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和卢多逊这下同朝为臣了,而且一左一右并排站在了一起。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俩人好像没事人一样正常上班下班、处理公务,让外人看不出丝毫异样。
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对方都想置自己于死地,自己必须先一步下手斗倒对手,否则就将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再无翻身的可能。但是俩人更清楚,双方同为当朝宰相,关系盘根错节,一个是多年宰相底蕴深厚、门生故吏遍天下,一个是天子故旧深受信任、攀附者无数,都不是寻常阿猫阿狗那样随便找个小错就能扳倒的,因此决不能轻易下手,必须找准命门,一击致命。
正在两边对立的弓弦绷得紧紧的时候,赵普的手下报告来了一个好消息,原来由于赵光义长期没有立皇储,一向喜欢钻研投机的卢多逊就和诸位皇子、赵廷美这几个拥有皇位继承权的人全都着力结交、往来甚密,看来是想为自己的未来提前做谋划。
太棒了,赵普一听这消息,立马开心得拍腿哈哈大笑,你卢多逊小人得志,终归还是嫩了点,可算让我找到了你的死穴。
卢多逊的算盘打的是明白的,皇帝赵光义五十岁了,这在古代已经属于高寿,万一哪天赵光义翘辫子死了,新人接了皇位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那自己是否还能像现在这么风光吗?他希望能够在新皇帝登基之前,就成为这个人的亲信,这在古代可叫作“从龙之臣”,未来必定是挡不住的荣华富贵,但那么多皇储,万一下选错了不就浪费了这大好机会吗?他脑子灵光一现,那俺就统统都选,都去认老大,这不就万无一失了。
结果就是,赵光义儿子赵元佐、赵元僖、赵恒几个人的码头他是经常拜,皇弟赵廷美的事情他也没少掺搅。此时的卢多逊就像是一个坐在轮盘赌桌前的赌徒,他抛撒下全部的筹码,均匀放在每一个点位上,然后乐呵呵地等着轮盘的转动。
默默旁观的老狐狸赵普却洞若观火,政局如同赌局,处处下注铁定血本无归。一方面,权力的争夺是你死我活的,你刚刚在其中一个皇位候选人那里拜过了码头,又马上跑去另外一家献殷勤,那只会让所有候选人都不把你当作自己人,而只当作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丑。人情这种东西,就是不患“均”而患不“寡”,只有单独厚待其中某一个人的特殊给予才能产生人情的认领。
另一方面,皇帝在选定接班人之后,大概率会为其顺利接位扫清障碍;你这么到处当马仔认老大,很容易就会在领导清扫山头的时候被当作党羽株连。
赵普是懂人心的,他比谁都了解赵光义的心黑手狠。他现在只需要摸清楚赵光义想什么时间排除哪个竞争者出局,然后把握时机顺势把卢多逊捎带上就可以了。
于是,不久之后就有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君臣对话。某一天赵光义主动召见了赵普,赵光义格外客气,给赵普赐了座。两人一顿寒暄之后,赵光义笑眯眯地切入了正题:“太后曾有金匮之盟,但是赵爱卿啊,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认为我的皇位应该传给谁啊?”
哪怕赵普是早有猜测,此时也是胆战心惊,这是王朝权力交接的大事,只要回答稍有不合赵光义心意,就有可能人头落地。
答\"兄终弟及\"?——找死!
指名道姓?——更找死!
装傻充愣?——还是找死!
