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边境线,风雪呼啸。陆晨站在“猛士”装甲车的观察塔上,望远镜中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对面山脉的雪坡上,隐约有反光点闪烁。根据卫星情报,境外武装分子正企图在夜间向我国境内渗透,运送“非法物资”。
“全体注意,进入一级警戒状态!”他通过战术通讯频道下令。十二辆“99A主战坦克”在雪地中形成扇形阵列,车顶的“主动防御系统”雷达开始旋转。身后的“红旗-17防空导弹车”组升起发射架,锁定高空可能出现的无人机。
突然,前方雪地传来细微震动。陆晨的战术平板显示“地面震动传感器”警报:西南方向3公里,有重型车辆正以低速移动。他调出红外热成像图:三辆伪装成民用货车的装甲车,正沿边境公路试探前行。
“这是‘狼群战术’——用民用外壳掩护军事渗透。”副队长张磊分析道。陆晨咬住嘴唇:若直接开火,会暴露防御部署;但若放任不管,对方可能突破边境铁丝网,将物资运入我方山区。
“A组启动‘雪地伪装模块’,b组布设‘绊发式地雷’。”他下令。士兵们迅速行动:坦克车组启动“雪地迷彩涂层”,在红外视野中瞬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工兵分队将新型“压力感应地雷”埋入积雪,这些地雷只在检测到金属履带时触发。
两分钟后,敌车进入伏击圈。陆晨的耳机传来工兵班长报告:“目标已踩中3号区域,倒计时10秒!”敌车驾驶员显然察觉异常,突然加速转向——但陆晨早已预判,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向所有坦克下达指令:“自由射击!”
炮火撕裂风雪,三辆装甲车瞬间被击中发动机舱。但残存的武装分子跳车反击,用“便携式火箭筒”攻击我方阵地。陆晨的装甲车被击中侧装甲,防爆涂层抵挡了爆炸冲击力,但通讯系统受损。
“切换‘单兵战术电台’!c组启用‘无人机蜂群’压制!”他扯下烧焦的通讯线,改用肩扛式电台。士兵们释放数十架“翼龙-10微型无人机”,这些仅手掌大小的飞行器在空中组成干扰网,压制敌方的电子通讯与瞄准系统。
残敌企图逃向边境铁丝网缺口,但陆晨早已在此布置了“激光绊线”——当红外线被切断时,埋伏在暗处的狙击手立即扣动扳机。两名武装分子头部中弹,其余人举手投降。
“检查俘虏与物资!”陆晨跳下装甲车,靴子在雪地上留下深深印记。打开敌车货厢时,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里面堆满“放射性物质标识”的金属桶,若流入境内山区,后果不堪设想。
演习指挥部传来祝贺:“成功阻止‘红蓝对抗演习’中的‘核材料走私’模拟任务。”陆晨望着风雪中的车队,战术平板上系统奖励的“量子通讯加密技术”悄然浮现,但他再次选择忽略——真正的胜利,来自对现有装备的极致运用,与战友们在风雪中铸成的钢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