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峪的集训终于走上了正轨!
地道战!
地雷战!
参训的民兵兴奋的眼睛发亮——原来仗还可以这么打!!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赵家峪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
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大家齐心协力,为了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挖掘更完善的地道而挥洒着汗水。
铁锹与泥土碰撞的声音、人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与斗志的乐章 。
所有的人,都在学习着新的战法。
地道战!
地雷战!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斗方式!
而开启这扇全新战斗大门的,正是小七。
为了能够深刻学习这样的战法,各部队在归还了小七的欠条,并且咬着牙答应了她提出的无数苛刻条件后,纷纷行动起来。
几乎所有部队都毫不犹豫地派出了自己辖区内的民兵力量 ,县大队、区小队、儿童团、女兵连,甚至还有老人团,大家浩浩荡荡地朝着“赵家峪大练兵”的场地进发。
除了民兵,不少部队还派出了自己的精英力量,少则一个排,多则一个连。
小七对此来者不拒,将这些人员全都进行了整编。
一时间,赵家峪成了整个抗日根据地最热闹的地方。
地下的地道如同纵横交错的蛛网,四通八达,不仅能藏人,还能在关键时刻迅速转移兵力;反斜面的坑道密密麻麻,为防御和出击提供了绝佳的掩体;外面的山道上更是地雷密布,若不是严格执行了小七“不见鬼子不挂弦”的命令,恐怕连一只小小的蚂蚁都难以踏入赵家峪一步。
赵家峪的热闹景象迅速蔓延,南边的杀狼口、北面的刘家沟,也都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从地图上看,这些工地连在一起,宛如一轮弯弯的新月,将八路军的大后方及大后方后勤机关牢牢地护在身后,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咱上级也在密切关注着小七的练兵行动。
尤其是小七发明的新战法,地道战与地雷战,让他们高度关切。
在当前敌强我弱、物资匮乏的态势下,这些新战法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为八路军的作战带来了新的转机,对改善整体局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呵呵,”咱最上级看着手中的密报,不禁笑出声来,“小七现在已经是师长了,统领着五个旅,十八个团,哈哈,老伙计,小七现在可是跟你平级了啊,哈哈!”
副上级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回应道:“跟我平级?不是吧?小七写的信里可是说了,您是副部级,人家小七也是副部级,早就超过我啦。对了,您拿走的那门意大利炮,小七可是催着你归还呢?您打算怎么办?哈哈……”
“哈哈哈……”
咱最上级想起小七那嚣张跋扈又充满活力的样子,就忍不住开怀大笑。
小七和她的母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谁都想不到,那么温柔和善的女子,竟生出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儿。
“这,外出作战的部队马上就要回来了,难得有这么个空闲时间,要不咱去赵家峪看看?”副最上级提议道。
“看看?”最上级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是得去看看,这地道战、地雷战,如果真像汇报的那样厉害,那可真是咱八路军的宝贝!就算真让小七当了这个师长,咱也不亏。”
就这样,咱最上级一行人带着满心期待匆匆赶到了赵家峪。
一路上,咱最上级脑海里还在想着独立师这些日子的成长与进步,想象着与独立师会合后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的场景,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可当他们抵达赵家峪,眼前空荡荡的景象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惊讶。
独立师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整个赵家峪安静得有些诡异,只有几缕炊烟还在缓缓升起。
一打听,原来,那个胆大包天的小七,竟然擅自带着独立师去攻打县城了!
可小七真的是胆大包天的蛮干吗?