只见赵普沉吟片刻后便做了回答:“父死子继乃是正统之道,我以前是这么认为的,现在也是这么认为的。”
高,实在是高,赵普先是立即搞明白了赵光义的意思,人家就是让你提不同于遗诏的看法,不想再搞兄终弟及那一套了;随即赵普又解释了自己以前与赵光义为敌,只是坚持“父死子继”的华夏正统原则,并无个人恩怨;最后表明态度,现在我将继续坚持这个原则,支持你选你自己的儿子。
短短一句话就瞬间抓住了人心,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果然赵光义大喜,他拍着赵普的肩膀说:“你能这么为社稷着想,是朕的忠臣啊,当勉励之。一些该干的事情你要好好干啊,我会支持你的。”
赵普一下子就听明白了,赵光义是想清除赵廷美,而且鼓励赵普大胆去做。那就好了,有了皇帝的支持,赵普立即放开手脚开始了布置。政客间的高手切磋就是这样,话语间云淡风轻不着痕迹,但杀机重重蕴含深意。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三月,赵光义正准备去金明池视察大宋水军演练,突然有人拦住了赵光义的车驾,告发皇弟赵廷美计划在赵光义视察期间,派出死士刺杀皇帝。不仅如此,那人还说,如果刺杀失败,赵廷美就会在家装病,哄骗“重情重义”的赵光义前去看望,在家中再行刺杀。
明显这个说法是漏洞百出的,首先,赵廷美即使要刺杀,也不会选择在军队穿梭、护卫严密的军事演习现场,试问什么样的刺客能够有把握做到千军万马之中取人首级?其次,即使赵廷美真生病了,你赵光义就肯定会去看望嘛,试问谁会制定这么草率的暗杀计划?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赵光义终于有了处理弟弟的理由。
面对要暗害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痛心疾首,但是念在兄弟情深的份上,赵光义“宽宏大量”的表示决定法外开恩,只是罢免了赵廷美开封府尹的职务,贬去了房州做了个涪陵县公。
赵廷美前脚刚走,这边朝廷立即派崇仪副使阎彦进为房州知州、监察御史史袁廓为房州通判。这两人都是赵普的心腹,他们到任以后,把赵廷美圈禁在一处极小的宅院里,进行全天候的监管。就这样,在赵光义和赵普的通力配合下,终于拿下了赵廷美的皇位继承权。
下一步,赵普就要按计划借势除掉卢多逊了。不久之后,有好几个人同时举报卢多逊和赵廷美结交且图谋不轨,还拿出了很多确凿有力的证据,另外还有人举报卢多逊也参与了刺杀皇帝事件。
赵光义闻言大怒,即刻下令将卢多逊及其党羽全部免职,卢多逊全家流放到崖州(今海南省境内),即使遇到大赦也不允许回来。不出所料,赵光义的几位皇子赵元佐、赵元僖等人,没有一个站出来为卢多逊说话的。卢多逊也就永远留在了崖州,最终死在了那里。
在房州被幽禁两年后,不堪压抑生活的赵廷美绝食而死,终年三十八岁。这个时候,赵光义为了摆脱杀弟的恶名,宣布赵廷美不是杜太后所生的嫡子,而是父亲赵弘殷和小妾所生。他试图从嫡庶继承关系上抹去赵廷美的皇位继承权,从动机上掩盖自己杀弟弟的事实。
但是真相总是很难掩盖,我们依然能够从大量的史料中看到历史的真实情况,北宋初年着名史官王禹偁在《建隆遗事》中记载道:“秦王,上弟,宣祖第三子,名廷美,亦杜太后所生。今本传言王是太宗乳母王氏所生,非也。”《宋史·后妃传》里也记载杜太后的孩子有五男二女,即“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赵廷美是包括在内的。
赵廷美是被冤枉的,这个什么都没有干、更没权力干的一个皇储,因为空背了一个继承权的虚名,就被亲哥哥活活逼死。他曾用通红的眼睛看着二哥发出最后无力的争辩“你相信我,你弟弟什么都没有做”,但迎来的却是冷漠的目光和一阵轻蔑的残酷笑声。
他死于房州那个狭小院落逼仄空间里无穷无尽的压迫感,死于“何苦生在帝王家”的苦闷,死于对未来永无自由的绝望。
【赵光义的人性】
赵光义为了手中的权力倾尽其恶,不择手段杀害多位至亲,而他的哥哥却至死都不愿舍弃亲情。明明是亲兄弟,一个是仁爱宽容,一个是阴险狡诈,同样的父母、同样的生长环境,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人性呢?
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欲望和能力,这二者共同作用于人性。当人的欲望和能力相匹配的时候,那他是积极上进的、朝气蓬勃的;当人的能力大于欲望的时候,他更是幸福的、是能够享受人生驾驭感的。
当一个人欲望过强、而能力不够的时候,他就会痛苦、会怨天尤人。此时,强烈的欲望像是一剂蚀骨腐心的毒药,反反复复在折磨着他,直到人格慢慢发生扭曲。
此时的他就会尝试着走歪路抄近道,而当他真的通过旁门左道的方式,获得了一些超越自己能力所能获得的好处后,他会归因于自己聪明而别人都是傻子,进而认为自己是对的。
当人性的丑恶被激发出来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这个人会迷失在欲望的深渊里慢慢沉沦。所以欲望远远超过能力的人,人性必然丑恶,比如赵光义一生都在无所不用其极地守护那个本不属于他的皇位。
人这一生哪,如同一场漫长的修行。这场修行要直面自己的内心,要撕扯出、控制住人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要锤打出最真正的、最扎实的能力,而这就是在修炼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