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咱英明神武的小七,那可是威风八面,威名赫赫。
不管是哪个连排,只要接到小七的命令,谁敢不听?
你想啊,张大彪,那可是咱团长的亲儿子!就因为调动部队的事儿,胆敢跟小七起了冲突……结果呢?不但碰了一鼻子灰,还被团长政委联合起来狠狠打压了一番。
怎么滴?你比张大彪还牛?
——听说,咱李大团长拍着桌子:“战斗力要是上不来,你这个一营长就别干了,给老子回家抱孩子去!”
——听说,咱赵大政委天天给上课,念叨着服从命令听指挥,张大彪的检讨书写了一遍又一遍,人都快麻了。
你说说,你说说,谁能不害怕?
只要是小七下达的命令,在独立团那就是“第一优先级”的。
连长、营长的命令得往后靠,就是团长和政委的,也得暂居次席。
哎呀呀,整个独立团的战士们都被小七折腾得够呛,叫苦不迭。
可日子一长,哎呀,大家竟慢慢品出了甜头。
第一,抗战时期,战争才是常态,和平不过是短暂的喘息。即便小七不来搅和,该打的仗一场都不会少,战斗该爆发还是会爆发。
第二,小七和赵铁柱这对组合,堪称“战场杀器”。一挺歪把子在他们手里,至少能压制七八个小鬼子的火力点。危急的时刻,小七总能迅速察觉,射出致命一枪,将正准备扣扳机的小鬼子瞬间爆头,救战友于水火。
第三,战士们渐渐发现,小七为人十分仗义,在分配战利品的时候,那叫一个大方。
第四,小七的战术想法新奇大胆,天马行空。乍一听,好像小孩子过家家,可仔细一琢磨,嘿,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让人不禁感叹,原来仗还能这么打!
慢慢地,战士们越来越喜欢在小七的带领下打仗。
到后来,不管是哪个班、哪个排、哪个连,只要能跟着小七打一仗!
哈哈哈,那都是战友们羡慕的存在!足以让他们吹嘘好久。
然而,就在全团上下眼巴巴的盼着小七的时候,小七却突然不来了,不打了。
……
这是为啥呢?小七玩腻了呗。
抢鬼子物资、打伏击、拔哨卡、炸炮楼。的确好玩,可再好玩,两个月下来也玩够了。
而且,夏天悄然来临,酷热难耐,人就算一动不动,也会浑身是汗。
在野地里被蚊子叮咬,哪有在清凉的河水里泡着舒坦?
哈哈哈,咱活泼可爱的小七彻底玩疯了,不是上山掏鸟窝,就是下河捉鱼虾,要么在河水里扑腾,要么在河边玩沙子。哎呀呀,好不快活。
赵铁柱可不想天天陪着小孩子玩,满心想着上战场杀鬼子,为父老乡亲报仇。
小七倒是洒脱,小手一挥,放行!
可团长和政委不答应啊。
团长撂下狠话:“小七要是掉了一根头发,老子就揍你!”
政委也严肃表示:“你的排长、副连长职务都给你保留着,但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当好小七的警卫员,务必确保小七的安全。”
赵铁柱无奈,只能继续陪着小七“玩耍”,暗自叹气。
……
团部里,团长和政委同样唉声叹气。
小七闹腾的时候,他们心里窝火;可如今小七不闹腾了,他们心里还是不得劲。
看着小七光着小脚丫,啪嗒啪嗒地在团部跑进跑出,一会儿拎个小桶,一会儿拿个小篮子。
再看看手中的伤亡数字,李云龙和赵刚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按理说,现在部队装备升级了,训练也更系统了,弹药也还算充足,可伤亡人数却不减反增。
就拿昨天一营七连打的那场伏击战来说,要是让小七来指挥,一个班就足够了,不仅能速战速决,伤亡还小,缴获更是丰厚。
小七指挥时,战斗节奏紧凑,战士们配合默契,往往没等鬼子浪费多少弹药,小七一声令下,或是亲自出手,“哒”的一声,小鬼子脑袋就开花了。
可七连呢,整整120号人,折腾了大半天,伤亡了半个排。
等打扫战场时,让人欲哭无泪,歪把子被鬼子自己炸毁了,掷弹筒没一个能用的,缴获的弹药更是少得可怜。
赵刚又叹了口气,厚着脸皮劝着李云龙:
“老李,老李,咱团里要说和小七关系好,还得是你啊。要不,你去劝劝小七,让她回来帮帮咱们?”
“我去劝?当初小七要打鬼子的时候,你怎么说的?你说人家不听指挥,哎~你说人家不服从命令,哎~你说人家擅自调兵。现在你倒好,又要找人家帮忙?还让老子去劝?门儿都没有!”
