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家中的事务都妥善处理完毕之后,我便决定启程前往海宁县,去赴钱侍郎和汤司丞的约。为了确保行程的安全,我特意挑选了两位武艺高强的镖师随行。
这两位镖师都是经验丰富、身手矫健之人,有他们在身边,我心中的不安也稍稍减轻了一些。此外,我还带上了小翠和李润萱一同前往。小翠聪明伶俐,善于应对各种情况;而李润萱则温柔婉约,能在旅途中给我带来不少温馨和快乐。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一行人登上了一艘宽敞的船只,顺着河流缓缓驶向海宁县。一路上,我们欣赏着两岸的美景,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心情格外舒畅。
钱司丞即将调离海宁县,回到东京汴梁担任户部侍郎,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毕竟,户部侍郎这个职位可是专门负责管理大宋朝的炭业司,权力和影响力都相当大。
汤司丞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早就开始谋划着如何与钱侍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于是,他决定趁着两人交接工作的这个关键时刻,邀请钱侍郎和我一起,三方当面谈妥今后的合作事宜。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汤司丞对我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让我们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而且,通过这次会面,我们还可以共同探讨一些关于炭业司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船老大拉起风帆,船老大的儿子使劲摇桨,小船乘风破浪前行,驶向海宁县炭业司码头。船头的我神情坚毅,身后跟着一众人,他们目光坚定,随船起伏。
船渐渐靠近码头,能看到码头上忙碌的景象。工人搬运着货物,远处炭业司的建筑高耸。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与码头上嘈杂的人声交织。
终于,民船缓缓靠近炭业司的官家码头,稳稳停靠在码头,船身与码头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船身随着水流轻轻摇晃,满脸沧桑的船老大,眼神中透露出惊恐,疲惫不安与无奈。
码头上,几个兵卒正百无聊赖地靠着兵器闲聊。突然,他们注意到了这艘不速之客,瞬间来了精神。其中一个年轻兵卒瞪大了眼睛,扯着嗓子朝民船喊道:“嘿!哪里来的破船,这是官家码头,岂是你们能停靠的!”他一边喊着,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快步朝着民船跑来。
其他兵卒也纷纷跟上,嘴里骂骂咧咧。老者见状,急忙从船上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满脸赔笑地说道:“军爷,你给小老儿十个胆子,小人也不敢停啊,是这位老爷让小人停靠的!”说完转头向我看过来,“小人下了客人,马上就走。”
年轻兵卒可不管这些,冲到船边,用长枪指着老者的鼻子,恶狠狠地说:“少废话,官家码头有官家的规矩,你们这些贱民听不懂吗?再不滚,小心我把你们抓起来!”老者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中满是惶恐,但又不敢违抗。
就在这时,我率先踏上码头,鞋底与木板接触,带着几分踏实。身后众人有序下船,脚步声整齐。
兵卒一看到是我,马上换上了笑脸,我也客气的和兵卒打了个招呼“大家辛苦了!”随即拿出腰牌给兵卒眼前晃了晃,兵卒马上去炭业司衙门禀报去了!
