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赵东浩将手掌贴在温度过高的服务器外壳上,金属表面传来的灼热感让他想起今早新闻里燃烧的亚马逊雨林。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正在吞噬最后20%的算力储备,三维地球投影在数据洪流中逐渐显形,复杂的曲线和数据交织成一幅动态的图画,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即将到来的灾难。那些红色的警告区域像是一道道裂痕,正在缓慢地撕裂整个地球的未来。
李墨飞和黄娅娅坐在会议桌旁,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忐忑。自从发布了那份轰动全球的气候危机报告《全球气候系统的崩溃:数据、证据与人类的最后机会》后,他们的心情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媒体的质疑、公众的冷漠,甚至科学界的争议,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们肩上。他们急需更多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赵东浩教授的模型,或许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李墨飞,黄娅娅,你们看这个。”赵东浩的声音低沉而稳重,但脸上却透出一种罕见的紧张。他知道,今天展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预测,更是对未来的警示——一个可能无法逆转的警示。
“这是用平流层气溶胶扩散模型做的耦合运算。”他点击全息投影,赤道附近的洋流突然渗出暗红色,“当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速到34Sv时……”
“等等!”李墨飞突然起身,茶杯在桌面上震颤出同心圆波纹,“您是说Amoc系统要崩溃?”
“这是我们最新的气候模型,预测未来十年内将会发生的灾难性气候事件。”赵东浩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但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他指向屏幕上的数据,“全球气温将继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将显着增加,尤其是在热带地区和沿海城市。”
随着他的讲解,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变化,投影中的红色区域正在蚕食北大西洋暖流,就像癌细胞在血管网络中扩散,某种无形的威胁正在逼近。黄娅娅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尖锐的折线,她突然意识到这个画面与三年前追踪过的原油泄漏事故如此相似——都是某种不可逆的溃败。
李墨飞的心跳加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他无法否认,赵东浩教授的预测让他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尽管他一直在努力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危机,但此刻,他意识到,这场危机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远超他的想象。
“五年内减速15%,十年内完全停滞。某些地区可能会经历前所未有的干旱,而其他地方则可能遭受严重的洪水。”赵东浩调出冰芯数据对比图,末次冰期的气候档案与实时监测曲线惊人重合,“届时伦敦的年均气温会下降8c,而同时……”东浩的眼神中透出一丝焦虑,“这些都是基于当前的气候趋势和人类活动的推算结果。”
黄娅娅的脸色也变得苍白,低声说道:“这真是太可怕了。”
全息地球突然被暴雨云团笼罩,孟加拉湾至爪哇海的区域迸发出刺目的紫红色。“西南季风强度将增加40%,但雨季缩短28天。”他放大雅加达的立体模型,市政排水系统的蓝色管网在洪水预测中接连熄灭,“这座城市的防洪体系只能应对百年一遇的降雨。”
黄娅娅的镜头对准正在崩塌的数字城市,取景框边缘映出唐振华冷笑的嘴角。这位气候经济学泰斗把玩着鎏金打火机,火石摩擦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唐振华教授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数据,冷冷地说道:“很精彩的末日预告。赵教授,模型只是理论,不要过于紧张。科学的价值在于可验证性,而不是通过模型来吓唬人。”唐振华教授对着全息投影吐出一串烟圈,“但您似乎忘了,气候模型和金融模型一样,都是建立在假设上的空中楼阁。”
“是的,这只是模型的预测。”赵东浩微微叹气,语气中夹杂着无奈,“我知道,科学界对于模型的准确性依然存在争议。”
李墨飞注意到赵东浩的后颈肌肉突然绷紧,这是他准备反击的前兆。果然,服务器阵列发出高负荷运转的蜂鸣,七组不同来源的海洋温度数据在屏幕上瀑布般倾泻。
“唐老,您应当知道,这是过去五年各国瞒报的原始数据。”赵东浩调出经度120°的海温异常图,代表数据造假的灰色区块正在吞噬太平洋,“当您用这些‘修正’过的参数建模时,当然会得出气候稳定的谬论。”
唐振华的打火机“咔嗒”合上,烟雾在他眼前织成蛛网:“科学应该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制造恐慌。知道全球碳交易市场昨天蒸发多少市值吗?三千亿!就因为这些.……”他挥手劈开全息投影中的飓风模型,“电子游戏般的预测。”
黄娅娅的录音笔突然发出低电量警报,这声呜咽般的提示音成了压垮李墨飞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抓起唐振华留在桌面的《气候经济白皮书》,翻到被荧光笔涂黄的段落:“所以您坚持用1990年的冰川消融数据?”
“经典模型经得起时间考验。”
“就像泰坦尼克号的防水舱设计?”李墨飞将书本拍在预测海平面上升的页面上,纸页间震落的尘埃在激光投影中如同微型雪暴。
这场对峙最终以服务器过热告终。当散热系统发出尖锐的啸叫时,黄娅娅正在剪辑室给飓风模型叠加实景素材。她特意选用儿童画质感的蜡笔特效——旋转的风暴眼被涂改成笑脸,暴雨云团变成,直到某个瞬间所有童真元素突然崩解,露出雅加达贫民窟在洪水中漂浮的裹尸袋。
视频上线三小时后,“气候大逃杀”冲上热搜榜首。黄娅娅刷新着数据监测屏,看着自己的作品在虚拟世界裂变成千奇百怪的形态:游戏主播在台风路径图上玩贪吃蛇;美妆博主用碳中和指数调制眼影;最火爆的却是个AI生成的虚拟偶像,她正用甜腻的电子音翻唱《燃烧的地球》。
“这是你要的传播效果?”李墨飞盯着某位网红在极地冰川前的热舞视频,融化的冰盖在她身后形成天然幕布。
“至少他们在看。”黄娅娅点开评论区瀑布流,“比起唐教授的装睡派,我更担心这些……”她定格在某个获得十万点赞的段子:既然冬天更冷夏天更热,是不是该投资四季酒店?
午夜时分,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仍在吞吐数据。赵东浩凝视着预警系统中跳动的猩红代码,突然发现某个异常波动——大西洋深层流速比预测值快了0.03节。这个数字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却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格陵兰岛钻取的冰芯样本。那些被封存在冰层里的古老气泡,是否也在某个平静的午后显露过崩坏的征兆?
他鬼使神差地调出二十年前的旧模型,将当时的预测曲线与现实数据重叠。两条红线在2035年的坐标点精准交汇,就像命运女神剪断了最后一根纺线。
此时,李墨飞的手机响起。“李墨飞博士,我看到了你们的气候危机报告和赵东浩教授的研究成果。”联合国气候特使苏薇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我希望能与你们进一步讨论,推动国际合作。我会尽快安排一次全球气候峰会,邀请相关的专家、决策者和企业代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