彼时武汉会战已悄然步入尾声,局势逐渐明晰。
种种迹象表明,不出意外的话,国军即将迎来又一次大规模的溃退。
在这样的形势下,小鬼子们倾巢而出,忙着在南方大肆抢占地盘,战线不断拉长。
晋西北的鬼子兵力大幅收缩,纷纷将力量集中于那些更具战略价值的区域,以求稳固自身在华的势力布局。
而八路军这边,主力部队皆在外进行外线作战,为保存实力、规避不必要的损耗,同样不得不做出收缩部署。
于是,鬼子和八路军之间,难得地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特殊时期。
山区凭借着复杂的地形和八路军成熟的游击战术,成了八路军稳固的根据地。
鬼子忌惮于八路军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以及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地形,不敢轻易进犯;反观平原地区,却被鬼子牢牢掌控,八路军受限于装备和兵力的劣势,难以在此展开大规模行动。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那条分界线,宛如双方心照不宣默认的楚河汉界,清晰地将彼此分隔开来。
而小七瞄准的这座县城,其地位极为特殊,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尴尬。
这座县城名叫保城,原本叫做宝城,是宝贝的宝。
宝城的来头可不容小觑,它号称“两河之交汇,六道之发端”。
所谓“两河之交汇”,指的是有两条河流在此处汇聚,曾经,河水滔滔,舟楫往来,一派繁荣的水运景象;“六道之发端”则是说有六条商道从这里起始,而后向西蜿蜒伸展,在往昔,其水路交通堪称得天独厚,凭借着这一优势,宝城一度成为商贾云集、贸易兴盛的繁华之地。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浩浩荡荡的两条大河,在岁月的侵蚀与环境的变迁中,早已干涸消失,踪迹全无,只留下干涸的河床,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那六条商道虽然还存在着,但其重要性也今非昔比,因为它们仅仅是六条狭窄的驭马道,单匹的驭马通行倒是轻松自如,蹄声嘚嘚,可要是想通行马车,那根本就不可能,曾经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已不复存在。
当年阎老西主政山西的时候,雄心勃勃,也曾想要对宝城进行大力开发,期望借助宝城的地理位置,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修路的人员满怀憧憬地来到这里,可一看当地的地形,瞬间全都傻了眼。
深入山道几里地或者十几里地,就会遇到卡点,不是两座大山夹峙之间仅容一线天空的“一线天”地形,人在其中,抬头只见一线天光,压抑之感扑面而来;就是一边是陡峭悬崖、一边是幽深山涧的半山道,行走其间,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甚至还有几段路得从天然形成的溶洞之中穿过,溶洞内怪石嶙峋,阴森潮湿,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面对这样复杂险峻的地形,修路工程根本无从下手。
就算是到了现代社会,如果不使用大量的炸药开山辟路,任谁来了都毫无办法,宝城仿佛被大自然设下了重重屏障,将外界的发展拒之门外。
后来小鬼子入侵,也曾有两次把宝城当作大扫荡的发起点之一,可实际尝试后才发现根本行不通。
鬼子的单兵确实能够通过那些狭窄的通道,身形矫健地穿梭其中,但后勤补给怎么办呢?
不要说卡车、马车难以通行,庞大的车身根本无法在这狭窄的道路上施展,就连鬼子的摩托三轮,到了这里也只能望路兴叹,发出无奈的轰鸣。
就这样,宝城的地位变得无比尴尬。
鬼子占领它吧,由于既没有铁路、公路经过,无法实现高效的物资运输与兵力调配,实在没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但要是放弃吧,这里可是六条山道的总出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旦放弃,八路军必定会欢呼雀跃,利用这里作为根据地向外发展,对鬼子在晋西北的统治构成巨大威胁。
于是,宝城这座县城逐渐走向没落。
如今,除了驻守的鬼子和伪军,就只剩下汉奸开设的酒馆、茶楼和妓院了。
真正的平民百姓,早已不堪忍受侵略者的压迫与剥削,搬离此处,一个都不剩,曾经繁华的宝城,如今只剩一片死寂与荒芜。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小七当机立断,决定拿保城开刀。
在她看来,这座县城对于鬼子而言,占领了也没有多大价值,不过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若是落入八路军手中,那意义可就截然不同了。
它后面是六条蜿蜒的山道,如同六条隐蔽的臂膀,为八路军提供了进退自如的通道;前面则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带,视野极为开阔。
一旦八路军拿下保城,物资的运输将会变得极为便利,就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来。
……
在夜幕的掩护下,小七指挥着部队,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县城的包围。
谁都没想到,仅仅一夜之间,这座看似固若金汤的县城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此次小七所带领的,可是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足足有一个师、五个旅、十八个团,加起来一万号人。
最里圈,是一片地雷阵。木头雷,石头雷,蝎子雷,子母雷,连环雷,雷下雷、雷中雷。
再往外一圈,在鬼子的射程之外,战士们正热火朝天地挖掘着纵横交错的战壕。
这些战壕,犹如一条条蜿蜒的巨龙,将整个包围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而在战壕的下面,还有着地道,连接着各个阵地,既可以作为战士们的隐蔽通道,又能在紧急时刻储存物资、隐藏兵力。
这一次,小七可谓是别出心裁,把地雷战和地道战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但她的主要目的并非单纯地攻城掠地,而是练兵。
对于小七来说,县城能打下自然最好,那将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可要是打不下来,也并无大碍,毕竟此次行动的核心在于通过实战,让战士们积累经验,提升战斗能力,为未来更为艰巨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
天刚破晓,晨曦如同一层薄纱,轻柔地笼罩着保城。
城墙上,小鬼子们依照往日的慵懒习性,稀稀拉拉地走上岗位。
他们一边伸着懒腰,张大嘴巴打着哈欠,睡眼惺忪,对即将到来的变故毫无察觉。
就在这时,一阵细微却又密集的声响,从朦胧的晨曦中悠悠传来。
那是锹镐与泥土碰撞发出的“咔嚓咔嚓”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恰似春日里蚕儿吞噬桑叶,细微却又透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一点点钻进鬼子们的耳朵里。
“这是什么情况?”
