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七下午,在杨平的战车向西隆隆前进的时候。
有骑兵三宝的加持,张毅、胡车儿等人带着28名骑兵,经过一天一夜的狂奔,终于赶回了400多里外的冠军县。
在湍河东岸,28名精锐骑兵,很轻松地就歼灭了一支50人的荆州兵斥候,但却被刘表部署在湍河之上的水军船只所阻击。
无奈之下,张毅等人只能佯装再次东进,天黑后,在冠军县以北20多里外,一处水流平缓之地,骑着马渡过了湍河,快马加鞭回到了冠军城内。
冠军县虽然是汉武帝给冠军侯霍去病特设的县,但城池确实很小,边长不过一里多一点。
因为年久失修,整个夯土城墙到处都有巨大的裂缝。好在的是,坍塌之处,已经被贾诩指挥着辅兵给紧急修缮了起来。
张毅等人4天5夜来回将近千里,也是累得够呛。进到县城之内,除了张毅、胡车儿两人,其他骑兵都去休息了。
张绣和贾诩,在极其破败的县衙大堂内接见了张毅。
“属下幸不辱命,见到了太平民团的杨都督。杨都督答应出兵救援我军。”
张毅首先将杨平的结论,告诉了这两位主将。
张绣一听,终于从张济战死、自己被刘表困于绝境之地的惊慌失措中走了出来,面露欣喜之色,反问道:“果真?”
张毅也肯定地回答道:“少将军,这是杨都督亲自给属下明说的。
他说:5月12日之前,护民军将有一支精锐突进到湍河以东,给我军带来一定的粮秣辎重补给。
护民军4万精锐大军,预计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进攻南阳郡的北部和东部了。”
听闻此言,张绣是彻底把吊起的心收起来了,示意张毅回去休息,自己则欣喜地看向若有所思的贾诩,问道:“先生,如此,我等危机便可解除了吧?”
贾诩没有回答,而是看着站在原地没有去休息的张毅,问道:“汝还有何事?”
只见张毅对二人行礼说道:“少将军、文和先生,那杨都督要:将吾与他的谈话,原原本本地给二位复述一遍。
属下虽不知是何意,但杨都督说得很慎重。”
听闻此言,贾诩来了兴趣,看向张绣。张秀对张毅说道:“汝且说说。”
于是,张毅就从与杨平见面开始说起,一直到杨平拿出骑兵三宝让他试验,最后用护民军的马换取已经疲惫不堪的西凉马。
说完之后,张毅还兴奋地向二人解释道:“少将军、文和先生,那骑兵三宝真乃骑兵的利器。
我等本已经疲惫不堪,若没有双边马镫、高桥马鞍,我等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回来的。
并且,我等在湍河东岸与刘表军斥候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有双边马镫的加持,我等在疾驰的战马上开弓射箭,准头足足提升了一倍有余,仅凭骑射便将这50人射得溃散。
后来的追击中,马槊也能当斩马刀用,挥舞起来十分方便、有力。”
对于张毅所说的,张绣很感兴趣,立马就要让张毅带着他,去见识一下所谓的骑兵三宝。
而贾诩却捋着胡子坐在那里沉思,张绣叫了他三声才反应过来,问道:“少将军何事?”
张绣兴冲冲地说道:“文和先生,且与吾一起去见识一下所谓的骑兵三宝。”
贾诩起身,跟着张绣、张毅二人来到了冠军县衙门前的小广场上。
黑夜之中虽有火把照明,但也看得不是太真切。
只是贾诩和张绣一看眼前的战马,就极为喜欢——只见这战马并不高大,但长得膘肥体健。
询问之下,得知杨平军中,全部都是这种膘肥的战马。
张绣眼中满是羡慕,而贾诩却更加确认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见张绣一个翻身跨上战马,接过马缰绳,开始在这个狭小的县城内纵马狂奔。
不多时,就返回衙门前,踩着马镫潇洒地下马,对着贾诩哈哈一笑:“文和先生,真乃神兵利器也!”
安置了张毅回去休息后,县衙的大堂里只剩下了贾诩和张绣。
张绣不解地问道:“文和先生,夜已深,有何要事要与吾商议?”
只见贾诩坐得端正,极其严肃地问道:“敢问少将军,可有一统天下之志?”
张绣一听就愣了,好端端的贾诩问这个干嘛?
张绣知道自己的斤两,自己的根本无法与自己的叔叔张济相提并论,而自己的叔叔张济,其志向:也不过是在乱世中做一个军阀,在太平盛世做一个真真正正的骠骑将军,封个万户侯,仅此而已。
自己才能上不如叔叔,而此时也面临着极其危险的境地。
于是,张绣就老老实实地对着贾诩回答道:“文和先生勿要开玩笑,张绣之志,亦不过于乱世自保,太平之时封侯拜将,便也足矣。”
贾诩一听,再次问道:“当真?”
