧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股来自西蜀的“复仇之煞”与“兵锋之锐”,仿佛已经穿透了时空,压得建业宫中的“王气”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就在此时,中大夫赵咨排众而出,神色从容,稽首道:“主公勿忧!臣有一计,或可解此燃眉之急,使蜀兵不战自退,甚至反受其乱!”

孙权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问道:“德度(赵咨字)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赵咨朗声道:“主公,刘备此番兴兵,名为伐吴,实则其真正之死敌,乃是篡汉自立的曹魏。然其被‘私仇之火’蒙蔽心智,舍本逐末,此乃取乱之道也。主公可立刻修书一封,遣一能言善辩之使臣,星夜赶赴许都,向那魏文帝曹丕称臣纳贡,俯首请降!并暗中陈说利害,请魏军发兵攻打汉中,或从侧翼威胁益州。如此一来,刘备后方空虚,‘腹心之患’顿起,其伐吴之师必不战自乱,仓皇回救!则我江东之围,可不攻自破矣!此乃‘借刀杀人之计’,亦是‘以屈求伸之策’,虽暂时有损主公‘王者之颜’与江东‘自主之气’,然与社稷安危、万民性命相比,亦不足道也!”

孙权闻言,眉头紧蹙,心中充满了屈辱与不甘。想他孙仲谋,继承父兄基业,坐拥江东六郡,虎踞长江,亦是一方雄主,如今竟要向那篡汉之曹贼卑躬屈膝,称臣纳贡,此等“奇耻大辱”,教他如何能够轻易咽下!那股属于江东之主的“霸王之气”在他胸中激荡翻涌。

然,阶下张昭等一众老臣,却纷纷出言附和,认为赵咨之计,乃是当前形势之下,唯一可行的“保国之策”。他们言辞恳切,力陈若不如此行事,则江东必将面临灭顶之灾,届时莫说“王者之颜”,便是身家性命亦难保全,更遑论江东“万千生灵之涂炭”与“百年基业之倾覆”了。

孙权沉吟良久,最终还是在巨大的现实压力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他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凉:“也罢!也罢!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保江东社稷,孤受些屈辱,又有何妨!只是……只是此去魏国,凶险莫测,万望德度能随机应变,切莫堕了我江东‘英豪之气’,辱没了江东‘文武之风’!”

赵咨正色道:“主公放心!臣此行必不辱使命!若有些许差池,不能全江东之体面,臣当即刻投江而死,绝无颜面再回江东,面见父老乡亲!”其言辞恳切,充满了“使臣之节”与“爱国之意”。

孙权大喜,当即亲笔修写国书,言辞之间,极尽谦卑恭顺,自称“东吴臣权”,愿永为魏国藩属,岁岁纳贡,只求魏帝曹丕能发兵相助,共击刘备。又备下厚礼,命赵咨为特使,星夜兼程,赶赴魏都。

赵咨领命,不敢怠慢,一路风尘仆仆,抵达魏都许昌。他先遍访了太尉贾诩、司徒华歆、司空王朗等一众曹魏重臣,上下打点,疏通关节,言辞恳切地陈述了东吴愿降之“诚意”与联合抗蜀之“利害”。

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道:“启禀陛下!东吴遣中大夫赵咨,上呈国书,愿称臣纳贡,永为藩属!”

曹丕闻言,端坐龙椅之上,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对群臣道:“呵呵,孙权此举,无非是畏惧刘备那七十万‘复仇大军’,故而来向朕摇尾乞怜,欲借朕之兵力,以解其‘燃眉之急’罢了!”其言语中充满了对孙权的鄙夷与对天下大势的“掌控之意”。随即下令,召赵咨上殿。

赵咨整顿衣冠,从容步入金殿,至丹墀之下,对曹丕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山呼万岁。曹丕览毕孙权的上表称臣国书,嘴角微扬,带着一丝戏谑的口吻,问赵咨道:“朕闻吴侯孙权,亦是当世人杰。依卿之见,吴侯究竟是何等样人也?”

赵咨不卑不亢,朗声答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我家吴侯,乃是一位集聪明、仁爱、睿智、雄才、大略于一身的英明之主也!”

曹丕闻言,哈哈大笑,道:“爱卿如此盛赞令主,莫非是言过其实,有意粉饰么?就不怕折损了他的‘福德之气’?”