有鬼子疑惑地嘟囔着,原本漫不经心的眼神中,渐渐浮现出一丝不安。
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晨曦慢慢消散,保城内外的景象就此清晰呈现。
这一看,可把城里的鬼子和伪军惊得合不拢嘴,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
只见城外已然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城门外一里远的地方,一座座人工堆砌而成的“高山”拔地而起,山顶上一门门“巨炮”威风凛凛地矗立着,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城内,透着十足的压迫感。
山后的壕沟蜿蜒曲折,如同一群蛰伏的巨蟒,正逐渐向着彼此延伸、合拢。
再往更远处望去,密密麻麻全是忙碌的人群,有的在奋力挖掘战壕,有的在精心修筑工事,还有的在烧水做饭,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风中烈烈招展,锣鼓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战斗景象。
鬼子和伪军们瞪大了眼睛,仔细数着对方的旗号,这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居然是八路军的五个旅、十八个团!
而那高高竖起的巨炮,粗略看去,竟有四五百门之多!
驻守保城的鬼子不过一个大队,拢共600人,再加上两个团的伪军,也就1000人左右。
面对眼前这铺天盖地的八路军部队和密密麻麻的大炮,无论是伪军还是鬼子,都吓得脸色惨白如纸,双腿止不住地打哆嗦。
不少伪军更是吓得当场失禁,裤子湿漉漉的一片,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
“就为了一个小小的县城,八路军居然来了这么多人!还有数百门的大炮!你至于吗?啊?至于吗?”
其实,这四百多门所谓的“巨炮”,是小七从现代学来的巧妙法子,用榆木制成的榆木炮,这可是她的秘密武器。
制作时,先挑选木质坚硬的榆树树干,将其精准锯倒后,截取一段最为合适的部分,再把它一劈两半。
接着,用凿斧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把中间掏空成槽,然后镶上铁皮或铁管当作炮膛。
等这一切完成后,把两半块严丝合缝地合起来,用铁丝或铁箍一圈圈紧紧绑扎牢固,在炮身尾部钻出安装导火索的小孔,最后装上用以稳定炮身的支架。
如此一番工序下来,一门口径达200mm的“巨炮”便制作完成了。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为了围困鬼子县城,小七带领战士们一鼓作气,准备了四百多门这样的榆木炮,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然而,这榆木炮虽看着唬人,实际作用却有些局限。
它的射程非常有限,短的只有两百米,长的也不过三百米,发射的弹药还是普通的石子石块,杀伤力实在有限,主要也就只能起到阻拦鬼子的作用,想要靠它攻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鬼子大队长井上雄二,望着城外这令人胆寒的场景,脸色阴沉得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一边心急如焚地命令通讯分队向上级发报求援,一边咬咬牙,下令一个营的伪军外出侦查情况,试图弄清楚八路军的真实意图。
一个营100多号伪军,在鬼子黑洞洞的机枪威吓下,哆哆嗦嗦、战战兢兢地走出了城门。
他们没走多远,就碰上了小七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见面礼”——子母连环蝎子雷!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伪军,一脚踩空,只听“轰轰轰……”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瞬间响起,几十颗地雷在伪军队伍里接二连三地炸开。刹那间,硝烟弥漫,血肉横飞,100多伪军当场就被炸得死伤大半,侥幸没死的,也吓得瘫倒在地,哭爹喊娘。
土山上的小七,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嘴角的说道:“虽然黑火药威力不够,但架不住咱量大管饱!哈哈哈,困死这帮狗日的!”
没错,小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强攻县城,她的主要目的就是围困加练兵!
对,就是要把这些小鬼子死死困在这里,一个月不行,那就三个月!
反正小七有的是时间和耐心,就陪着小鬼子慢慢的玩。
至于鬼子可能派来的援军,小七也早有安排,派出了两个旅的部队前去拦截。
沿途的防御工事做得那叫一个扎实,战壕一道接着一道,地雷一颗挨着一颗。
小七放话了,道路有多长,她的防御就有多长,主打一个弹性防御策略,同时还能顺带练兵,可谓是一举两得。
……
世事总是充满变数,让人难以捉摸。
小七根本没想拿下保城,可总会有惊喜发生。
老人团里几位自称风水大师的人,带着罗盘煞有介事地比划了好一阵子,随后便指挥着众人秘密掘进,扬言要挖断保城的“龙脉”。
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三天,这几个小老头就满脸兴奋,一路小跑着来找小七报喜,声称已经成功挖断了“龙脉”。
小七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带着人巧妙地引走了保城地下水的水源。
得知这个消息,小七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当场拍着胸脯保证:“这几个小老头,每人奖励一头大肥猪!”
