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距离,一个成年人负重20斤,大概需要2分钟能够到达。
如果行进的路面是松软泥泞的土地,这个时间将会增加到4分钟。
杨平部队装备的胸前板甲,有两个类似于现代书包的背带,穿戴时只需要背带绕过手臂,挂到肩膀上,再将两个背带之间的绳索拉紧,便算完成了上甲动作。
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一个士兵几乎在呼吸间就能完成给自己挂上板甲。
但看着黑压压的敌军向自己冲锋而来,作为开路先锋的进卫旅第一团士兵们却一个个手脚僵硬、慌乱不已,
以至于挂上板甲这个已经被他们训练得极为熟练的动作,竟然愣生生地在2分钟之内还没有全部完成。
甚至,刚刚整编进第一团的何仪所部的老兵油子们,看到这密密麻麻的敌人突袭而来,直接扭头就跑。
还好,第一团的司马王良是个狠角色,直接带着身边的斥候伍,拔出大刀,将这些逃跑的十几个兵油子直接砍倒在地,这才制止了骚动的队伍。
然而,因为这十几个老兵油子的逃跑,让本就已经紧张慌乱的第一团士兵们更加慌乱。
虽然王良及时制止了部队溃散的趋势,但是慌乱的士兵们刚刚完成披甲,还没有列队,
许褚带领着300甲兵已经杀到了第一团的阵前。
张三作为第一团的团长,这位曾经还想吃了杨平的狠人,实际上没有那么狠。
这位在训练时表现还算出色的精壮汉子,在看到曹军冲来时竟然手足无措、大脑宕机。
其实甭说张三,就连第一团的副团长刘海、另一位司马闫宁,遭遇突袭都没能做出有效的反应。
不过张三也确实狠辣,几口吞下手中的饼干(后文会介绍这个饼干)后,
看着许褚带队已经冲杀到阵前,而自己的士兵们还在慌乱地拿着武器准备整队,于是就带着自己身边的精锐传令伍前去迎战。
同样是拿着大刀,许褚那长度一米六的斩马刀,仅仅是一个闪身一个斜劈,直接将张三从胸腹斩成两截!
就连杨平给他炼制的胸前板甲,都没有挡住许褚这势大力沉的一刀。
跟随张三而来的6位士兵,旋即就像一粒沙子投进汹涌的河水里,连一个浪花都没有泛起。
曹军踏过,鲜血染红了地面,和那随风摇摆的青草一起构成了一幅诡异的画面。
许褚带队,像狼入羊群般冲进了第一团的行军队列里肆意砍杀。
杨平部队的装备确实精良,以至于许褚那把锋利的大刀,砍杀了数人后竟然卷刃得厉害,在砍另一个人时竟然没砍透他胸前的板甲,而是将板甲斩成了折叠状。
倒是被他砍中的士兵,被这巨大的力道震得腹脏破裂,吐血而亡。
随着砍杀的进行,许褚发现他的推进速度迅速降了下来。
这时就体现出,杨平这个现代人的奇思妙想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
众所周知,古代冷兵器作战,有建制、能形成队列的部队,可以轻松碾压没有建制、混乱的队伍。
第一团的士兵虽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冷兵器冲杀,但是兵员素质确实是杨平精挑细选的,身体素质至少达到了曹军士兵的平均水平。
这些士兵们在经过起初的慌乱后,迅速开始寻找长官——头上帽子插旗的人:
(杨平部队在换装后,由身后背旗变成了帽领插旗。
普通士兵帽子是光秃秃的,伍长会在帽子上插一面小小的三角形红旗;
小队长则在红旗上画上一道黑杠;
中队长是两道黑杠;大队长是三道黑杠;
副团长则是在小三角红旗上画一道黄杠;
团长是两道黄杠;副旅长是三道黄杠;
旅长则是一面正方形的小红旗,四周镶着金边;
副师长在方形小红旗的金边里绣一个金色五角星;
师长是两颗五角星。
目前护民军团只有何仪脑袋上插的红旗上是两颗五角星,
另外军团三位司马钟矛、齐峰、牛壮则是一颗五角星。
至于杨平插的旗,则是由黑、红、黄三色杠杠相交的四方形彩旗,护民军团仅此一面。)
近卫第一团的士兵们根据头盔上的红旗,迅速找到了军官,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开始慢慢地列队,抵挡曹军的冲击。
但许褚带领的精锐冲击得太快,战斗力也太强,第一团的抵挡也仅仅持续了不到二分钟就宣告结束!
