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现在舒服着呢。
原来的妃嫔都已随他入住龙德宫,知道他有多少妃嫔吗?
一百六十多人!
要是加上原来后宫的女官,赵佶当皇帝时后宫养的人差不多达到五百人。
当然,把皇子以及诸位帝姬加进去,五百人是稳稳当当的。
赵佶的儿子和女儿多了去,毕竟是个风流文人,管不住裤裆,所幸儿子多,还能跑出去一个赵构,不然靖康之耻后南宋得多乱。
赵佶没有些私房钱,可养不活这一大群姑娘。
也供不起他每天游山玩水。
“这些钱,藏入封桩库,别进左藏库啊!”
赵煊特地叮嘱李神仙。
要是进入国库去,想花还得看户部脸色,不如自己揣兜里。
“好嘞官家!”
用完晚膳,赵煊想象的奏疏堆积如山情况并未出现。
朝廷上对于皇帝的动作似乎很认可,无人废话。
还有开封被困,外地札子很难进来,宋钦宗最后向外界发的诏书就是命令范致虚率领陕西五路大军前来勤王,可惜范致虚不知兵,被金人堵在潼关无法前进。
最后又想派人携蜡书北去号召兵马,顺便命令康王前来救援,被巡逻的金兵抓住无功而返。
明天粘罕大军即将到来,开封南城将被封锁,更无可能发出书信。
夜晚的皇宫百无聊赖。
坐在文德殿内,赵煊很快乏味。
古代生活节奏很慢很慢,没有电子产品的夜晚,让一个现代人怎么度过?
李神仙的解闷办法是让皇帝前去翰林书画院或者天文院游玩。
赵煊不感冒。
后宫女人很多......但赵煊和她们又不太熟悉,这种时候还是保存体力为好。
在御座昏昏欲睡的赵煊忽然想到一个美妙的词儿。
“微服私访!”
“微服私访?”
李神仙惊讶。
“官家......这恐怕不合适,京师戒严,民间情绪高涨,官家若是夜晚冒险出宫,后果不堪设想!”
“怕什么!”赵煊起身,“朕不能脱离人民啊!”
“......”
开封夜晚的勾栏瓦肆,一定非常热闹!
想到这里,赵煊再也忍耐不住,不顾李神仙的劝说,偏要禁军中挑两人随行,不用行幸之礼。
除几个内侍,皇帝决定外出的消息无人知道。
当正在内城巡逻的王宗濋得此消息,脸色一黑。
皇帝这是怎么了?
王宗濋习惯做最坏的打算,他仿佛看见皇帝要在金人破城前醉生梦死,不负人间一趟。
但圣旨不可违,王宗濋本想由自己贴身护卫,奈何自己的脸,早被百姓熟透,只能挑选两个最信任的手下跟随皇帝。
这样做不仅能保护皇帝安全,还可以得到皇帝微服私访的一手消息。
皇帝若醉生梦死,王宗濋有责任劝谏......或者亲自动手纠正。
王宗濋坚决主战,拒绝耻辱和议。
赵煊是有玩心,但他不止去勾栏瓦肆,他还要去城墙一趟。
靖康元年,开封文化最后的余晖,那百年文人无数次惋惜和追忆的地方,谁能不心动呢?
赵煊在内侍的带领下,偷偷走出大内,会合派来护卫皇帝年轻力壮的禁军小伙子。
他们穿着布甲,外面套上窄袍,神神秘秘地在左掖门下迎接。
负责开门的皇城司,瞧见是皇帝和禁军,不敢声张,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这样,赵煊和两个禁军以及李神仙溜出宫外。
赵煊特地带了层面纱,换上一套不怎么显眼的衫袍,四人朝东京最热闹的桑家瓦子去。
数十座瓦肆纵横街道,人声鼎沸,坊市界限的崩坏,引发开封夜市的繁荣,灯火通明,昼夜不息。
开封夜市营业最晚的商铺,可一直到凌晨五点,而四五点的早市店铺业已开始营业,早晚无缝衔接,整座开封城,便没有停下安静的时刻,繁荣如此,以至于南宋人追忆不已。
金人南下,并没有造成城内权贵的恐慌,天塌下来有皇帝和贫民百姓顶着,他们可以肆无忌惮沉溺于繁华世界。
毕竟皇帝没了再换一个,平民死亡和他们又有何种关系?
