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一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庆历三年(1043年),这已经是赵祯亲政的第十个年头。

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臣子们开始自审国家的治理体系,向皇帝上书请求变法,皇帝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急迫,不断擢拔有思想有朝气的年轻人进入中枢和台谏,广泛征求变法的理念和路径。在那个时候的宋朝,变法好似一场大风满楼的山雨,已经势在必行。

有人问了,那为什么要变法呢?

以前的李沆、王旦不都是因为不搞改革变法,所以才成为名相的吗,制度执行得都挺好,国家好像也,怎么到了赵祯这就必须得变法?是以前制度制定错了,还是现在的人执行得不好?

都不是,答案是因为“时间”。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群体,时间久了都需要变法,这是因为原有规则下利益沉淀的“阶层固化”。

举个关于这个概念的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养殖户,养了一个池塘的鱼,每天早晨你都会把饲料撒给鱼吃,一开始还好,鱼都不大,大家都有的吃。时间一久,一些发育快的鱼会快速游到水面先吃到食物,并且一边吃一边还把其他鱼挤跑,结果他们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壮,而其他的鱼也就越来越没东西吃、越来越弱小。

后来你想了个办法,放了个网子把池塘隔成了两段,让大鱼单独占一半鱼塘,小鱼占另一半。这样你就可以分开喂食,小点的鱼就也能吃得上饲料,大家共同成长,你年底时候也能多收点重量。

但是大鱼肯定就不干了,因为这样他们吃的食物一下子减少了很多,于是他们齐心协力撕破了你辛辛苦苦放置的隔网,池子又恢复成了原有的样子。

在现实中,任何样的规则执行久了以后,就一定会有一些人利用固有的框架不断攫取各种资源和利益,这些人也许是官员、武将,或者是勋贵、元老等等。而这些资源和利益会不断沉淀,爵位、官位、财富、土地等等老子死了会留给儿子,儿子再积累会留给孙子,这样一年年、一代代积累下来,就会慢慢形成一个个既得利益集团。

当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社会就会变得像一塘死水。上面的人永远在上面,垄断所有的资源,下面的人会永远待在下面,失去了向上的希望,社会也就此失去了运转的动力,阶级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那么大到一个国家,或者小到一个企业、群体也就离完蛋不远了。

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想要变法,想在这些人中间放置隔网时,那些既得利益者会拼命维护依附于规则的地位、利益,那就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和敢于重建规则的人拼命,那么变法一定是困难重重。

现在摆在赵祯面前的状况就是这样,历经四朝的大宋,这时已经形成了大量的相互勾连、相互利用的利益群体,牢牢盘踞在权力上层,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和资源。

这导致了诸多问题,在政府治理方面,行政效率极为低下,中央的指令很难在地方上执行到位;财政负担极重,冗兵、冗吏问题突出,很多重点工程几乎无法建设;在社会矛盾方面,民众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税收繁重,这使得阶层对立日益尖锐,起义暴动的不断发生。

赵祯多次发布了求贤令,希望能得到改变大宋颓势的方法,而此时的范仲淹却选择了沉默。他知道,变法的成功需要的要素太多,而自己的力量又是那么的薄弱,所以面对未来,他踌躇了。

九月初三,赵祯专门就变法在召开了大型会议,他召集执政大臣及知杂御史以上官员,于天章阁躬身求贤。天章阁是先帝宋真宗为祭祀花费巨资建造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在天章阁接见大臣,向大臣问御边大略、军政要事,成为了宋朝君王对大臣们最高规格的待遇。

此时的皇帝显得极为真诚和迫切,他语气非常恳切地说:“何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请大家对国家弊政和治理举措畅所欲言。然而,在场的人们却要么怯懦不言,要么絮烦老套,始终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

范仲淹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悲哀地看到,国家根本就缺少既有勇气又有能力主持变法的人才。他明白,在这个强敌环伺的大宋,如果国家稍见颓势,草原民族的铁蹄立马可能踏入中原,让这里生灵涂炭,大宋等不起,黎民百姓更等不起。