虽不知道贾诩为何如此慎重,但张绣却端正态度行礼说道:“当真。”
只见坐在侧面的贾诩开口提议道:“如此,请少将军率部,效忠于太平民团杨平、杨都督。”
张绣惊讶地问道:“先生,这是为何?”
贾诩起身,认真地问道:“少将军,若有一16岁少年郎,4个月之内,以流民身份,先败曹操,后败袁术,控一郡之地,安民百万,有带甲之兵5万以上。
少将军,此是何等人物?”
张绣下意识地回答道:“天下安有此等人物?”
刚说出口便反应过来,惊讶地说道:“这杨平、杨都督,不正是先生所说之人耶?”
贾诩站在张秀身前,那胖胖的脸上也看不出表情,淡淡地开口道:“少将军,此等战绩,可否能与冠军侯相提并论?”
张绣下意识地说道:“冠军侯17岁领兵出征,杨都督16岁自起炉灶。”
后边的评价没说,但是张绣和贾诩两人都知道,这位杨都督就战功而言,简直就是天花板的存在了!
只见贾诩平静地说道:“少将军,若有一人,仅凭阳谋,便能调动天下诸侯,以天下诸侯为棋子,为自己的大业创造机会,此又是何人?”
在张绣的认知中,行军打仗能搞好,已经是智谋人物了,把天下诸侯当棋子,那真是一个可怕的人物!
未等张绣开口,贾诩便自言自语道:“那位杨都督,布局甚是长远,甚至,我等皆为杨都督之棋子矣!”
听闻此音,张绣惊得站了起来,忙问其故。
贾诩捋着胡子在堂中踱步,缓缓说道:“吾也是刚刚听张毅所说,再串联目前天下的局势得出的结论。
首先是这位杨都督,在二月初,利用曹操南下颍川郡,欲灭刘辟等黄巾余部为契机,趁机收编刘辟等黄巾军,在临颍县与曹军大战,
借机将温侯(吕布)从徐州引到颍川郡,最终在击败曹操后,将颍川郡让与温侯。
其目的,就是让温侯在北面,为其阻挡曹操、袁绍等诸侯。
而杨都督自己则率兵南下。
杨都督有击败曹操的辉煌战绩,以及为黄巾军断后的壮举,收编何曼、黄邵等部的黄巾流民顺利之极。
而汝南郡,是这些黄巾余部盘踞数年的根据之地,世家大族大多逃亡,地主豪强在杨都督面前则不堪一击。
即便是有刘辟反叛,杨都督也仅仅在一月之间便平定了汝南郡。
随后便是与袁术对峙。
而在杨都督南下之前,就已经针对中原各诸侯做出了布局——
首先是利用曹操被打得损兵折将、伤筋动骨,派人大肆在徐州宣传。
曹操曾屠杀过徐州,徐州百姓对曹操又恨又畏,如今曹操实力大减,徐州百姓对曹操的畏惧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有恨了。
而占据徐州的刘备,当时是以救援徐州之名而来的,接任徐州刺史以后,急需做出提高自己威望的事情,彻底将徐州拿在手里。
这明晃晃的一记阳谋,迫使刘备不得不率兵北上,在兖州与曹操作战。”
看着满脸不可置信的张绣,贾诩没有理会,继续说道:
“刘备一走,徐州空虚,早就对刘备得了徐州不服的袁术,肯定会横插一脚,图谋徐州。
至于袁术与杨平在汝河进行对峙,现在看来应该是障眼法——因为无论是曹操,还是杨都督,都希望刘备在打兖州的时候,袁术从背后偷袭徐州。
从目前情况来看,杨都督与曹操的战略目的都已达成。
而根据刚刚张毅所说,杨都督在汝河东岸将袁术打了个全军覆没,但随后又将袁术的俘虏、民夫全部还给了袁术,
仅仅是换取了一些铜钱、丝绸、美女。
少将军,你可知这是何意?”
听着贾诩的诉说,一直在惊讶之中的张绣下意识地说道:“何意?这杨都督乃贪恋享受、贪财好色之辈也!”
贾诩冷哼一声:“恐袁术也是此想法也。”
然后反问张绣道:“少将军,若将你带入杨都督的位置,在将袁术打个全军覆没以后,你将如何?”
张绣一听,起身说道:“当然是挥兵东进,占领整个淮南富庶之地。”
贾诩轻叹一声:“少将军,这才是吾让你向杨平效忠的原因。”
看着不解的张绣,贾诩真诚地说道:“易地而处,就是吾,也不免会因为眼前巨大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规划。
整个淮南富庶之地,这是何等的诱惑?!