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雨雪霏霏亦没有抵消宋人的心情。
勾栏瓦肆并非巨大的房屋,只是艺人们聚集于此演出卖艺,百姓群聚游玩便如此形成,只有连成片的竹棚,一眼望不到尽头。
禁军一左一右和皇帝挤入人流。
还是因为战争,人流确实稍有减少,但热闹依旧。
赵煊兴奋不已,因为身高不够的原因,不得不和各色人物相撞簇拥。
挤入一圈嘈杂,又躲过几次踩踏,兴奋的赵煊脚步逐渐加快,已然不顾皇帝身份,和百姓勾肩搭背。
两位禁军看见有人搂住皇帝,表情变得严肃,吓得那人冷汗直冒。
“不知这位小兄弟贵姓?”
赵煊疯狂的挤入人群,遂有人冷不丁发问。
“姓赵呀,姓啥,你们别挤行不行,看不见啦!”
赵煊气呼呼,保镖立马从身上搜出几块铜钱,想买个身位。
那人扫视一眼,想必是个人物,拿了铜钱就走。
人群在呼喊。
杂剧表演演罢之后又有杂班,逗得众人捧腹。
“小品呢!”赵煊大开眼界,这杂班演的就是现代小品!
接着又马上窜入人流,随着众多小娃,摇着拨浪鼓,来到一“讲唱”人桌前,只听得众多妖魔鬼怪故事,隔着不远,又有几位唱弹艺人,鼓板之声如波如浪,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我靠,说唱啊!”
蹦蹦跳跳,继续往前,小道边台阶上,有老者玩弄木偶(悬丝)活灵活现,引得小娃围观,一旁巨大推车中,则上演精彩的皮影戏,锣鼓喧天,百姓齐声叫好。
赵煊驻足良久,皮影戏不多见,更何况是远古的皮影戏!
那些小小的纸人,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各处悬挂的油灯、蜡烛让整个街道宛如白昼。
黑云压城之状暂被灯火驱散。
赵煊站在长长的街道下,莫名感慨:“这是东京城最后一抹文化余晖......”
“我......想抓住,把它留下。”
李神仙承办宫内事务繁重,很少体验瓦肆生活,也被迷的神魂颠倒,跟着皇帝一会叹一会惊。
“官......殿下,精彩如此,我......还真想一辈子待在这呢。”
李神仙微笑。
赵煊看着他,能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这里不止是李神仙的家,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寄托。
文明的巅峰。
一个月后,无数艺人戏子将被金人掳去,文明的大厦会如期崩塌吗?
赵煊内心不断询问自己。
欢快的小童从他身边掠过,一个蹴球不合时宜地滚至皇帝脚边。
赵煊俯身捡起缝缝补补的蹴鞠。
两个天真烂漫的小童来到赵煊身前。
“你是贼!”
“抢我蹴球!”
“啊?”赵煊愣在原地。
说话间,一个小童奋力跃起,用头把蹴球顶飞,蹴球划出一道弧线飞跃赵煊头顶,另一个小童将球卸下,顺势一趟带球离开。
两小童嬉闹,回头冲皇帝做起鬼脸,便消失于人海。
“臭小子!”
“好不礼貌!”
赵煊低眉,忍不住笑了笑。
“蹴鞠啊......高太尉是不是已经入土啦?”
皇帝冷不丁一问。
李神仙脑子转得快,回答道:“殿下,高太尉已经入土半年有余......所幸禁军不再遭他害,军纪恢复,能防金贼。”
“也是......”
赵煊竟然有些失望,不知高太尉球技有多么神乎其神?
太上皇倒是知道。
继续深入,魔术表演、杂技等目不暇接,竟和现代一般无二!