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听完宋平的诉说,接过了他递来的信件,以及一包袱衣物后,就立马安排宋平赶紧去休息。
毕竟两天三夜驾着马车跑了四百多里,那是足够累人了。
宋平走后,杨平的大帐里就剩自己一个人了。本着先公后私的原则,杨平打开了吕布写给他的信件。
吕布的信上,基本上都是以长辈口吻,训诫后辈的,但杨平看后也是心中感慨:能让吕布这个飞扬跋扈的三国第一猛将,用如此大的篇幅来训诫自己,那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这说明,自己的这位老丈人是真的看重自己。
吕布在信中,仅用两句话提及了张辽的事情,只说:\"你我岳婿,何分彼此。\"
随后,杨平打开了那个用精致檀木盒装着的帛书——吕布准备给吕姝的陪嫁清单。
其他的杨平倒不怎么在意,都是这个时代的礼器,唯独上面写着:\"念爱女远嫁,恐身边无人护卫,特将张辽及其麾下二百骑兵作为陪嫁,归吾女婿杨平调遣。\"
看到这最后的一句,杨平心中乐开了花——
三国时期的猛将不少,但真正的统帅却寥寥无几,张辽可以称得上是最接近统帅的武将了。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不用说是统帅了。
用自己能够快速生产的板甲、铁盔,换取一位统帅和二百历经生死的精锐骑兵,这买卖太划算了!
杨平珍重地收起了这份嫁妆清单,稍微平复了下心情。
也难得的没有再出去锻炼身体,而是坐到床上,打开吕姝给自己写的那份厚厚的书信。
开头就是:\"夫君长生,见字如面……\"
只看了个开头,杨平就乐开了花——自己不断用暗示的方法,终于让这位单纯而坚毅的东汉少女对自己改口了。
顺着信件往下看,杨平能想象得到那位红着脸、强忍着羞涩,提笔给自己写信的少女。
杨平和吕布是合作关系,和吕姝的婚姻绝对是标标准准的政治联姻。
但怎么说呢?虽然交往的时间不长,杨平和吕姝两人,也就在许县见了两次面,在临颍城又相处了一个多时辰,但从言语、行为上,杨平可以看出吕姝是一位心思很单纯的女孩。
从颍河送别来看,这又是一个果敢、坚毅的女孩。
所以,杨平这次写信送礼虽然是有谋划的,却一直未在给吕叔的信中提及。
或许是来自21世纪单身狗的坚持吧,总想让自己的婚姻不充斥太多的外物——虽然杨平知道,即便是在21世纪这也是不可能的!
同样,吕姝给杨平写的信中,絮絮叨叨的都是一些生活趣事,或是笨拙而直接地展现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杨平在战阵之上的关心,要他注意安全。
杨平看完九张信纸,在最后一张的末尾,那个娟秀而不失刚劲的字体映入眼帘:
\"夫君长生,春日将至,念夫君于军中无人伺候,特缝制春衫两件。
妾手艺生疏,望君勿笑。\"
在信件的最后,杨平勉强看到一行几乎粘成一团的小字:
\"君在外征战,妾愿君平安。纸短情长,亦吻君千遍。\"
杨平能想象得出,当时的少女是何等的羞涩。
看完以后,杨平双手抱着信件于胸前,往那张行军床上一躺,就那么傻乎乎地乐着,哪还有杀伐果断杨都督的形象!
直到军营吹响了用早餐的号角,杨平才穿上吕姝给他做的那件红色的春衫——对,就是红色,汉朝人喜欢这个颜色。
吕叔的手艺真的不好,可以说很生疏,针脚歪七扭八的,但杨平却没有丝毫的嫌弃——21世纪的单身狗们,穿过女朋友给买的衣服没?