然杨都督却有清醒的头脑,放弃了淮南之地,进而图谋荆州。
非有大毅力、大气魄者,做不到此等程度也。”
贾诩示意张绣就坐,自己也到了张绣对面的几案前,用手指蘸了蘸几案上的水碗,在几案上点了一个点:
“少将军且看,这个点是颍川郡,目前由温侯所占。”
又往东北点了一个点:“这是兖州,曹操所据。”
随后向东:“这是徐州。根据前些时候的情报,此时已经为袁术所占。
此时,刘备在中间。
吾根据杨都督与张毅的谈话推测,温侯必然会向东,趁曹操疲惫、刘备兵败、袁术士气不高之时,联合刘备,驱赶徐州的袁术。
故,此时汝南以北的各个诸侯,都在徐州混战,根本无力威胁汝南郡。
然后,杨都督以我等所部缺粮,南阳郡麦子将熟为诱饵,使我等出兵,到南阳郡前来搅局。
其目的就是吸引刘表的目光、兵力。
随后,他杨都督出大兵,在我等于刘表鏖战之时,一举拿下荆州。”
张绣听完,瞬间便有些愤恨:“好一个奸诈的小儿!”
但看着面色平静盯着自己的贾诩,张绣立马住嘴,稍作思考,对着贾诩行礼道:
“先生,绣失言了。杨都督请我等出兵南阳郡,虽是利用我等,但杨都督说得光明磊落——此事乃是互惠互利之事。
只是没想到,叔父竟然会战死在穰县。”
看着还没有回答到点子上的张绣,贾诩不得不出言提醒:“少将军,如此雄才大略、智谋超群、实力强悍的杨都督,值不值得少将军效忠?”
贾诩问得正中要害,张绣稍微思考一会儿,向贾诩行礼道:“敢问先生,您是否属意杨平,欲投杨都督?”
贾诩捋着胡子说道:“吾猜测,数日之内,杨都督会亲自率兵来此。
若其亲自率兵到此,吾愿为其出谋划策。”
贾诩的意思很明确:杨平这样的明主,若敢亲自前来招揽,那么绝对是诚意满满。
我不管你张绣怎么做,我贾诩肯定会跟着杨都督。
这就是杨平打出名声以后的好处了——打赢了天下第二诸侯袁术,鲁肃过来投奔。贾诩这老狐狸,立马也就看出了杨平的潜力,有了投效之心。
而贾诩已经把杨平分析得如此透彻,没有什么称王称霸之心的张绣当即表示:文和先生都要投靠杨平了,我张秀信得过你的眼光。
只要杨都督亲自率兵来此,我就为杨都督牵马执凳!
这就是杨平交待张毅,将二人的对话复述给贾诩的目的了。贾诩果然是聪明人,权衡利弊之下,立马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听闻张绣有投效杨平之心,贾诩立马建议道:“少将军既有此心,当果断行事,待杨都督到时,即刻将骠骑将军大印(张济是汉献帝封的骠骑将军)奉上。”
张绣不解的问道:“先生,难道不做考察、不等杨都督招揽,我等便主动前去投效?此……”
张绣没说的话——是太是不是太丢份了?
却见贾诩说道:“少将军,杨都督已经招揽我等了。
以杨都督的实力以及谋划。此战,若无我等参与,其对上刘表,也有将近七成胜算。
若我等真心投效,全力以赴帮助杨都督,则杨都督的胜算能达到八成。
战阵之势,有八成胜算,基本已经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了。(七成胜算我们是棋子,八成胜算我们就是功臣!)
我等不在战前忠心投效,难道等杨都督占领荆州以后,实力扩充数倍。再去投靠吗?”
贾诩的意思,表达的一点都不含蓄,那就是:
现在杨都督还没有发达,我们去投效,肯定能有个好位置、好待遇。
若等杨都督彻底发达了,咱们再过去,只能是往后排、坐冷板凳,吃点残羹剩饭!
张绣也听明白了,也接受了贾诩的建议。
(从历史上,贾诩两次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都听了。
可以看出来,张绣真的很听贾诩的话。
也有观点认为,贾诩是张绣的老师。)
所以,当5月11日下午,杨平率领5000人的车骑营,一路穿插狂奔400多里,
赶到冠军县北20里湍河东岸后,工兵们搭完浮桥,就见张绣、贾诩二人骑着马,带着一队亲卫,来到杨平宽大的战车下。
二人直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行大礼道:“我等参见杨都督!”
杨平赶忙下了战车,扶起二人,高兴地问道:“二位,如何行此大礼?”
却见张绣,将张济的骠骑将军大印,双手捧给杨平,说道:“张绣愿率部加入护民军,听从杨都督调遣!”
说罢,骠骑将军大印高高举起,自己单膝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