赵咨从容不迫地答道:“臣绝非过誉!我家吴侯能于微末之际,采纳忠勇之士鲁肃联刘抗曹之奇策,此乃其‘聪明’之体现也;能于行伍之间,不拘一格,提拔出身贫寒却勇冠三军之吕蒙,此乃其‘明断’之彰显也;昔日于禁兵败被俘,吴侯非但不杀,反而以礼相待,使其‘降将之怨’消解,此乃其‘仁德’之光辉也;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便巧取豪夺荆州三郡,使关羽‘英雄之煞’无处发泄,此乃其‘睿智’之表现也;能凭借长江天险,虎踞江东六郡,招贤纳士,整军经武,雄视天下,此乃其‘雄才’之伟略也;如今为保江东万民,不惜屈尊降贵,称臣于陛下,以退强敌,此更是其‘大略’之深远也!以此六端论之,陛下以为,我家吴侯,难道还不算是一位聪明、仁爱、睿智、雄才、大略之主么?”赵咨一番话,不卑不亢,条理清晰,言辞恳切,其“辩才之气”令在场群臣无不暗暗点头。

曹丕听罢,脸上笑容收敛了几分,又问道:“那依卿之见,吴主孙权平日里可曾研读经史,修习学问么?”

赵咨答道:“我家吴侯身系江东安危,每日里处理军国大事,日理万机,然其‘勤勉之意’不辍。但有片刻闲暇,便会手不释卷,博览群书,遍观史籍,尤其喜好采纳历代兴亡成败之‘经验教训’,以资借鉴,而非像那些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腐儒一般,只知死记硬背,不知活学活用罢了。”其言下之意,亦有对魏国某些专务空谈之臣的讽刺。

曹丕面色微沉,又带着一丝威胁的口吻问道:“朕若此时兴兵,攻伐东吴,卿以为胜算几何?”

赵咨闻言,却是朗声一笑,傲然道:“大国自有雷霆万钧之征伐神兵,小国亦有坚壁清野之御备良策。胜负之数,存乎一心,非外力所能轻易定夺也。”其“不屈之意”凛然。

曹丕冷哼一声,继续施压:“那东吴将士,可是畏惧我大魏‘天兵之威’么?”

赵咨昂然答道:“我家吴侯坐拥雄兵百万,皆是能征惯战之江东子弟,更有长江天险,如同金城汤池一般!江东‘尚武之气’充盈,何曾畏惧过任何强敌?”其言语中充满了对江东实力的自信。

曹丕听至此处,心中亦不禁暗暗佩服赵咨的胆识与口才,便转换话题问道:“像爱卿这般能言善辩、才思敏捷之士,在东吴朝堂之上,能有几人?”

赵咨微微一笑,不无自豪地答道:“回禀陛下,若论如臣这般能奉使四方,不辱君命,略有微才者,在江东亦不过车载斗量,不足挂齿。至于那些真正聪明绝顶、才华横溢、拥有经天纬地之‘奇才异能之士’,亦不下八九十人之众!此皆仰赖我家吴侯‘知人善任之德’,方能人尽其才,‘贤能之气’汇聚江东。”

曹丕闻言,不由得抚掌长叹道:“好一个‘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爱卿真乃国之栋梁也!孙权有你这等贤臣辅佐,亦是其‘福气’!”当即龙颜大悦,下令太常卿邢贞为册封使,赍捧诏书、金印、以及象征着无上荣耀的“九锡之礼”(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前往东吴,册封孙权为吴王。

赵咨见目的达到,连忙叩首谢恩,辞别曹丕,出城而去。

然,曹丕此举,却也引起了朝中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大夫刘晔当即出班,直言进谏道:“陛下,臣以为,孙权此番卑躬屈膝,遣使来降,实乃畏惧蜀兵兵锋强盛,欲借我大魏之力以自保的缓兵之计罢了,其‘臣服之意’绝非真心!如今蜀、吴两国大动干戈,兵戎相见,此乃上天欲使其两败俱伤,而后为我大魏所乘的天赐良机!陛下何不趁此时机,派遣一上将,统领数万精兵,效仿昔日赤壁故事,水陆并进,渡江奇袭其后?则蜀兵攻其外,魏军击其内,不出十日,东吴必亡!东吴一亡,则蜀汉便成孤军,‘独木难支之势’已成,其灭亡亦指日可待矣!陛下何不早早图之,一统天下,成就千秋‘帝王霸业之气’!”

