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各项事务都有条不紊地推进之时,人们满心期待着小麦收获季节的到来。田野里,麦浪滚滚,那饱满的麦穗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然而,天公不作美。就在人们准备大干一场迎接丰收之际,阴沉的乌云悄然聚集,紧接着便是连绵不断的雨幕降临。这场雨像是无情的使者,打破了所有美好的憧憬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好几天。
大片大片的麦子在雨水的重压下,渐渐支撑不住,无奈地倒伏在地。原本挺直的麦秆,此时像是折翼的鸟儿,无力地趴在湿漉漉的泥土上。麦穗浸在泥水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农民们望着这片倒伏的麦子,眼中满是焦虑与心疼。他们在雨中奔走,试图扶起一些麦子,可一切都显得那么徒劳。雨水不断冲刷着他们的脸庞,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这原本寄予厚望的丰收,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搅得支离破碎。
那一片倒下的麦子,宛如命运无情的宣判,让人们心中充满了苦涩。但生活还得继续,他们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份打击,期待后续能尽可能减少损失,同时也期盼未来的日子能风调雨顺,让付出能真正换来应有的收获 。连续下雨,庄稼欠收,农人苦不堪言天空像是被戳破了一个洞,连绵不断的雨幕无情地笼罩着大地。雨滴如豆,密集地砸向田间,那原本生机勃勃的庄稼,在这无休止的雨水浸泡下,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田野里一片汪洋,积水没过了庄稼的根茎。嫩绿的叶子开始泛黄、枯萎,无力地耷拉着脑袋。沉甸甸的麦穗刚刚成熟,就已被雨水打得东倒西歪,不少甚至已经麦穗儿倒在泥水中,经受泥水无情的浸泡。
农人们望着这片凄惨的景象,满脸都是绝望与无奈。他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雨中艰难地穿梭,试图挽救一些还未完全坏掉的庄稼,然而一切都显得那么徒劳,抢收小麦回去,也会因不能及时晒干,麦子也会腐烂变质,就是晾干也容易发芽,真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还是泪。一年的辛勤劳作,从播种时的满心期待,到灌溉除草施肥时的精心呵护,都在这场无情的暴雨中化为泡影。
家中的一家老小还等着收成来维持生计,交租,交税,可如今庄稼欠收,未来的日子该如何度过?他们的脊背因生活的重压而愈发弯曲,粗糙的双手紧紧握着农具,仿佛想要抓住最后一丝希望。但现实如这冰冷的雨水,让他们苦不堪言,心中满是对老天爷的悲愤和对未来的迷茫。
望着那片稀疏、泛黄的麦田,我的心沉甸甸的。今年小麦欠收,对于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的产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仿佛瞬间陷入了绝境。每一株瘦弱的麦秆都像是在无情地宣告着困境,先前丰收在望的热情和期待中的丰收时热闹场景仿佛还历历在目,如今却只剩满心的忧虑和无奈。
然而,在这看似无路可走的绝境之中,一丝灵感如星火般闪现。我突然想到,或许可以利用这些欠收的小麦制作麦芽糖。虽然小麦数量不足,但麦芽糖独特的制作工艺或许能化腐朽为神奇,让发芽的麦子起死回生!