船老大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在这一瞬间被抽走了。小翠见状,赶忙从怀中掏出五两银子,小心翼翼地递给了船老大。
船老大看到银子,眼睛一亮,但他并没有立刻接过,而是双手微微颤抖着,似乎有些犹豫。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伸出手,将银子接了过来。然而,就在他刚刚握住银子的瞬间,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急忙将银子递还给小翠,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这可使不得啊,姑娘,这银子太多了,我找不开啊!要不,这船钱我就不收了吧……”
小翠连忙摆手,笑着说道:“船老大,您就别推辞了。这多出来的银子,是我家老爷赏给您的,您就收下吧!”说着,她又将银子塞回了船老大的手中。
船老大见状,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过了银子,嘴里不停地说着:“那……那我就多谢姑娘和老爷的赏赐了!真是太感谢了!”说完,他便对着小翠深深地作了一个揖,然后转身缓缓地回到了船尾。
船老大站在船尾,心情依然有些忐忑。他一边摇着船桨,一边不时地回头看一眼小翠,似乎生怕她会反悔。民船在兵卒的呵斥声中,缓缓地驶离了官家码头,逐渐消失在了江面上。
码头上的人投来好奇的目光,有几个工人停下手中的活,打量着我们。我环顾四周,这里的一切都带着海宁县特有的烟火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炭味,混杂着海水的咸腥。
不远处,炭业司的大门紧闭,门口站着两个守卫。我带着众人朝着那里走去,鞋底扬起些许灰尘。此次前来,带着明确的目的,我能感觉到身边人的紧张与期待,而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完成既定之事。
来到炭业司大门口,阵阵微风中,两座威严的石狮子矗立在两侧,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一方衙门。门口站立着几个兵卒,身着黑色劲装,神色冷峻,眼神如鹰般锐利。
我带着一行人上前,将腰牌递上。兵卒笑着接过腰牌,仔细地端详着,目光在腰牌的纹路和字迹上逐一扫过,确认无误后,面带笑容地将腰牌归还,随后侧身抬手示意我们进去。
踏入炭业司衙门,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前方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堂,朱红色的柱子撑起高大的屋顶,大堂内摆放着桌椅,墙壁上悬挂着一些字画。左右两侧是长长的回廊,回廊尽头是各个办公的房间,不时有官吏们匆匆走过,脸上带着忙碌的神情。
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充满权力与秩序的氛围,脚步不自觉地放轻,和同行之人沿着回廊朝着我们要去的地方走去。四周安静得只听得见我们的脚步声,偶尔从房间里传出的算盘珠子的碰撞声和官吏们的低声交谈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我们怀揣着目的,在这衙门之中,即将开启一段未知的历程。
带领一行人轻车熟路来到司丞衙门,抬眼便望见衙门大门大开。我整理了一下衣服,迈着沉稳的步伐朝里走去。
进入内堂,就见钱侍郎早已在那等候。钱侍郎身着紫色朝服,头戴乌纱帽,端坐在一侧的椅子上,汤司丞正一脸焦急地来回踱步。瞧见我们一行人进来,他快步迎上前,拱手道:“沈秀才,可算把你盼来了。”我也带着大家一起给汤司丞和钱侍郎行礼。
钱侍郎微微欠身回礼,笑道:“沈秀才,这次来得倒是有点晚,是不是有什么事耽搁了?”钱司丞皱着眉头,拉着我在桌旁坐下,开口说道:“不瞒沈秀才,此次前来,是为了把石炭球儿在江南道推广开来。如今朝堂各方对石炭球儿的推广,销售议论纷纷,圣上也极为关注,我实在是心急如焚。”
钱侍郎听闻,神色一凛,严肃地说道:“汤司丞放心,我这边也一直在跟进此案。只是其中牵涉甚广,诸多势力盘根错节,还需从长计议。”汤司丞轻轻叹了口气,忧虑地说:“这石炭球儿一日不推广销售,朝堂便一日不得安宁啊。沈秀才你才智过人,还望早日让工人早日开工,生产石炭球儿,给圣上和江南道百姓一个交代。”
我目光坚定,郑重地点了点头:“钱侍郎,汤司丞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尽快让工人开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出石炭球儿。”说罢,三人便准备开始仔细商讨起煤球儿的合作生产细节来。
我挥了挥手,示意小翠、李润萱以及那两名镖师先离开。小翠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我的命令,缓缓地转身离去。李润萱则显得有些疑惑,她看了我一眼,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默默地跟在小翠身后。
那两名镖师则显得有些紧张,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向我行了个礼,便快步走出了炭业司衙门。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门口,我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暗自祈祷着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汤司丞将钱侍郎和我请到了县衙后堂。寒暄过后,汤司丞切入了正题。“钱大人,您此番高升,实乃我等之楷模。海宁这地方虽小,却也有不少潜力可挖。我有个想法,若咱们携手合作,必能实现共赢。”
钱侍郎微微一笑,示意汤司丞继续说下去。汤司丞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打算整合海宁的特色产业,通过钱侍郎在海宁县的的人脉和资源,将海宁的货物推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如此一来,既能让钱侍郎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又能增加海宁的税收,又能让钱侍郎在户部的政绩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钱侍郎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认同。他沉思片刻后说道:“汤司丞,你的想法很不错。我在户部也正想做些实事,咱们若能合作,确实是好事一桩。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到了汴梁之后,会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汤司丞连忙起身,拱手道:“那就仰仗钱大人了。我在海宁定会全力配合,咱们携手共进,相信定能开创一番新局面。”
两人相视而笑,一场合作就此达成,期待着未来能在彼此的助力下,收获满满的共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