曹丕闻言,却是摇了摇头,不以为然道:“爱卿此言差矣。孙权既然已上表称臣,以君臣之礼待朕,朕若此时趁人之危,攻伐于他,岂非失信于天下,令天下那些尚在观望、有心归顺之人,心生寒意,断绝其‘投诚之路’?此举有损朕之‘帝王仁德’。不若暂且收纳其降,静观其变,方为上策。”

刘晔见曹丕不纳其言,心中焦急,再次进谏道:“陛下,孙权虽有几分雄才大略,然其目前官爵,不过是先汉所封之骠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官位尚轻,则其‘气焰’不盛,对我中原朝廷,尚存有几分敬畏之心。陛下今日若轻易信其诈降之言,反而加封其为吴王,赐予九锡殊荣,使其‘王者之气’大增,位同诸侯,则与陛下之尊,仅差一步之遥矣!此举无异于与虎添翼,养痈遗患!他日一旦其羽翼丰满,‘野心之火’复燃,必成我大魏心腹大患!恳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曹丕却是心意已决,不耐烦地摆手道:“朕意已决,卿勿复多言!朕如今既不助东吴,亦不助蜀汉。便让他们两家鹬蚌相争,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待其灭亡一国,仅存一国之时,朕再出雷霆一击,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其扫灭,又有何难哉?此乃坐收渔利之‘万全之策’也!”遂不顾刘晔等人的反对,依旧派遣太常卿邢贞,与赵咨一同,捧着册封吴王的诏书与九锡之礼,浩浩荡荡,径直前往东吴而去。

却说孙权在建业宫中,正与文武百官商议如何抵御蜀军的入侵。忽有探马来报,言魏帝曹丕已然应允其称臣之请,并派遣太常卿邢贞为册封使,不日即将抵达江东,册封吴侯为吴王,并赐予九锡殊礼!

消息传来,满朝文武,反应不一。有欣喜者,认为此举可解燃眉之急,江东暂得安宁,其“苟安之意”溢于言表;亦有忧虑者,如太傅顾雍,便当即出班进谏道:“主公,依臣之见,主公宜当效仿昔日周武王故事,自称为上将军、九州方伯之位,而不应轻易接受曹魏伪朝之封爵。此举虽能暂缓蜀军兵锋,然亦有损我江东‘自主之气’与主公‘英明之名’,恐为天下英雄所耻笑!”

孙权闻言,却是微微一笑,反问道:“元叹(顾雍字)此言差矣。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亦曾屈从于西楚霸王项羽,受封为汉王,暂居汉中,此乃审时度势,‘隐忍待发之大略’也!今日孤为保江东基业,暂时屈从于曹丕,又有何不可?待时机成熟,孤未必不能效仿高祖,再图中原,问鼎‘九五之尊之气’!”其言语之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枭雄之志”。

于是,孙权不顾顾雍等少数大臣的反对,亲自率领江东文武百官,出城数十里,隆重迎接魏国册封使邢贞的到来。

那邢贞自恃乃是上国天使,代表魏文帝曹丕而来,一路上趾高气扬,摆足了架子。待其车驾抵达东吴迎接队伍之前,竟不下车见礼,依旧端坐车中,一副傲慢无礼之态,其“上国之傲”与对东吴的“轻蔑之意”显露无疑。

张昭见状,勃然大怒,他本就对降魏之事心存芥蒂,此刻见邢贞如此无礼,更是怒火中烧。他排众而出,须发戟张,厉声喝斥道:“圣人云:‘礼无不敬,法无不肃!’尔不过一区区册封使臣,竟敢在我江东之地,如此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莫非欺我江南无人,无三尺利剑,斩汝这等狂悖之徒么!”其声如洪钟,充满了“刚直之气”与维护江东尊严的决心。

邢贞被张昭一番义正辞严的喝斥,吓了一跳,这才知道江东虽称臣,却依旧是卧虎藏龙之地,不敢再存轻慢之心,慌忙从车上下来,与孙权行礼相见。然后,二人并驾齐驱,一同入城。

就在车驾缓缓驶入建业城门之际,忽听车后一人放声大哭,悲声泣道:“我等江东将士,不能奋勇杀敌,为主公吞并曹魏,扫平西蜀,一统天下,反而要令主公屈尊降贵,接受曹贼伪朝之封号,忍受此等‘奇耻大辱’!此皆我等为臣之过也!苍天啊!我江东‘英魂之煞’何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放声痛哭之人,乃是江东猛将徐盛。他性情刚烈,素来以忠勇自诩,此刻见主公受辱,心中悲愤难当,竟不顾场合,当众痛哭失声。

册封使邢贞听闻徐盛之言,又见其悲愤之状,心中亦是不禁暗暗感叹:“江东将相,竟有如此忠烈之人!其‘不屈之意’与‘尚武之气’如此强盛,看来这孙权,终究非是久居人下之辈啊!”

