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后院,父母亲已经站在堂屋面前翘首以盼。父亲穿着一件剪裁得体,雍容华贵的丝绸装,双手背在身后,眼睛紧紧盯着我们来的方向;母亲身着素雅的丝绸装,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头上插着一根价值不菲的玉簪子,脸上带着藏不住的期待。见到我们归来,他们原本略带忧虑的神情瞬间消散,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满是欢喜。
我和苏瑶马上给父母行礼叩拜。我双膝跪地,额头轻触地面,心中满是对父母的感恩。苏瑶也跟着我一同行礼,动作端庄又优雅。母亲急忙上前,双手将我们扶起,嘴里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她的手温暖而细腻,轻轻抚摸着我和苏瑶的脸庞,眼神里满是慈爱。父亲则在一旁笑着,虽然没说什么,但那微微泛红的眼眶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随后,母亲拉着苏瑶的手,热情地说道:“一路奔波累坏了吧,快进屋,我给你们做好吃的。”父亲也招呼着下人帮我拿些东西。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堂屋,堂屋里宽敞明亮,映照着我们幸福的脸庞,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父亲听了我的询问,脸上那一道道岁月刻下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缓缓地坐在老旧的木椅上,指了指旁边的凳子,示意我坐下。“你二哥啊,去族里谈合作的事儿了,说是能给咱们沈氏族里带来很多利益和好处”父亲的声音带着几分自豪。
说到家里,父亲摆了摆手,“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地里的庄稼自从施了你教猪场沤的肥料长得不错,收成最少多出三成。”接着,他又兴致勃勃地跟我讲起沈家村的项目。“村里的那些项目都进行得顺顺当当的,那养殖场大棚里的鸡鸭吃了饲料,长得又快又肥,几乎都是一天一个蛋,羊也是长得膘肥体壮的,还生了好多小羊羔,都分给了养殖户回去饲养。猪圈里的猪已经生了几百只猪仔,都按照之前的约定赊账给了养殖户拿回去养,如今猪圈里也养得满当当。”父亲眼神里闪烁着光芒,“大家的干劲都可足了,就盼着日子能越过越好。”
我看着父亲那满是喜悦的神情,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父亲又站起身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村里发展得有起色了,多亏了大家一起努力,你二哥已经在你们的厂房旁边给你们建盖了一座三进院的青砖大瓦房,如今是小翠带着几个丫鬟厨子住在里面,替你看守着产业,你啊,有空也多回来看看,给咱出出主意。”我点点头,心中涌起一股对家乡的眷恋和责任感。我仿佛看到了沈家村的未来,一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
看时间还早,我便笑着对父母说:“爹娘!时间还宽裕,我带着苏瑶出去溜达溜达散散心,顺便去产业园瞧瞧,再和村里的人唠唠嗑。”父母欣然点头,让我们早去早回,晚上设宴为我们接风洗尘,说话间眉眼间满是对我们的关爱之情。
辞别父母,我们一行人漫步在乡间小道,微风轻拂,送来阵阵泥土与青草混合的芬芳。沿途,村民们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不大一会儿就来到了河边的产业园区,远远就看到厂房旁边矗立着一座气势磅礴的青砖大瓦房,来到大门口,萧护卫赶忙上前去扣动门环,不一会,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身着朴素但神情和蔼的老者出现在众人眼前。他微微眯着眼,打量着众人,听说是主家回来了,随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对着我和苏瑶连连作揖告罪,说是有眼无珠,不知是主家亲临,望主家原谅,随即躬身将众人迎了进去,马上吩咐丫鬟去找小姐报喜。
来到院内,走进屋内,就看到屋内布置得十分典雅,正中摆放着一张方桌,两侧是古朴的木椅。墙上挂着几幅山水水墨画,透着一股宁静悠远的气息。穿过堂屋,来到后院,竟别有一番天地。几株翠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旁边的小池塘里,荷叶田田,粉色的荷花娇羞地探出头来。
众人刚刚坐下稍作歇息,突然间,一阵纷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仿佛有一群人正急匆匆地朝这里赶来。这阵突如其来的声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众人纷纷抬起头,循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不一会儿,只见小翠风风火火地领着一群人走了进来。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匆忙,神色间透露出一种急切和期待。小翠一踏进房间,便高声喊道:“少爷,小姐!你们回来怎么也不提前让人捎个信儿啊,害得我们都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到,也没办法去迎接你们。”
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在房间里回荡着。话一说完,小翠便领着身后的那群人齐刷刷地跪了下来,对着苏瑶和我磕头行礼。苏瑶见状,连忙快步上前,伸手将小翠一把拉起,同时说道:“快快请起,小翠,不必如此多礼。大家都起来吧,有什么话站起来说就好。”
众人听到苏瑶的话,这才缓缓地站起身来。他们按照男女之别,分站在两侧,垂手而立,静静地等待着苏瑶和我的问话。
我首先开口询问榨油坊的生意状况如何,小翠听闻后,毫不犹豫地转身唤出一名男子。这名男子显然是榨油坊的管事,他快步走到我面前,恭敬地站定。
管事面带微笑,开始详细地向我介绍榨油坊的情况。他告诉我,如今的榨油坊不仅使用沈家村以及周边四乡八村所种植的油菜籽来榨油,还积极采购并储存了大量的油菜籽和大豆。
由于原料充足,油坊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菜籽油和大豆油的产量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且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此外,油坊还不断创新,学会了用胡麻来榨油。
然而,管事也坦言,目前胡麻的产量相对较少,但好在价格较为低廉,利润空间较大。为了解决胡麻供应不足的问题,油坊已经与西夏的商人达成合作协议,将大量从西夏收购胡麻,并通过汴梁河运输至沈家村。
感觉小翠已经是仅次于苏瑶的好帮手,处理事情不仅有苏瑶的风格,而且还多了一些果决和远景规划能力,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不仅我暗暗吃惊,就是苏瑶也是拉着小翠的手,低声细语的问七问八,听后一阵阵的不可思议的表情。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马上让小翠带着一起去产业园区亲自看看,一众人又浩浩荡荡的向产业园区出发。
到了产业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首先到的是面粉厂,面粉厂里大变样,分成了油条粉,面包粉和奶油饼干粉三个制作区,按照订单调配好,装袋和储存井井有条。
小翠兴致勃勃地给大家介绍着产业园的规划和发展情况,苏瑶听得认真,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我们穿梭在各个区域,不时停下来与忙碌的村民交谈。一位大爷热情地塞给我们几个自家种的水果,笑着说:“尝尝,可甜啦!”苏瑶礼貌地接过,连声致谢。
夕阳渐渐西下,余晖洒在我们身上,给我们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苏瑶拉着小翠靠在我身旁,感慨道:“这里的一切都太美好了,村民们也特别淳朴。”我看着她们的侧脸,心中满是温暖:“以后咱们常来,一起见证这里变得越来越好。”苏瑶抬头,眼中满是温柔,轻轻点头。苏瑶和小翠相携着,在夕阳的映照下,缓缓走向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