好吧,“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哪怕最后是粉身碎骨我也认了,本着“苍生己任”的使命感,范仲淹回去后随即连夜呈交了那篇着名的近万字《答手诏条陈十事》奏疏,从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三大方面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一是“明黜陟”,即制订考核官员绩效标准。当时官员们不管干得如何,“文官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迁”全部按资历排序,即便是“人品低劣,人莫齿之”,也能三年一迁升到卿监、丞郎,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而“有大功大善”的官员,也不会得到特别提拔,因此重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非常有必要。

二是“抑侥幸”,即限制恩荫子弟。以前宋真宗为了实现他的“东封西祀”减少阻力,就大肆封赏大臣子弟,并且制定政策让中高层官员均可奏请荫补子弟。如此导致更加阶层固化的制度,也必须改革。

三是“精贡举”,这一条主要是指科举考试改革。范仲淹建议把原来进士科的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重管理实践,把明经科的要求死背经书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多有思考能力、有实践水平的好官员。

四是“择官长”。为防止庸官上位,选派官员要通过根据新设定的流程来进行推荐和审查;每年还要对照考核标准,派出得力的人员往各路各州检查政绩;中央再根据考核结果,奖励有能力的,罢免政绩有亏的。

五是“均公田”。当时各地政府都配有公田,公田的租金收入就补贴给地方官,作为养廉费用,但是存在公田分布不均的问题,范仲淹提出应该重新分配外官公田,让大家在真正在收入上实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更加用心地干活。

六是“修武备”,即改革兵制。当时宋朝兵员的单兵作战能力明显较弱,可又不能用恢复汉唐旧制来实现强军,那就需要用人数的优势弥补战斗力的不足,结果又导致了财政负担过重。范仲淹认为,唐代的府兵制继承了古代寓兵于农的传统,值得肯定与恢复,建议在“京畿”厢军先做试点,“三时务农,一时教战”,这样就可以省去专门养兵的费用。

七是“厚农桑”,即加强农业建设。为了敦促各级政府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中央新制定了一套相关考核官员的制度。

八是“减徭役”。合并人丁较少的县,以减少平均到每个百姓身上的傜役;同时大量削减皇宫里一些不必要的耗费。

九是“推恩信”。定期派出督查工作组,专门督查地方是否将中央政策执行到位,一经查实有违反不办的,立即从严从重处罚。

十是“重命令”,即建立稳定的法制。大宋建国八十多年来,四个皇帝立了太多的法律条文,有的还相互矛盾,这就让民众们无所适从,因此范仲淹建议删去那些繁杂不合理的条款,重新颁布可以长久推行的法令。

这十条,即使从现在的角度看来也都是切中时弊的好政策。赵祯接到范仲淹、富弼的奏疏后,非常振奋,立即昭告天下开始变法,着名的“庆历新政”就此拉开了帷幕。

政府此时也快速进行了改组,赵祯任用了杜衍、石介、苏舜钦、尹洙等一大批改革派官员,这里面领头的就是后来被称为“新政三大将”的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韩琦、枢密副使富弼了;台谏方面,选用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等一批赞成革新的直臣任谏官。

当年十月,“择官长”法率先施行;十一月,又施行了“明黜陟”“抑侥幸”“均公田”:次年三月,施行“精贡举”;五月,开始“减徭役”。

新政,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

《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横空出世,让大宋官场集体打了个寒战,这封奏疏堪称北宋版的《改革攻坚指南》,字字戳中官僚体系的七寸。庆历三年十月,实施“择官长”新法时,范仲淹取来各路地方官名册,对照考核标准,“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就此撤销了官职,富弼面有不忍,顾虑重重地劝范仲淹:“勾一下那么容易,但是就代表着有一家人会伤心哭泣啊。”

范仲淹则坚定地告诉他:“我如果不勾掉庸官,那就不是一家哭,而是一路人都哭了”,随后他立即下文,将他认为不合格的官员“悉罢之”。

不仅如此,“明黜陟”“厚农桑”“推恩信”等法令也牵涉到大量官员的免职、降职。“抑侥幸”迫使大量的官二代们只能老实赋闲在家,“均公田”“减徭役”大幅减少了很多地方官的额外收入。