孙权在宫中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正式成为吴王,并领受了九锡之礼。满朝文武,虽各怀心思,却也只能依礼上前,拜贺吴王千岁。孙权心中虽亦有百般滋味,然表面上却依旧谈笑风生,命人搜罗江东特产之美玉明珠、奇珍异宝等物,派遣使者,星夜送往魏都,以谢魏帝曹丕“册封之隆恩”。

然,降魏称王,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真正解除眼前的危机。很快便有前线细作飞马来报,言蜀主刘备已亲率倾国之兵,并联合了五溪蛮王沙摩柯麾下数万能征善战的番兵助阵,更有盘踞于洞溪一带的汉人部落首领杜路、刘宁二部兵马响应,水陆并进,旌旗蔽日,战鼓喧天,其声势浩大,震天动地!水路大军已然攻克巫县,兵出巫峡口,沿江东下;旱路大军亦已抵达秭归境内,前锋离宜都已然不远!

孙权听闻蜀军进展如此神速,兵锋如此强劲,又是大惊失色。他虽已称王,然魏帝曹丕却并无即刻出兵相助之意,此刻江东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抵御蜀军的雷霆攻势。他再次召集文武,急切问道:“蜀兵来势汹汹,‘复仇之焰’正炽,我江东将士,当如何抵御?!”

大殿之内,又是一片沉寂。众人皆知,此番刘备御驾亲征,乃是“哀兵必胜”之局,其决心之大,兵力之强,皆非昔日可比。一时间,竟无人敢主动请缨出战。

孙权见状,不由得长叹一声,脸上露出失望之色,慨然道:“唉!想当年,周公瑾在日,赤壁一把火,烧尽曹操百万‘狼烟之气’!公瑾之后,又有鲁子敬,运筹帷幄,联刘抗曹,保我江东‘十年安稳’!子敬之后,又有吕子明,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夺我江东‘百年基业’!如今,公瑾、子敬、子明皆已亡故,‘将星’陨落,难道我江东偌大基业,竟无一人能为孤分忧解难,抵御这刘备老贼的‘复仇之兵’了么!”其言语中充满了对逝去良将的追思与对当前困局的无奈。

话音未落,忽见阶下武将班部之中,一员年轻小将,面带激愤之色,奋然出列,伏地奏道:“大王息怒!臣虽年幼,不才,然亦颇读兵书,粗通战阵之法。愿乞大王赐臣数万精兵,臣誓当竭尽所能,为大王击破蜀兵,生擒刘备,以扬我江东‘天威之名’!”

孙权抬眼望去,见进言之人,乃是其族侄孙桓。孙桓字叔武,其父名孙河,本姓俞氏,因深得孙策喜爱,故被赐姓为孙,因此也算是吴王宗室的远亲。孙河生有四子,孙桓乃是长子,年方二十五岁,生得猿臂蜂腰,弓马娴熟,勇力过人,平日里常随孙权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现任武卫都尉之职。

孙权见是孙桓,心中略感欣慰,问道:“贤侄虽有此‘请战之勇’,然刘备老贼,久经沙场,用兵狡诈,其麾下更是猛将如云,你可有何破敌之策?”

孙桓慨然答道:“启禀大王!臣帐下现有两员得力大将:一名李异,一名谢旌,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敌蜀军千军万马!若大王肯赐臣数万兵马,臣必能依仗此二将之力,并我江东水军之利,于宜都一线,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必能将刘备老贼擒于马下,献俘于大王面前!”其言语中充满了年轻人的自信与“建功立业之渴望”。

孙权见孙桓少年英锐,意气风发,心中虽喜,却也知其临阵经验尚浅,唯恐有失,便道:“贤侄勇气可嘉,然毕竟年少,战场经验不足。此番对阵刘备倾国之兵,非同小可,必须再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从旁辅助,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话音刚落,虎威将军朱然出班奏道:“大王!臣愿与孙桓小将军同往,共御蜀军,誓死保卫江东!若不能击退刘备,臣愿提头来见!”

孙权见有朱然这等宿将肯为佐贰,心中大定,当即下令,点拨水陆精兵五万,封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即刻启程,赶赴宜都前线,阻击蜀军。

斥候很快探得蜀军主力已抵达宜都附近下寨。孙桓当即率领二万五千兵马,抢先占据了宜都境内的险要关隘,依山傍水,分作前、中、后三营,互为犄角之势,严阵以待,准备与即将到来的蜀军决一死战。

却说蜀将吴班,自领了先锋将印之后,便率领本部兵马,一路东征,势如破竹。所到之处,东吴守军,或闻风而降,或弃城而逃,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吴班兵不血刃,顺利推进,很快便抵达了宜都境内。探知东吴年轻将领孙桓已在前方下寨,扼守要道,吴班不敢怠慢,立刻派遣快马,将此军情飞报于在秭归驻扎的刘备。

刘备听闻东吴竟派一黄口小儿孙桓前来抵挡,心中更是怒火中烧,厉声道:“孙权小儿,欺我太甚!竟派此等乳臭未干之辈,也敢与朕百万大军相抗衡!简直是自取灭亡!”