小七笑得合不拢嘴,心里盘算着,人没食物能撑七天,可没水喝,三天都熬不过去。这下好了,拿下保城有十足的希望了!
信心满满的小七立即着手调整作战部署。
她将部队里的全部精锐,悄无声息地调换到了东门。
不仅如此,在东门防线之外,又精心部署了五道防线。
那原本就唬人的榆木炮,除了明面上的一百门,又偷偷调来了两百门。
小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小鬼子突破一道土山后,紧接着再面临一道土山;突破一道壕沟,又陷入下一道壕沟;趟过一堆地雷,还要面对新的一堆地雷,让他们深陷重重包围,插翅难逃。
时间又悄然过去了两天,保城里没水喝的鬼子和伪军,实在是渴得难以忍受。
鬼子大队长井上雄二,咬咬牙,下定了决心,决定突围,目标是自东门向东突围。
至于南、西、北三门,各安排了一个连的伪军驻守,其余所有的鬼子、伪军以及武装起来的汉奸,加在一起大约四千号人,准备一鼓作气,向东突围。
夜里一点,保城鬼子的突围战正式打响。
“通!通!通……”掷弹筒和迫击炮同时发射,炮弹如雨点般飞向了地雷阵,飞向了土山旁的巨炮群。
“轰轰轰……”埋下的地雷被不断引爆,半埋在土里的巨炮也在爆炸中损失惨重。
“突突突……”一挺挺重机枪喷吐着火舌,向着土山疯狂扫射。
“兔子给给!!!”井上雄二一声大吼,挥舞着指挥刀,指挥着部队向土山发起了疯狂的板载冲锋。
留在战壕里的十几个战士,迅速点燃了导火索,也不管这上百门的巨炮战果如何,就沿着地道飞速撤离。刚才鬼子的攻势看似猛烈,但对八路军的伤害几乎为零……
当气喘吁吁的鬼子好不容易占领了土山,一个个全都傻眼了,他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的景象,这,这,这八嘎的怎么还有一道土山?!!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天光大亮。
在连续突破了四道土山后,突围的小鬼子们终于精疲力竭,再也打不动了。
伪军和汉奸作为突破地雷阵的主力,早就伤亡惨重,剩下的也都作鸟兽散,跑得没影了。原本600号小鬼子,现在就只剩下两百多了。
小七见时机成熟,适时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在嘹亮激昂的军号声中,漫山遍野的八路军战士如猛虎下山般,向着鬼子,向着县城,发起了最为猛烈的冲锋……
这才几天啊?这就打完了?这就拿下了?小七挠着后脑勺,一脸遗憾地嘟囔着,唉!不过瘾啊,我还没玩够呢!
当战士们打开尘封已久的仓库时,所有人都乐开了花。
毕竟保城曾经两次成为鬼子大扫荡的发起点,仓库里储存的物资相当丰厚。
看那些物资尘封已久的样子,估计井上雄二到死都不知道,原来在保城的地底下,居然藏着这么多武器装备。
当战士们从角落里拖出两门山炮时,小七更是兴奋得不得了,小手一挥,喊道:“打沙县!”
……
李云龙听说小七打保城的消息后,立即带着刚刚返回的独立团,还有距离最近的新一团、新二团,快马加鞭,一路扬尘,朝着保城疾驰而去,一心想着赶紧把小七从危险的水火之中解救出来。
可当他们赶到保城时,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咒。
李云龙、丁伟、孔捷、赵刚,无一不傻眼了。
小七不见踪影,独立师也消失得干干净净。
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老乡,如同蚂蚁搬家一般,正热火朝天地在保城进行大拆迁。
独立师本就由民兵组成,和老乡们的关系那是亲密无间,铁得很。
老乡们一听说能来保城“发财”,一个个拖家带口,整村、整乡的人全都蜂拥而至。
在他们眼里,保城的一切都稀罕得紧,门板、窗户、房梁自不必说,就连砖头、石头、瓦块都被争抢着拿回家。大家完美贯彻了小七的命令——把保城拆为平地!
李云龙拉住老乡一打听,直呼好家伙!好家伙!好家伙!这个胆大包天的小七!
她,她竟然跑去打沙县了!
这下可怎么办?李云龙一跺脚,无奈地说道:“追呗!要不然呢?难道还能眼看着小七把天给捅个窟窿?!!”
于是,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追了半上午。
终于,他们看到前方有一个巨大的工地,现场热火朝天,热闹非凡,老人,妇女,儿童都在一同忙碌,有人在挖掘战壕,有人在搬运物资,一面面红旗在风中烈烈飘扬,呐喊声、劳作声交织在一起,而在看不见的远处,“轰轰轰……”一声声大炮的轰鸣不断传来。
李云龙兴奋得直搓手,嘴里念叨着:“好家伙,好家伙,这比武汉会战还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