说干就干,我立刻投入到麦芽糖的研究和制作中。首先把想法告诉了父亲,让父亲用村长这个身份去和四乡八村的乡长和村长沟通一下,告诉治下的村民和农人,面对水患,沈家村急大家所急,想大家所想,秉承水患无情人有情的济世救人之宗旨,以8文钱一斤的高价,收购发芽的麦子,此时的小麦粉也就12文钱一斤,何况麦芽是鲜货,如果有想卖麦芽的村民,大家可以采集后送到沈家村,有多少沈村长都照单全收,替大伙儿减少损失,替县府分忧。
首先把自己家佃农田里发芽的麦子先收购,让管家把我新宅里的女人全部接来沈家村,暂时安排在榨油坊居住,李静怡做麦芽糖制作的大管事,几个女人分工协作,开始麦芽糖制作前的准备,李柔嘉带着李润萱,李丹霞,李丹枫还有豆腐坊的女工把收到的发芽的小麦按发芽的程度分类,刚发芽的用大簸箕装好,用水喷湿盖上一层纱布,放置到阴凉避光的豆腐坊,间隔两个时辰喷点水,继续发芽直到长到一寸半左右,就收集起来。 当下先把李柔嘉,李润萱,李丹霞,李丹枫带着豆腐坊女工们,从收到的几千斤麦芽中筛选出来像豆芽一样大小的麦芽全部洗净剁碎放进大水缸里面备用。
让车夫赶着马车送苏瑶,管家和萧护卫去县城和府城购买大量粳米和大瓷缸回来,等粳米送到,马上让豆腐坊的女工洗净泡两个时辰后,泡好后把粳米或蒸熟或煮熟,粳米要蒸煮软一点。微微放凉一下备用。
接下来让女工们把洗净剁碎的麦芽按大约一份碎麦芽放入十份煮熟,蒸熟的粳米饭中的比例,再让李柔嘉偷偷加一些酵母粉拌均匀,加快发酵速度,减少发酵时间,然后放入大瓷缸,再摆放进燃烧着火盆,保温发酵的发酵房保温发酵,大约经过发酵四个时辰的发酵,麦芽就会被糖化,变成一缸粘稠的麦芽水,再把发酵好后的麦芽糖水,先用竹滤芯过滤出糖水,用葫芦瓢舀进大铁锅,剩余的麦芽也不能浪费,女工们捞起来用纱布包着麦芽用力挤了又挤,又挤出来好多麦芽糖水,不浪费一点点。然后在三眼灶的大铁锅里大火搅拌熬开麦芽糖水后,再把熬开的麦芽汁舀进中铁锅搅拌收汁,最后舀进小铁锅中保温搅拌定型,让李柔嘉拿一碗凉开水,从小锅里用木勺舀一点浓稠的麦芽糖汁液放到碗里,再用手去抓哪些遇冷变硬的麦芽糖汁液,看是不是柔软成型,如果麦芽糖汁液入碗即化,证明还需要继续熬制;如果麦芽糖汁液入碗后,经过短暂冷却,可以用手轻轻抓住成形的麦芽糖,如果麦芽糖还是无法提出水面,这时再继续用慢火熬制一会儿,等麦芽糖熬成特有的琥珀色就可以铲出放在青石板上,冷一下就让几个健壮的男工,抬起一坨坨麦芽糖,一次次在一排钉好的木桩上不停的拉糖,随着男工们的一次次不停的多次拉扯,奇迹开始在男工们的手上出现,琥珀色的麦芽糖,渐渐的变成奶白色,而且从柔软变成软硬刚刚好的后世“叮叮糖”,拉好的叮叮糖放进炒熟的小麦粉里充分裹均匀小麦粉,让叮叮糖在大石板上彻底冷却后,用刀背敲成小块,让大家品尝品尝,苏瑶先拿起一块递给了我,其他人也顺序拿起一块迫不及待的放入口中,那特有的麦芽糖的甜带着小麦粉的香,瞬间征服了大家的味蕾,在惊诧之间得到了满足,在这个物质稀缺,零食贫乏的时代,一小块叮叮糖可能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品尝过后,征询一下大伙儿,取个什么名字体贴,说出来大家听听,名字取得好的奖励一斤麦芽糖,最后还是采纳了苏瑶取得名字“麦乳糖”,大家听了都觉得不错,色香味都很贴切,当之无愧的大才女捧着一大袋麦乳糖拉着李柔嘉一起送给我父母去品尝了!
经过几次熬煮,拉糖,裹粉,大伙儿掌握了流程,分成两个团队,把剩下的麦芽糖水,全部制成了麦乳糖,一层一层的装进几个木箱子里保存,每个人拎着一斤麦芽乳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我也和李静怡带着一众自家女人,回到临时居所榨油坊,准备安排接下来每个人的岗位和职责,为后续的大规模收购麦芽和制作麦乳糖,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初步估计后续可能会有几万斤的麦芽会送到沈家村,根据收购量,雇人初步人工筛选出可用麦芽,需要再次发芽的麦芽,送到不同的地方使用和处理,先保持一个稳定的收购,筛选,使用,二次发芽,熬煮,拉糖,裹粉,收纳,储存,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稍后麦乳糖太多,再衍生出更多更好的以麦乳糖为主的产品,赚到更多的银钱,增加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