一直随侍在旁的关兴,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复仇之火”,当即出班奏道:“陛下息怒!既然孙权令此竖子为将,何须劳烦陛下派遣大将出马?臣愿请令前往,定当生擒此獠,献于陛下马前,为我父报仇雪恨,亦为我大汉天声壮威!”

刘备见关兴主动请战,英气勃勃,与其父关羽当年之风采颇有几分神似,心中亦是颇为欣慰,点头道:“好!好!好!朕正欲一观贤侄之壮志与武勇!朕便准你所请,即刻前往,务必给朕提那孙桓小儿之头来见!”

关兴大喜,拜谢领命,便欲转身离去。

不料,一旁的张苞见状,亦是不甘落后,急忙出班奏道:“陛下!既然安国贤弟请命前往讨贼,为二叔父报仇,臣身为其兄,亦愿一同前往,助其一臂之力!也好让那东吴鼠辈知晓,我关张之后,皆非等闲之辈!”

刘备见二位小将争先恐后,皆欲为父报仇,心中更是豪情万丈,抚掌大笑道:“好好好!两位贤侄能同心协力,共赴国难,实乃朕之幸事,亦是我大汉之福也!朕便准许你们二人一同前往!只是,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凶煞之气’弥漫,你们务必小心谨慎,相互照应,切不可因少年气盛,而鲁莽行事,中了敌人奸计!”

关兴、张苞二人齐声应诺,拜别刘备,当即点起本部兵马,会合先锋吴班大军,一同向孙桓所在的宜都营寨,浩浩荡荡杀奔而去。

两军遥遥相望,各自摆开阵势。只见吴军阵中,孙桓高坐马上,左右两边分别是大将李异、谢旌。再看蜀军阵中,亦是旗幡招展,军容整肃,阵前拥出两员威风凛凛的年轻小将:居上首者,正是张飞之子张苞,手挺其父所传之丈八点钢蛇矛,胯下乌骓马,威风凛凛;居下首者,则是关羽之子关兴,手持青龙偃月刀,坐下赤兔胭脂马,英姿飒爽。二人皆是银盔银铠,白马白袍,一身孝服,更添几分“复仇之决绝”与“悲壮之气”。

张苞首先跃马出阵,用手中蛇矛遥指吴军阵中的孙桓,厉声大骂道:“孙桓黄口孺子!汝死期已至眼前,尚敢在此负隅顽抗,抵挡天兵!还不快快下马受缚,随我回成都向陛下请罪,尚可留你一个全尸!”

孙桓亦是年轻气盛,哪里受得了这等辱骂?当即纵马向前,毫不示弱地回骂道:“张苞匹夫!汝父张飞,不仁不义,暴虐嗜杀,早已死于非命,成为无头之鬼!如今你这不肖之子,竟也敢学你那莽父,前来送死,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愚蠢至极!”

张苞闻言,更是怒火三千丈,也不答话,大吼一声,拍马挺枪,如猛虎下山一般,直取孙桓!

孙桓背后,吴将谢旌见状,唯恐主将有失,急忙催动胯下战马,挥舞手中大刀,抢先一步,迎向张苞。二人战在一处,枪来刀往,斗得难解难分。转眼间,三十余回合已过,谢旌渐渐感到力怯,刀法亦开始散乱,显然已非张苞对手。他卖个破绽,拨马便走。张苞年轻勇猛,哪里肯舍,拍马紧追不舍。

吴将李异见谢旌战败,心中大惊,慌忙拍马舞起手中的蘸金大斧,截住张苞,与之交战。二人又战了二十余合,依旧是不分胜负。

吴军阵中,另有一员裨将,名叫谭雄,见张苞武艺高强,骁勇异常,李异亦是难以取胜,心中焦急,便悄悄取出弓箭,暗放一箭,正中张苞所骑的乌骓马。那战马受惊负痛,长嘶一声,掉头便往本阵奔逃。行至蜀军门旗附近,终因伤势过重,力尽筋疲,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将张苞掀翻落马。

李异见状大喜,以为天助我也,急忙催马赶上,轮起手中蘸金大斧,便要朝着倒地不起的张苞脑袋狠狠劈下,欲取其性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一声暴喝如雷:“鼠辈休得伤我兄长!”

一道红光闪过,快如闪电!