“哎,老李,老李,你看看你,咋还急眼了呢,咱再商量商量,再好好合计合计……”
……
暂且不说团部里这两人的你来我往。咱再看看咱们可爱的小七。
真以为小七就这么消停了?
呵呵,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咱小七是玩腻了小打小闹,这一次,她准备玩个大的!
究竟有多大?
大到足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足以闪瞎所有人的眼睛!
……
在独立团所负责的这片辖区里,有个深入腹地的关键所在——廿里亭据点 ,它的存在就像一颗扎进肉里的刺,让整个晋西北根据地十分头疼。
——这里必须得先把据点跟炮楼的区别讲清楚,因为在不少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二者常被混为一谈,好像它们没什么不同,实则大相径庭。
先说炮楼,一般情况下,炮楼都是单独矗立着,顶多在边上修建一两个半埋在地下的碉堡。虽说也存在多个炮楼的情况,但实属罕见。
炮楼这东西相对容易攻克。驻守炮楼的兵力,多的时候也就一个鬼子分队,十几号鬼子;少的时候,只有三五个,甚至有些炮楼压根没有鬼子,全是伪军。
就说李大本事打的小鲍庄据点,严格来讲,那根本就算不上据点,顶多算是个有伪军驻守的炮楼。
而据点可就大不一样了。
它至少得有三个以上的炮楼,碉堡得连成一片,还有护墙、壕沟、铁丝网和雷区。那护墙起码得是五砖墙,普通炮弹打上去,也就只能留下个浅浅的印记。
大家还记得《亮剑》里楚云飞炮击山本特工队停在虎亭据点卡车的画面吧?
画面中,密集停放的卡车被炮弹炸毁,作为背景的护墙——那哪是护墙,分明就是坚固的城墙!
这就是据点!
据点的设计,十分讲究,它既能藏兵练兵,又能随时发起进攻或者进行防守。
还是拿《亮剑》举例,李云龙举着望远镜,紧张又严肃地说道:“出来了,虎亭据点的鬼子出来了,还真不少,还有大卡车。”
由此就能看出据点的重要性和它藏兵、出兵的作用。
……
小七这次盯上的廿里亭据点,虽说比不上虎亭据点那般规模宏大,但在据点里也算是中等偏上的存在了。
廿里亭,离最近的县城直线距离就有二十多里,不过山路蜿蜒曲折,实际距离得超过三十五里。
这条经过廿里亭的山路,大致呈东西走向,道路的南北两侧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形成了两山夹一沟的独特地形。
可别小瞧了这“一沟”,它相当宽敞,最窄的地方也至少有三里宽,像廿里亭这种开阔地段,宽度更是在十里开外。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曾有一条河流,后来河道干涸,便逐渐发展成了东西交通的重要商路,河道也慢慢变成了如今的商道。
廿里亭据点就修筑在这条山道的北侧。
中间矗立着一座超级大的主炮楼,仅仅是内部直径就有十多米。
主炮楼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自分布着一座规模也相当可观的副炮楼,每座炮楼下面还环绕着不少碉堡。
据点的外围是五砖墙砌成的围墙,围墙上密密麻麻地开着射击孔,方便防守射击。
围墙外,是错落分布、密密麻麻的碉堡群,这些碉堡相互呼应,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
在碉堡群的外侧,是一层铁丝网,能够阻挡敌人的直接冲击。
铁丝网下面,则是深深的壕沟,让人难以跨越。
而壕沟外面,也就是整个据点的最外层,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雷区,一旦踏入,非死即伤。
如此严密的防守,简直是固若金汤,谁敢轻易攻打?
不仅独立团对它望而却步,就连上级的将士们也对这个据点恨得咬牙切齿。上级曾多次下定决心,要召集五七个团的兵力,拔掉这颗眼中钉!
可每次一估算可能遭受的巨大伤亡,最后都只能无奈放弃,不了了之。
可现在,小七居然想着要攻打廿里亭据点,拔掉这颗让无数人头疼的钉子。哎呀呀,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让人好笑的事情吗?
