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突厥众将都喝得酩酊大醉,加上突利可汗,不,应该叫李忠唐作为内应打开城门。
又加上突厥士卒百姓受李承乾秦王屋的恩惠,抵抗之心并不强烈,唐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王庭。
李承乾下令将突厥百夫长以上的将领全部处死,其余士卒和百姓则由其自便。
要去投靠阿史那雄鹰与薛延陀青狼的,发给两条羊腿,让他们自行去。愿意留下来投靠唐军的,热腾腾的酸菜炖牛羊肉管够,御寒之物管够。
由于李承乾待遇给的实在“太好”,许多突厥人都选择投靠了大唐,并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帮李承乾守城。
李承乾将这些投降的突厥人交给裴行俭管理,以此培养裴行俭治民的能力。
如今的李承乾已经开始考虑突厥都护府的大都护人选了,准备举荐自己的铁杆心腹裴行俭为突厥大都护。但有两个小问题,一是裴行俭年幼只有十四岁,二是资历浅;若是贸然担任大都护这样的高位,恐怕不能服众。
到了这个时候,李承乾想到了他的河间王叔李孝恭。这么好的领导就该调给裴行俭。
于是给李二写奏表,建议朝廷在草原效仿汉代设突厥都护府,治理万里草原。任命李孝恭为突厥大都护,裴行俭为突厥安抚使,并让李孝恭将草原之事,尽委于裴。
裴行俭则负责在草原上设州立县,编户齐民等一应政事。
奏表刚刚写完,李三进屋禀报:“大帅,苏将军已将杨政道、萧皇后擒获。是否将他们押到屋中由大帅亲自审问?”
李承乾停笔,想了片刻,决定还是不见杨政道为好,以免两人相见之时尴尬。
心念及此,吩咐李三:“让李忠唐将杨政道带下去看管,以王侯之礼待之;传萧氏觐见。”
“喏。”
少顷,李三带着萧皇后进屋。
萧皇后如今年过六十,头鬓斑白,已无艳后风采。进屋之后,朝李承乾微微躬身:“阶下囚杨萧氏见过大唐秦王。”
李承乾笑道:“汝乃当朝中书令萧瑀家姐,何来阶下囚一说。”
萧皇后面无表情的道:“出嫁从夫,老妇人更是杨广之妻。”
李承乾不想和萧皇后在前隋炀帝的事情上纠缠,更不想在隋唐之间的恩怨上纠缠。不然萧皇后若是骂自己的话,自己还不好还嘴。
轻咳两声后道:“表叔祖母也是见惯风浪之人,当知如今该如何保全萧家与杨家。”
萧皇后凤目圆睁,厉声喝问:“杨萧氏只想知道,大唐秦王为何不见大隋天子杨政道?”
李承乾笑而答曰:“王不见王。”
萧皇后闻言,面色缓和。然后摘下颈上戴着的一条红绳。
萧皇后握着红绳一扯,一方玉玺便从萧皇后胸口的凤袍内跳了了出来。
李三飞奔过去,一把将玉玺从萧皇后手中夺走。接着小心翼翼的走到李承乾的桌案前,屏气凝神的将玉玺放在桌案。
萧皇后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李承乾在身后大叫:“来人,以太皇太后之礼待本王的表叔祖母。”
等萧皇后走出屋外,李承乾才开始打量起桌案上的玉玺。
此玉玺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玉玺破了一角,以黄金补之。
正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李承乾看了两眼,便对李三道:“收起来吧,命十三、十八带三千人护送此物回长安,交给父皇。”
李三小心翼翼的道:“主子不留着把玩几天?”
李承乾笑道:“父皇受命于天,本王受命于民。”
李三躬身拍马屁:“主子高明,奴婢佩服。”
就在此时,唐俭灰头土脸的进入屋中,大叫着道:“殿下,你害苦老臣也。”
李承乾讶然:“莒国公何以搞得如此狼狈?”
唐俭笑着道:“老臣灌醉颉利可汗之后,一回雪屋就开始在屋中挖地洞。殿下夜袭王庭之时,老臣钻入地洞之中,才避免了乱兵踩踏。不过地洞之中多尘土,老臣被弄了个灰头土脸,可是大失礼部尚书的威仪。”
李承乾笑道:“辛苦莒国公了。”
唐俭笑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尔,何来辛苦一说。”
“既然如此,本王还有一事劳烦莒国公。”
“殿下有何吩咐。”
“请莒国公带着传国玉玺与本王奏表回京,将之献给父皇。”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将奏表用火漆封口。
唐俭犹豫着道:“传国玉玺,国之重器。由老臣一个文官护送恐怕不够稳妥,还请殿下将之托付给一位大将护送,以策万全。”
李承乾笑道:“莒国公放心,龙鳞卫李十三、李十八会带三千人随行护卫。”
唐俭想了想道:“外围尚有突厥二十万援军,还是加上秦叔宝更为稳妥。”
李承乾笑着点头:“那就依莒国公之见,命秦大将军领所部兵马随行护送。”
唐俭躬身抱拳:“老臣领命。”
李承乾笑着道:“退下准备吧。”
一旁的李三躬身道:“奴婢送莒国公。”
李三将唐俭送到屋外,又去秦叔宝营中传了李承乾的命令。
办完这两件事后,李三并没有回王屋伺候李承乾,而是来到了李忠唐的营帐。
李三作为李承乾的心腹太监,李忠唐不敢怠慢,亲自出营,盛礼接待。
双方叙礼完毕,进入营帐。
李三落座之后,泯了一口茶水,慢悠悠的对李忠唐道:“李公真是好福气啊!自从陛下登基之后,便削减了爵位的赏赐。许多从龙功臣跟随陛下南征北战都没有得到公爵,李公给大唐开了一道城门,就得到了安国公这样的国公显爵,真是令人羡慕。”
李忠唐闻言大惊:“忠唐无功而受显爵,整日里惶恐不安。还请三公公教我。”
李三面无表情的道:“先前王屋之中,萧皇后问主子:大唐秦王为何不见大隋天子?
主子答曰:王不见王。”
李忠唐闻言点头:“三公公放心,忠唐知道该怎么做。”
李三哈哈一笑:“那咱家就不打搅安国公做事了,告辞。”
“三公公慢走。”
两个时辰后,李忠唐提着杨政道与萧皇后的人头来王屋请罪。
“启禀大王,杨政道与萧皇后蛊惑微臣造反,被微臣连带后隋小朝廷一万余人一并诛杀。微臣先斩后奏,请大王治罪。”
李承乾闻报大惊失色,继而顿足捶胸,指着李三与李忠唐破口大骂:“你们两个奸佞,陷孤于不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