伴随着一声惨叫,那李异的头颅已然冲天而起,鲜血如喷泉般狂涌而出!其无头尸身,兀自手持大斧,在马上晃了两晃,才“噗通”一声栽倒在地,溅起一片尘埃,其“凶悍之煞”瞬间消散。

原来,正是关兴见张苞战马中箭奔回,已知不妙,正欲拍马接应。忽见张苞坠马,李异又催马赶来追杀,危在旦夕。关兴当机立断,将手中青龙偃月刀奋力一掷,那宝刀竟如同有了灵性一般,化作一道赤色流光,精准无比地斩下了李异的首级!随即,关兴飞身上前,接住落下的宝刀,扶起张苞,乘着吴军惊魂未定之际,率领蜀军将士,如猛虎下山一般,奋勇冲杀!

孙桓见己方大将李异被斩,军心大乱,已无再战之“意”,急忙下令鸣金收兵。吴军大败而逃,蜀军乘胜追杀,斩获颇丰。

次日,孙桓重整旗鼓,再次引军前来挑战。张苞、关兴二人齐出迎敌。此番却是关兴跃马立于阵前,单枪匹马,指名要与孙桓决一死战。孙桓昨日虽遭败绩,然其年轻气盛,岂肯轻易认输?亦是勃然大怒,拍马轮刀,直取关兴。二人战有三十余合,孙桓渐渐感到力不能支,刀法亦渐显凌乱,显然不敌关兴勇武,只得再次大败而回。

关兴、张苞二小将,一马当先,率领蜀军将士,如猛虎出闸一般,紧追不舍,直杀入吴军大营之中!先锋吴班亦是及时引兵,会同张南、冯习二将,从左右两翼,驱兵掩杀而至!

张苞更是奋勇当先,一马冲入吴军乱军之中,恰好与昨日败逃的吴将谢旌狭路相逢。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张苞大吼一声,手中丈八蛇矛毒龙般刺出,正中谢旌心窝!可怜谢旌,亦是一员勇将,却连一合都未曾走过,便被张苞一矛挑于马下,当场气绝身亡,其“不甘之魂”飘散于空中。

吴军见主将连番败绩,大将又接连被斩,更是军心涣散,士气全无,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蜀军大获全胜,鸣金收兵。点算人马,却不见了关兴的踪影。张苞见状大惊,失声道:“安国贤弟莫非有失?若他有何不测,我纵然活着,又有何颜面去见陛下与九泉之下的二叔父!”言罢,悲愤交加,当即绰枪上马,便要回头去乱军之中寻找关兴。

尚未奔出数里,忽见前方一人,步行而来,左手提着青龙偃月刀,右手竟活挟着一员吴将,大踏步而回,不是关兴,又是何人?

张苞又惊又喜,连忙上前问道:“贤弟无恙乎?此人又是何人?”

关兴哈哈大笑,朗声道:“小弟在乱军之中,恰好撞见了昨日放冷箭射伤贤兄战马的那个撮鸟!此等暗箭伤人之辈,岂能让他轻易逃脱?故而小弟特意将他生擒活捉回来,交给贤兄处置!”

张苞定睛看去,果见被关兴挟持之人,正是昨日放冷箭的吴将谭雄!不由得大喜过望,与关兴一同返回本营。二人当即将那谭雄斩首,以其鲜血祭奠了昨日阵亡的战马。然后,又联名写下捷报,派遣心腹之人,星夜送往秭归行营,向刘备报喜。

孙桓接连损兵折将,大将李异、谢旌、谭雄等人皆死于非命,手下兵马伤亡惨重,军心动摇,“锐气”已失,自知力穷势孤,再也无力与蜀军抗衡,只得一面固守营寨,一面急忙派遣心腹之人,星夜赶回建业,向吴王孙权求援。

蜀将张南、冯习见吴军连遭败绩,士气低落,便向先锋吴班建议道:“吴将军,目今吴兵屡战屡败,军心涣散,‘败亡之气’已现,正是我们乘虚而入,夜袭其营寨,一举将其击溃的大好时机啊!”

吴班沉吟片刻,却道:“孙桓虽接连损兵折将,然据探报,东吴大将朱然所统领的水军主力,尚结营于长江之上,未曾有丝毫损伤。今日我军若贸然前往劫寨,倘若那朱然尽起水军,从水路登陆,断我军之后路,则我等反受其害,陷入腹背受敌之‘绝境’了。”

张南笑道:“此事易耳!我军可如此如此……”遂献上一计。吴班与冯习等人听罢,皆抚掌大赞妙计,当即便依计而行。

却说东吴水军都督朱然,听闻孙桓在陆上连番损兵折将,心中亦是焦急万分,正欲调拨水军,前往救援。忽有巡逻的伏路军士,引领着数名自称是前来投降的蜀军小卒,来到船上拜见。

朱然命人将其带上,厉声问道:“尔等是何人?为何深夜至此?”

那几名小卒叩头道:“我等皆是蜀将冯习帐下士卒。因冯习赏罚不明,待我等刻薄,我等心中不服,故而特来投降,愿为将军效力!并有一桩天大机密,愿献与将军,作为进身之阶!”