……
不管旁人觉得这事儿是多么好笑,小七却铁了心要拿下廿里亭据点。
要知道,当初计划攻打廿里亭据点时,打算集结七个团的兵力,而小七竟打算只用三个连来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这三个连分别是团直属炮兵连一排、警卫连一排、侦察连一排,外加一营一连、二营一连。
可别小瞧了这些连排,它们可都是加强编制,表面上看是一个营的架构,实际上兵力比两个普通营还要稍多那么一点。
穿越回现代后,李八千查阅了大量资料,惊喜地发现当下正是攻打廿里亭据点的绝佳时机。
彼时,小日本与国军已经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大幕,这场会战预计会持续长达小半年之久。
国军为了此次会战,集结了14个集团军、50个军,兵力接近100万,如此大规模的兵力部署,使得小日本不得不从各地疯狂抽调兵力,最终投入了140个大队,兵力超过25万。
就拿廿里亭据点来说,这里最多的时候曾驻扎过一个联队,可如今呢,仅仅剩下区区两个中队,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与此同时,李八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构建了廿里亭据点的3d模型,并在网上召集了上百位军事博主,共同探讨在抗战时期,如何快速且完美地攻克这个据点。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还真的找到了攻克的关键。
廿里亭据点的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开阔地,进攻难度极大,部队难以隐蔽行动和展开有效攻击。
然而,据点的最北面情况却截然不同,距离陡峭的山崖仅仅一里地。
巧的是,山崖上还有一块突出的巨石。
其实,小鬼子早就发现了这处悬崖和突出的石头,但他们压根没把这当回事,还暗自想着:怎么着?就算你们爬上了悬崖,难道还能飞下来攻打我们不成?
——这种轻敌的心态,在小鬼子身上是常态。他们在中国大地上修建的众多炮楼,放在欧洲战场上,那无疑就是活棺材,只要八路军拥有直瞄炮,一炮就能炸得粉碎。
小鬼子不仅不担心,反而把这处悬崖当作了天然的屏障。
整个北线的防御极其薄弱,竟然只设置了区区三个碉堡,这简直是老天爷都在帮忙。
从北面进攻还有一个显着优势,只需要集中火力压制好北边的一个炮楼,部队便能顺利攻进去。
至于其他四个炮楼,仅有几个射击孔能够对进攻部队构成威胁。
至于如何将战士们输送下去,李八千根本就不觉得是事儿。
让战士们沿着峭壁往下爬,那就是搞笑。
只需要几个简易的卡扣,利用索降的方式,战士们便能迅速、安全地抵达据点附近。
除此之外,李八千还精心准备了四件威力巨大的“大杀器”:
烟雾弹、毒气弹、燃烧弹和燃烧瓶。
他花费大量时间,反复练习上百次,熟练掌握了所有的魔改技巧。
李八千熟练了,咱小七自然也掌握了这些技能。
小七马不停蹄地将索降以及卡扣的设计方案,普通迫击炮弹改造成烟雾弹、毒气弹、燃烧弹的方法,还有燃烧瓶的制造与使用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兵工厂。
兵工厂的工人们对小七感激涕零,小七却满不在乎地小手一摆:
“不用谢,只要把第一批产品送到独立团来,我们先帮你们试试效果。”
当兵工厂将几大车崭新的装备浩浩荡荡地送到独立团,还说是送给小七的礼物时,咱李大团长当场就惊呆了,眼睛瞪得大大的。
装备到位后,小七深知此事的机密性和重要性,便偷偷带领部队进行了为期十几天的紧张训练……
……
在一个清爽的黎明,天色还未大亮,小七便带着部队悄无声息地出发了,行动十分隐秘,生怕惊动了敌人。
一路上,部队行进得十分顺利,没有遭遇任何阻碍。
唯一的小插曲就是半路上三营一连竟意外跟了过来。
小七得知后,心里想着:来就来吧,多一支部队,打扫战场还能多些人手,也不是什么大事。
于是,她爽快地说了声跟上!继续朝着廿里亭据点进发 。
……
此次小七带队出发,行动极为隐秘,可实际上独立团的几位关键人物都知晓此事,只是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清楚对方也知情。
——李云龙和赵刚,这段时间眼巴巴地盼着小七再次外出“搞事情”。
当听闻小七带着炮兵连一排、警卫连一排和侦察连一排离开时,两人只是心照不宣地点点头,简单应了句知道了,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在他们看来,小七向来行事大胆,偶尔出去折腾一番也属正常,而且,就那一个连的兵力,能搞出什么事儿。
——一营长张大彪,一听到一营一连又被小七这“缺德丫头”给带走了,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无奈:“怎么又来,每次都这样,打个招呼能费多大事儿?”
不过,他也没太较真,毕竟类似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也就没当作要紧事去处理。
——二营长沈泉,得知二营一连被小七带走后,脑子里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战斗的风险,而是这次行动结束后能从战利品里分到多少好东西,满心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同样没把这事儿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三营长王全宝,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三营一连本就是他主动派出去的,心里只想着终于能跟着小七捞点“油水”,参与一场大仗,美餐一顿,所以压根没觉得这有什么可担忧的,更没当回事儿。
正是由于这种信息的不互通和各自的不以为意,当小七和她带领的部队陷入绝境之时,独立团两千多名战士竟然对此毫无察觉!
而小七,也将迎来她穿越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