在军营里,杨平的正常穿搭是,外衣上还要再罩一件竹甲。
但今日早饭,杨平就没穿竹甲,还不时向自己的亲兵,以及张辽等将领显摆:\"我家阿姝给我做的春衫,你等没有吧?哈哈……\"
这不仅让一众单身狗心酸,也让将近两个月没有见到家人的张辽,有了一丝思家之情。
饭后,除了营寨外警戒的兵士以外,一万多大军集结在大校场上。
这是昨晚杨平承诺,给何仪的一场授衔仪式。
只见杨平从亲卫手中接过一个托盘,上面放着的是一套十分板正的、仿制后世的六五式军装(为什么不用传统的汉代衣袍,还不是为了省布料)。
不同的是,杨平为了节省布料,把那个中山装式的翻领,给改成了类似于唐装式的短立领。
颜色嘛,使用的是最好染的颜色——黄色(中原地区有大量的栀子花,这玩意染黄色是最简单的,只需要浸泡就行了)。
但这件衣服却被染成了金黄色,上衣五个扣子也是金灿灿的合金,两个领子上的肩章带也是金黄色的。
而下边的裤子就更不用说了,金光灿灿。
甚至杨平还给何仪准备了一双皮底长筒布鞋——当然也是金光灿灿的。
仿制明朝时期的忠靖冠,也是金底红梁的。(图1)
在杨平当众宣布了,组建护民军第一镇的通报后,随即任命何仪为护民军第一镇副总兵官,晋升其军衔为\"佐军将军\",级别为从四品。
随后,便将这一托盘的衣物交给了何仪。
杨平本来的意思是,让何仪找个去换衣服,结果,何仪可能是高兴过头了,也有可能是这位糙汉子,觉得军营里都是男人,有何不能见人的,
就在帅旗的旗台上,当众脱下了自己的衣物,露出那浑身强健的腱子肉,以及微微凸出的将军肚,还有那毛茸茸的大腿。
让杨平感到这家伙彪悍的是,其身上横七竖八的伤疤,有几道在杨平看来,很致命的伤,何仪这家伙竟然给挺了过来。
因为杨平部队的军装,已经在临颍县城给统一了,都是上衣、下裤的仿六五式军装,所以,何仪也能很熟练地穿上杨平为其量身定制的将军服。
穿上以后,何仪挺胸叠肚,整个人看着真的很是干练、威武。
随后,何仪单膝跪地,杨平将两个带着一颗黄金制成的五角星红底肩章,穿进何仪肩膀上的两个肩章带里,扣好扣子后,
再给何仪带上那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忠靖冠。
在何仪起身后,整个人立马就显得威武不凡。
在场的将士看着眼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就连在一旁观礼的张辽等人,也是满眼羡慕,暗想着这次大战一定要捞到足够的功劳,把自己身上这个校尉肩章,给换成金星肩章。
这次授衔仪式主角是何仪,杨平也不想抢人风头,于是仪式完毕后,就让何仪发表了一通感言。
结果,何仪大手一挥,大声喝道:\"二三子,想不想穿这件衣服?\"
下边的士兵们举着手中的武器,大声呐喊:\"想!想!想!\"
何仪哈哈一笑:\"那二三子就要奋力杀敌,赚取足够的功劳。
记住,都督这里军功很公平,只要咱们有足够的功劳,早晚能穿上这套衣服。\"
说完,就向杨平表示,我说完了。
杨平能说什么?接过何仪手中的铜皮大喇叭,轻咳一声,对着队伍吼道:\"解散!\"
解散队伍后,杨平再次带着军官们回到他的中军大帐。
说是中军大帐,其实就是一个用竹竿搭起来的简易房屋,上边用的是草席做底,再覆盖一层蓑草当作顶。
原因嘛,杨平这里缺少制造帐篷的苫布。
所以,整个河西大营里,都是那种类似于21世纪西瓜地那种三角棚——用竹竿木棍搭出框架,在上边盖上一层草席,就算是完成了。
一个窝棚住一个小队十二人,一个团有十六个窝棚,再在中间的走道上搭起凉棚,当作这个团的灶房和食堂。