朱然闻言,心中一动,问道:“有何机密,速速讲来!若是有用,本督定当重赏!”

那小卒连忙道:“启禀将军!今夜三更时分,蜀将冯习欲乘孙桓将军兵败之虚,亲率大军,前往劫寨!并约定以营中火起为号,请将军早作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朱然听罢,心中半信半疑。他一面命人将那几名降卒好生看管,一面急忙派遣心腹之人,星夜赶往孙桓营中报信。不料,那前去报信之人,行至半途,却被早已埋伏在暗处的关兴部下截杀。

朱然不知报信之人已死,又恐孙桓有失,心中焦急,便欲亲率水军主力,星夜前往救援。其部将崔禹出班劝道:“将军,区区几个降卒之言,未必可信。倘若此乃蜀军诱敌之‘诡诈之计’,则我江东水陆二军,皆有倾覆之危矣!为万全之计,将军只宜稳守水寨,以防不测。末将愿替将军走这一遭,率领一支精兵,前往孙桓将军营中查看虚实,若真有劫营之事,末将必当奋力死战,保孙将军周全!”

朱然思虑再三,觉得崔禹所言亦有道理,便采纳其议,令崔禹引兵一万,星夜赶赴孙桓大营。

是夜,三更时分,月黑风高。蜀将冯习、张南、吴班果然兵分三路,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直扑孙桓营寨!霎时间,喊杀声震天,火光四起,吴军营寨之中,顿时大乱!无数吴兵在睡梦中惊醒,不知蜀军从何而来,只顾抱头鼠窜,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再说那吴将崔禹,正引兵星夜兼程,赶往孙桓营寨。行至中途,忽见前方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知道孙桓营中果真有变,心中大惊,急忙催促兵马,加速前进。

刚刚转过一道山梁,忽听山谷之中,战鼓之声如同雷鸣般骤然响起!紧接着,只见左边冲出关兴,右边杀出张苞,两路蜀军伏兵,如同两条蛟龙出海一般,左右夹攻,将崔禹所部万余吴兵,团团围在垓心!

崔禹见状,方知中了蜀军埋伏之计,心中更是骇然,哪里还敢恋战?拨马便欲逃回水寨。不料,迎面正撞见张苞拍马舞枪,如天神下凡一般,直冲而来!二人交马,只一个回合,那崔禹便被张苞生擒活捉,绑缚下马。

朱然在水寨之中,听闻前方喊杀声震天,又见火光四起,已知崔禹中计,孙桓营寨亦是危在旦夕。他心中大骇,唯恐蜀军水陆并进,攻击水寨,急忙下令,尽起水军战船,连夜向下游退却了五六十里,方才暂时稳住阵脚,不敢再轻易出动。

孙桓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杀出一条血路,率领残兵败将,狼狈逃窜。他问左右部将道:“如今我军大败,宜都已不可守。前去何处,尚有坚城可守,粮草充足,可以暂避一时,等待援军?”

部将答道:“启禀将军,从此地往正北方向,便是彝陵城。此城城池坚固,粮草亦尚充足,可以暂时屯兵拒守。”

孙桓闻言,不敢怠慢,急忙引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往彝陵城而去。刚刚进得城中,立足未稳,吴班等蜀军追兵已然掩杀而至,将彝陵城围得水泄不通。

关兴、张苞二人,则押解着被生擒的吴将崔禹,返回秭归大营,向刘备献俘。刘备见二位贤侄勇冠三军,连番大捷,心中大喜,当即传下旨意,将那吴将崔禹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然后,又大赏三军将士,犒劳其功。自此之后,蜀军威风更是大振,所过之处,吴军无不闻风丧胆,江南诸将,皆对关兴、张苞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将,心生畏惧之“意”。

再说孙桓派往建业求救的使者,星夜兼程,终于抵达。吴王孙权听闻孙桓兵败被困于彝陵,朱然水军亦不敢轻动,蜀军兵锋正盛,势不可挡的消息,更是寝食难安,如坐针毡。他急忙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声音中已带了一丝惶急:“如今孙桓被困彝陵,危在旦夕!朱然亦是损兵折将,不敢再与蜀军正面交锋!蜀兵‘复仇之焰’,锐不可当,我江东将士,究竟当如何抵御?莫非天要亡我孙氏基业,使我江东‘王气’就此断绝么!”

