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了魏征一眼,然后笑眯眯的道:“将三条治国良策呈上来。”
卓不群走下御阶,从房玄龄三人手中取过奏表。
接着回到龙椅之旁,双手呈上。
李世民接过奏表,不动声色的翻看。
看完之后,将奏表递给卓不群,依旧不动声色的道:“交给魏侍中阅览,记住不得透露奏表中的任何一事。”
“喏。”
卓不群双手接过奏表,走下御阶递给了魏征。
魏征接过奏表,只看见封面上的《推行摊丁入亩表》《推行官绅一体纳粮表》《推行火耗归公表》,就脸色大变。
哆哆嗦嗦的刚想将这烫手山芋扔掉,李世民威严的声音就从龙椅上传来:“魏爱卿,看!”
魏征颤抖着道:“遵……遵旨”
魏征体如筛糠的看完三封奏表,刚想说这三条良策不宜此时推行。
还未张口,李二抢先说道:“不知德才兼备的魏侍中可愿推行这三条富国强民的治国良策?!”
魏征噗通一声跪地,颤抖着牙关说道:“陛……陛下饶命啊!
这是要把宗室、世家门阀、勋贵、同僚、士绅全部得罪完的国策啊!!
求陛下看在微臣上有七十老母,下有三岁幼女的份上,放过微臣吧……”
不等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君臣四人开口,
许敬宗和褚遂良就跳出来指着魏征大骂:“好你个魏玄成!陛下给你高官显爵时你欣然接受;陛下托付你要事时你却推三阻四!
你就是这样回报陛下天恩,你就是这样回报房相杜相举荐的吗?
太平之时嫌官小,事到临头怕担责。
你魏征对得起同僚们对你的期望吗?!”
二人话音刚落,满朝文武齐声附和:“就是就是!”
魏征的那个脾气,满朝文武哪个待见他啊。此刻见到魏征要倒霉,纷纷开始落井下石。
“看来魏征之前的刚正不阿大公无私,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
“哼!一个降臣,出任尚书右丞这样的高位还不满足,还想窃据相位!靠着邀直名的方式当上宰相之位也就罢了,还不肯承担责任!当真是太平之时嫌官小,事到临头怕担责!”
“干脆好事都让你魏征一人占了算了!”
“……”
文武百官说什么的都有,魏征听得又恨又悔。
可如今他已经被房玄龄三人架在了火上,骑虎难下。
只能硬着头皮大哭着对李世民道:“陛下明鉴啦!
臣死不足惜,可推行三条国策之事干系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天下大乱,重蹈前隋覆辙啊!”
李世民闻言,皱眉犹豫了起来。
房玄龄见状,悠悠的道:“魏相若是担心牵连太大,可先在魏相老家河北曲阳县试行嘛。”
杜如晦紧接着道:“房相之言老成谋国。若魏相在老家试行三条国策有效,再慢慢向全国推行不迟。”
长孙无忌出班阴阳怪气的道:“万一魏相在老家推行得不顺利,激起民变。大可以效仿汉景帝晁错旧事嘛。
魏相自诩大公无私,忠心耿耿。不会不肯为大唐、为百姓、为陛下去死吧?!
不会吧?不会吧??”
三个老狐狸你一言我一句彻底把魏征的退路堵死。
见李世民目光不善的看着自己,魏征没有办法,只能大哭着道:“臣可以去老家推行三条富国强民的良策;只求陛下赐犬子丹书铁券,以防微臣死后被奸佞清算。”
李二立刻转头对房玄龄道:“速速拟旨:赐魏爱卿丹书铁券,后世子孙除十恶不赦之罪外,皆可免死。”
房玄龄飞快的从袍袖中掏出纸笔,杜如晦掏出砚台墨块。
长孙无忌掏出个酒壶倒了些酒在砚台里开始磨墨。
房玄龄拉了个尚书省的五品官趴伏,在其背上飞快的拟好圣旨,与杜如晦一起加盖尚书省印信。
然后交给早在一旁等候的卓不群。
卓不群脚下生风,几步窜到龙椅前,双手呈上。接着转身弯腰,以方便李二在他背上盖皇帝印。
符宝郎早就捧着玉玺跪在龙椅之旁,李二将圣旨摊在卓不群背上,然后取过玉玺往上面一盖,齐活!
让卓不群将墨迹未干的圣旨拿给魏征,李二大笑着道:“丹书铁券一个时辰之内送到府上,魏爱卿两个时辰之后赴任吧。”
魏征老泪纵横:“臣遵旨……”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一挥手:“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承乾殿,在《开火车》和《吹笛子》的歌舞声中。
四个奸佞正弹冠相庆。
长孙无忌取下头上戴的进贤冠,屈指弹了一下,嘿嘿笑道:“刚收到消息,魏征是抬着棺材去的河北曲阳县。”
房玄龄冷笑:“真以为相位是那么好坐的!我与杜相忠心耿耿、勤勤恳恳的为陛下效力十年,才战战兢兢的坐到尚书左右仆射的位置上。
他魏征新降,寸功未立。何德何能在我等捧他宰相高位之时,心安理得受之的!”
杜如晦紧跟着道:“还大言不惭的说定不负同僚期望。呵呵,谁对你这块茅坑里的石头有所期望。”
李承乾一摆手:“倒也不用这样说他,目前形势下,还真只有他魏征能干成此事。
本王本来还想过几年才让他去推行摊丁入亩等三条良策的。
可那魏征实在太过分,竟敢对我最敬爱的父皇不敬。
本王和母后都舍不得说父皇两句的,那魏老倌却指着父皇的鼻子骂。
本王身为人子,不整你魏征整谁!”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立刻大拍马屁:“殿下仁孝纯深,日后必是秦皇、汉武、昭烈皇帝那样的有为之君。”
李承乾大笑着道:“三位公忠体国,勤于王事。后世史书上定能落下不弱于诸葛孔明的评价……”
“哎呀~岂敢岂敢。”
“……”
“哎呀~过奖过奖。”
就在四个奸佞互相吹捧之时,大内总管带来圣上口谕:“逆子!你竟敢勾结外臣,残害忠良!速来御书房受死!”
听到“勾结外臣”四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立刻被吓得瘫软在地,不住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