在杨平这个茅草中军大帐里,只是召开了例行会议。
会后,杨平和张辽一起到河西大营的北边小码头,送别了阮齐、姚西等人。他们将驾驶着四艘双壳体船顺流而下,到淮滨县驻防。
看着东去的水流,杨平轻声问旁边的张辽:\"文远,我记得你家祖上不姓张,应该姓聂。\"
张辽愣了一下,淡淡地回答道:\"确实,祖上因孝武皇帝时,马邑之谋未竟全功而获罪,阖族就改姓张。\"(关于张辽祖上这一段,有兴趣的看官可以自己查资料,这里就不水字数了。)
杨平这才说道:\"文远,汝之祖上为国出策,不惧风险,虽未能建功,但仍不失为国士也。\"
看着不明所以的张辽,杨平继续说道:\"文远,当今天下正逢乱世,而文远你有统帅之才,定能重现,甚至轻而易举地超越汝先祖之成就。\"
杨平的话里,招揽意味十分明显。
张辽张了张嘴,又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对杨平拱手说道:\"都督,辽,很钦佩都督的为人,亦折服于都督的智慧,更欢喜护民军的氛围。
然,辽为温侯部将,只能借用都督在临颍城时回复曹操的话:'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谁知杨平听完哈哈一笑,拉着张辽的手说道:\"文远呀文远,你又不是美娇娘!我亦没有龙阳之好。\"
一句玩笑话,让两人之间的气氛轻松了些。
杨平这才慎重地拿出了放在兜里的帛书,缓缓说道:\"前段时间,我在宜春镇视察,想起了我那未婚妻,就让宋平带着两车礼物到颍川郡前去探视。
同时,我知温侯处缺少盔甲,于是提前奉上聘礼:铁盔一万顶,板甲一万副。
不曾想,温侯竟然将阿姝的陪嫁单子,提前给我写来了。\"
说着,杨平将帛书递给了张辽,笑着说道:\"文远且帮我看看,温侯给阿姝的陪嫁够不够丰盛?\"
张辽狐疑地接过帛书,轻轻打开,看到最后时,竟然双手颤抖:\"这...这...\"
看着面带微笑的杨平,张辽激动得不能自已——刚刚还在感慨杨平真是大方,聘礼直接送上一万顶头盔、一万副板甲,即便放眼大汉鼎盛时,娶三位嫡公主都用不了这么多聘礼!
在看到陪嫁清单的最后,作为聪明人的张辽知道,杨平这是给温侯吕布面子,也给自己面子,没说明说拿一万副铠甲换自己,只是把这件事情融入到聘礼和陪嫁上面。
即便是这样,也让张辽激动得嗓子发堵、双目泛红:
一万副盔甲!
我张辽竟然在杨都督心中,有这么高的地位!
看着激动的张辽,杨平对其拱手行礼说道:\"文远,在长生看来,甭说一万副盔甲,就是十万副盔甲,也没有文远来得重要。
之所以冒昧向外舅开言,求要文远者,实乃长生爱极文远矣。
之前未曾询问文远之意愿,是长生的不是,在此,给文远赔罪。\"
谁料,张辽轻柔地叠好那份嫁妆清单,双手将杨平扶了起来。
在杨平接过帛书以后,张辽直接单膝跪地,向杨平行大礼道:\"末将张辽,参见主公!\"
虽然杨平知道,有自己这套组合拳,张辽肯定会向自己效忠,但听到张辽叫自己主公,杨平还是激动得愣了一下。
随后缓缓向后退了一步,对着张辽深深地鞠了一躬,起身后,用力地扶起张辽,说道:\"文远,汝也知道我杨平的主张:
在九州之内,你我共同平定乱世,为生民建造一个大同世界。
九州之外,文远若有志向,亦可带领一标人马,于这广阔天地之间,开拓出一国之地,称王做主,如何?\"
听闻杨平此言,张辽双膝跪地,杨平拉都没拉住,只听张辽说道:\"末将张辽,誓死效忠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