张昭出班奏道:“大王不必过分忧虑。我江东文臣武将,虽有不少已然物故,然根基尚在,尚有十余员能征惯战之宿将健在,何惧那刘备老贼?为今之计,可速命大将韩当为正印先锋,老将周泰为副将,猛将潘璋为前部先锋,勇将凌统为合后策应,再命锦帆贼甘宁为水路救应使,尽起江东可用之精兵十万,星夜赶赴前线,与那蜀军决一死战!以我江东子弟之‘骁勇之气’,未必不能击退蜀兵!”

孙权听从了张昭的建议,当即便下达将令,命韩当、周泰、潘璋、凌统、甘宁等一众宿将,火速率领十万大军,开赴彝陵前线,救援孙桓,抵御蜀军。此时,猛将甘宁已身患重病,然为报吴王知遇之恩,亦是强撑病体,带病出征。

却说汉昭烈帝刘备,自大军出川,从巫峡建平口起,沿江东下,直至彝陵边界,一路之上,连营七百余里,旌旗蔽日,鼓角喧天,军容之盛,世所罕见。他见关兴、张苞二位贤侄,初上战场,便能屡立奇功,斩将夺隘,勇不可当,心中亦是颇为欣慰,常常感叹道:“唉!想当年追随朕南征北战的那些老将们,如今大都年事已高,‘气血’衰败,渐渐无用矣!幸赖上天垂怜,复有二位贤侄如此英雄了得,继承其父辈之‘勇武之风’与‘忠义之气’,朕又何愁那孙权小儿不灭,大仇不报呢!”

正自欣慰感叹之际,忽有探马来报,言东吴大将韩当、周泰,已率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奔而来,前锋离此地已然不远!

刘备闻言,正欲调兵遣将,前往迎敌,忽有近侍慌忙入帐禀报,神色有异,支吾道:“启……启禀陛下!军……军中传言……老……老将黄忠黄汉升,因不满陛下此前‘老者无用’之言,已……已独自引着五六名亲随,一怒之下,径直投奔东吴去了!”

刘备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随即却是哈哈大笑起来,朗声道:“黄汉升此人,性情刚烈,‘不服老之意’甚坚,朕岂能不知?他绝非是那等贪生怕死、背主求荣之辈!想必是因朕此前失言,误伤了他的‘老将自尊之心’,他心中不服,故而才如此奋不顾身,匹马单枪,前去与那东吴小辈厮杀,欲以‘赫赫战功’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罢了!”

他当即召来关兴、张苞二位小将,温言嘱咐道:“黄汉升老将军此番独自出战,虽然勇气可嘉,然毕竟年事已高,‘气血’已衰,此去必然凶多吉少,恐有不测。两位贤侄,休要推辞劳苦,可立刻点起本部精兵,火速前往接应!记住,只需助老将军略立微功,挫败敌军锐气,便立刻护送他安全返回大营,切不可恋战,务使其有任何闪失,折了我蜀汉一员‘宿将之魂’!”

关兴、张苞二人齐声领命,当即拜别刘备,各自点起本部精兵,飞马加鞭,火速向黄忠离去的方向追赶而去。

正是:老将不甘英雄暮,壮怀激烈请长缨。少年意气吞山河,同心协力助老臣。

未知黄忠此番独战吴军,吉凶祸福如何,二位小将又能否及时赶到,助其化险为夷,且看下文分解。

新八一小说推荐阅读:穿越之生存指南秦汉之召唤天下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琴师好风流庆帝元年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重生之厨女当家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山河血我在大宋搞科技!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从屯田开始大唐第一世家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南北朝打工皇帝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从农家子到状元郎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伏羲夫妻肝在水浒,唯我独尊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原始大厨王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历史追光者邪王追妻三国之权谋天下殖民大明神级火爆兵王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我的谍战日记这个王朝叫大兴我就是要做皇帝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魏武侯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寒门出了个状元郎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边关潜修十年,开局我举世无敌带着武库回明末我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逍遥小憨婿
新八一小说搜藏榜:大明海兵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海贼之体术潜能他改变了罗马黄帝内经百姓版穿书成废后她反手一个改嫁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傻子王妃疯王爷【完结】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退婚后,她竟揣着崽穿喜服嫁皇叔大明第一锦衣卫水浒粮草小兵甲妖孽丞相赖上门顺明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抗日之铁血军旅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谍海风雷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岭南宗师一边阳光一边乌云兴晋大秦钜子大明,我来了!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秦汉之召唤天下残王的惊世医妃开元帝师在他心头放肆抗战之喋血雄心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刘备威力加强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小拽后狠无赖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亮剑:我被李云龙拜为大哥梦醉江山明末庶子最强兵王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大唐第一世家入秦记时空穿梭之恋上你的床(已完结)大宋有将门崇祯十七年秋穿越大唐,铁血郡王护国殇
新八一小说最新小说:三国野史!三国伏生志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大乾边关一小卒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