300人的近卫第一团,也仅仅是团司马王良聚集了十几名士兵边战边退,到了第二团附近。
近卫第二团的团长胡三(这位使用手雷炸死典韦)的杨平亲卫,反应能力要比张三强得多。
在听到杨平\"全军备战\"的鼓号声后,立刻大声呼喝着,让手下士兵挂甲备战。
当然,近卫第二团的士兵看到黑压压的曹军冲击而来,同样也手忙脚乱,
同样也有何一带过来的老兵油子撤退后跑。
不过这些撤退的老兵油子直接被他们的老东家——第一师师长何仪,带着亲卫队全部斩杀!
杨平这次的行军序列是:近卫第一团打头阵开路,在其后是进位第二团,第一师师部在第二团与其后第三团的中间。
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何仪的战略眼光不行,但战术能力足足甩了杨平一条街。
发现自己的部队遭遇伏击后,何仪迅速做出反应,聚拢身边的12位亲卫(杨平规定:正师级军官有12人的亲卫,副师级有十人,正旅级有6人,副旅级有两名卫兵,旅级以下军官就不配备卫兵),
立马列成阵势,挡在近卫第二团身后充当督战队——这位老将太知道士兵们遭遇伏击以后的反应了。
虽然何仪很惊讶杨平的部队的纪律性,但是自己带过来的老兵油子们虽然勇悍,但见风使舵的本领也不是一般的强。
在他通知亲卫截击前面、斩杀前边逃跑的近卫第二团逃兵时,命令身后的近卫第三团团长铁涛迅速组织兵力,在道路西侧列开阵势迎敌;
又命传令兵传令,近卫第四团团长袁培组织兵力,在道路西侧前出列队迎敌。
这两个团,是被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当作弃子使用,其目的就是阻拦一下曹军冲击的势头。
何仪真正的目的是,通知近卫旅旅长马河,迅速带领第五团以及旅部的后勤团和器械团迅速展开。
只要近卫旅能够有成建制的部队列阵完成,相信就能遏制住曹军的冲击势头。
以他对杨都督的了解,只要前边的近卫旅能够为他争取一刻钟的时间,后边的教导旅就能列成阵势了。
而现在攻击的曹军明显是没有列队,只想以最快速度将这几千护民军团冲散,进行残酷的野外混战。
所以,只要教导旅能列成阵势,就有反败为胜、把这些各自为战的曹军击退的可能。
只能说,历经生死的老将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嗅觉是极其灵敏的,判断也是极其正确的。
那么,现在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带着前边的近卫第二团,为近卫第三团和第四团列阵争取哪怕1分钟的时间。
于是,这位老将骑着战马,带着斩杀了逃兵的亲卫,快速向近卫二团前面冲去。
近卫二团团长胡三的反应确实够快:看着已经淹没在曹军之中的第一团,特别是看见那个身高九尺、挥舞着大刀的许褚,胡三立即想起了杨平的交代(这个许褚是个万人敌),
凭借自己的小身板肯定是打不过,但现在的情况是,打不过也得硬着头皮上,毕竟老子曾是炸死过曹军第一猛将典韦的人。
就在电光火石之间,胡三心生一计,对着前面挥刀砍杀的许褚,举着双手大喝一声:\"左零右火,雷公助我!\"
随后,将别在腰后的水壶直接给扔了出去。
冲得正猛的许褚,忽然听到这声曾经出现在他梦中的声音,立马也是一激灵,在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朝他飞过来后,许褚毫不犹豫地转身向道路外狂奔而去。
跟着许褚冲锋的那300甲兵,是当初随典韦一起冲击东城墙那1000精锐甲士中残存的。
他们对这声\"左零右火,雷公助我\",也是心有余悸——毕竟典韦的死相,以及当初在东城墙外的那两声巨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本来已经距离近卫第二团不足十步了,但这300精锐纷纷向左右两侧散开。
曹军的猛虎下山的势头就这么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