那些既得利益的“大鱼们”在暗暗摩拳擦掌,试图反击。他们都是对新政颇有微词,反复上书反对,但起不到什么明显的阻碍效果。眼见对新政内容下手已经无效,这些人团结在了一起又开始对执行新政的人动上了脑筋,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旧党”。

当时的宰相章得象、参知政事贾昌朝,还有一个以前执掌西北军事的夏竦,正是这些旧党的幕后大佬。

这三个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来介绍一下。

宰相章得象的特点就是“有城府”,以前他是王钦若、丁谓“五鬼”阵营的中坚力量,靠着给宋真宗的“封禅”跑上跑下得到了重用。和“五鬼”一样,他也很自私、很注重培植亲信党羽,他的儿子章释之、章约之、章介之、章延之、章修之都被安排得很好,连侄子章柬之、章隐之、章拱之、章望之、章正之、章申之、章和之这么一大帮人都被安排到了重要岗位。

但他却是以“不扶植私人,不结交党羽”着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很简单,狡猾的章得象善于利益交换,他和很多高官显贵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你提拔我儿子,我重用你女婿,表面上不任人唯亲,实际上全部是私相授受。这样隐蔽的方式骗过了很多人,其中也包括皇帝。

贾昌朝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狠辣”。他出身名门望族,连续几辈人都做了不小的官,在朝关系盘根错节,而且他心眼极小。你要是不小心惹上了他,他一定会睚眦必报,派出各种党羽去往死里整治你。

夏竦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阴险”。他20岁就考上了进士,走上了仕途,当时宋真宗正在大搞“天书运动”,聪明的夏竦立即看到了政治投机的机会,他跑去结识了天台山“活神仙”张无梦,又跑到京城拜见王钦若,献上张无梦道人的《还元篇》,果然被王钦若大为欣赏,迅速得到提拔重用。

为了上位,夏竦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有人拦着他的上升通道,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搞垮对方,包括伪造证据、制造流言、挖坑埋雷等等,阴招损招层出不穷。

可以看出,旧党的大佬们都是内敛含蓄型的,因此都喜欢待在幕后,指挥爪牙们冲锋在前。眼看革新派的欧阳修、余靖等人控制了谏院,旧党们就牢牢把控住御史台,塞进去一大帮旧党,还让“旧党口舌”王拱辰当上了一把手御史中丞,带领着一帮御史冲在一线和对方针锋相对。

新八一小说推荐阅读:穿越之生存指南秦汉之召唤天下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琴师好风流庆帝元年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重生之厨女当家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山河血我在大宋搞科技!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从屯田开始大唐第一世家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南北朝打工皇帝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从农家子到状元郎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伏羲夫妻肝在水浒,唯我独尊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原始大厨王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历史追光者邪王追妻三国之权谋天下殖民大明神级火爆兵王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我的谍战日记这个王朝叫大兴我就是要做皇帝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魏武侯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寒门出了个状元郎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边关潜修十年,开局我举世无敌带着武库回明末我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逍遥小憨婿
新八一小说搜藏榜:大明海兵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海贼之体术潜能他改变了罗马黄帝内经百姓版穿书成废后她反手一个改嫁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傻子王妃疯王爷【完结】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退婚后,她竟揣着崽穿喜服嫁皇叔大明第一锦衣卫水浒粮草小兵甲妖孽丞相赖上门顺明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抗日之铁血军旅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谍海风雷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岭南宗师一边阳光一边乌云兴晋大秦钜子大明,我来了!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秦汉之召唤天下残王的惊世医妃开元帝师在他心头放肆抗战之喋血雄心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刘备威力加强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小拽后狠无赖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亮剑:我被李云龙拜为大哥梦醉江山明末庶子最强兵王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大唐第一世家入秦记时空穿梭之恋上你的床(已完结)大宋有将门崇祯十七年秋穿越大唐,铁血郡王护国殇
新八一小说最新小说: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大魏第一武卒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唐末从军行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王直历史请就位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